劉 星,王會良,2,蘇建新,2
(1.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河南洛陽 471003;2.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河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河南洛陽 471003)
斜齒圓柱齒輪以其傳動平穩(wěn)、重合度大、嚙合性能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在高速重載的場合中。該材料具有抗沖擊以及耐磨等特性被廣泛用于風力發(fā)電、輪船以及汽車后橋所用齒輪箱中。但設備在高速運轉(zhuǎn)的情況下,齒輪因受較大的載荷,易產(chǎn)生輪齒振動噪聲、較大的嚙入嚙出沖擊等問題,會造成齒輪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失效方式從而降低齒輪副的傳動精度與壽命[1]。隨著高精端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各機械零部件對齒輪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齒輪在實際傳動過程中,由于受安裝制造誤差、承載變形的影響,常常會出現(xiàn)齒面偏載、膠合、齒根折斷等失效方式。而通過對齒面進行微量修整,可以優(yōu)化齒面接觸區(qū)域,改善齒輪嚙合性能。文獻[2]提將3次B樣條擬合的修形曲面與小輪理論齒面疊加構(gòu)造成精確的拓撲修形齒面,建立了小輪拓撲修形面齒輪副TCA、LTCA的計算模型,并用試驗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文獻[3]建立了有限元全齒簡化模型,通過二次修正法得到齒廓的精確修形量,并通過修形前后齒面接觸應力區(qū)域的變化進行對比,說明齒廓修形能夠有效改善齒輪嚙合性能。文獻[4]對內(nèi)斜齒輪進行三維拓撲修形,建立齒輪副傳動誤差分析公式,并結(jié)合有限元進行算例分析,驗證不同修形系數(shù)在不同情況下傳動誤差幅值變化的趨勢。
以一對斜齒輪副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齒輪副基本參數(shù)及拓撲修形原理在Mathematica中建立修形與標準斜齒輪的齒面方程,得到不同修形參數(shù)的齒面廓形,將齒面以坐標點形式導出,在UG中進行斜齒輪副的三維實體建模與裝配。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對不同修形參數(shù)下的齒輪副進行仿真分析。使用ANSYS?Workbench對修形齒輪副的承載能力進行瞬態(tài)動力學仿真分析,為后續(xù)修形斜齒輪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以斜齒輪齒面嚙合原理與加工坐標系轉(zhuǎn)換原理建立斜齒輪數(shù)學模型,使用Mathematica軟件進行軟件編程,求解修形齒輪齒面的三維點坐標。把生成的齒面坐標點集導入三維繪圖軟件中、通過構(gòu)建邊線、曲面縫合、倒圓角、陣列、旋轉(zhuǎn)拉伸切除生成齒輪的三維實體模型。將Mathematica 生成的修形齒輪齒面點以.DAT的格式保存,并導入到UG中。通過導入點集、延伸片體、曲面縫合、倒圓角等命令生成單個齒面所示,再經(jīng)由陣列拉伸切除等命令生成修形主動輪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三維模型Fig.1 Digital Model
由圖1所示,研究的斜齒輪副是由主動輪和從動輪組合成一對嚙合齒對,其基本參數(shù),如表1所示。齒輪副的材料為20CrMn?TiH,彈性模量為E= 2.07 × 105MPa,泊松比為0.3,密度為ρ=7.8 × 103kg/m3,抗拉強度為1483MPa,屈服強度為1292MPa,接觸許用應力為745MPa,彎曲許用應力為510MPa[11]。
表1 斜齒輪副基本參數(shù)Tab.1 Basic Parameters of Helical Gear Pair
在UG中建立的斜齒輪副傳動系統(tǒng)三維裝配模型保存為x.t格式,導入有限元仿真軟件ANSYS?Workbench中,建立齒輪副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五齒嚙合模型網(wǎng)格來做齒輪副動力學分析。
如圖2所示,在研究斜齒輪副的承載接觸特性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中,五齒嚙合模型的網(wǎng)格節(jié)點數(shù)為223824,單元數(shù)為41280。在斜齒輪副的承載接觸特性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中,對主動輪旋轉(zhuǎn)軸施加轉(zhuǎn)速20rad/s,從動輪施加500N·m 的阻力矩,且在運行時間內(nèi)轉(zhuǎn)速和扭矩均為恒定值,計算時間設為0.3s。接觸類型選擇為摩擦接觸,選定摩擦系數(shù)為0.1。
圖2 五齒嚙合網(wǎng)格分析模型Fig.2 Five?Tooth Mesh Analysis Model
修形前的標準齒輪副在承載條件下的齒面分析,如圖3 所示。在計算周期結(jié)束時刻齒面受接觸應力值是115.6MPa,剪切應力值是81.301MPa,最大等效應力是245.07MPa。在嚙合周期內(nèi),齒面上整個最大等效應力云圖的分布范圍表明,未修形的齒輪副其接觸印痕為一條傾斜分布整個齒面的直線,應力值分布在整個齒面上,存在齒頂接觸與邊緣接觸。
圖3 未修形齒輪副分析結(jié)果Fig.3 Analysis Result of Unmodified Gear Pair
齒輪的傳動誤差與接觸印痕能夠體現(xiàn)齒輪副的嚙合性能,為考察不同的齒廓和齒向修形參數(shù)對齒面承載特性的影響,設置主動輪的四種修形系數(shù),如表2所示。分別對齒輪副進行有限元分析及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通過仿真分析對比不同修形參數(shù)下的齒面接觸應力值與齒面最大等效應力云圖。
表2 主動輪修形基本系數(shù)Tab.2 Basic Coefficient of Driving Wheel Modification
最大等效應力云圖,如圖4 所示。case1 中修形系數(shù)較小,齒面出現(xiàn)較大的嚙合干涉現(xiàn)象,最大應力集中在齒頂處,且最大等效應力值為513.33MPa;case2 的最大等效應力值最小為192.14MPa,基本消除了嚙合干涉現(xiàn)象,應力最大發(fā)生在齒面中部,證明該修形方案下齒面接觸特性較好,嚙合干涉量較小,能夠有效減少齒輪齒頂干涉問題。對比case3 和case4,當齒向修形量增加時,齒輪嚙合區(qū)域逐漸集中在齒面中部,接觸印痕越來越居中。當齒向修形系數(shù)過大時,會導致齒面受力急劇擴大,瞬時的接觸區(qū)域變小。在求解結(jié)果里增加一個Contact Tool于從動輪第二齒面為定義接觸齒面,來觀察在齒輪嚙合周期內(nèi)接觸應力的變化趨勢,以求解不同修形系數(shù)下齒面接觸應力幅值變化范圍,如圖5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嚙合周期內(nèi),接觸應力曲線整體呈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形,從case1 到case4 的齒面最大接觸應力值分別為262.11MPa、302.79MPa、315.96MPa與404.53MPa。在case1 齒廓修形系數(shù)amp=0.00002,齒向修形系數(shù)ac=0.00002時,斜齒輪副的接觸應力曲線開口較大,坡度較小,說明齒面嚙合重合度較大,但有微小的二次應力峰值出現(xiàn),可能由于齒廓修形量過小,沒有完全消除齒頂嚙合干涉。從case2 到case4 接觸應力曲線坡度逐漸增大,接觸應力幅值隨著修形系數(shù)的增大急劇增大,證明齒面的重合度變小,但隨著齒廓修形系數(shù)的增加,嚙合周期內(nèi)不再出現(xiàn)二次峰值現(xiàn)象。說明齒廓修形量加大能夠有效減少齒輪齒頂干涉問題,可降低齒頂承受載荷,消除齒頂應力集中,使載荷集中于齒的中間區(qū)域,改善嚙合狀況。
圖4 最大等效應力云圖Fig.4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 Cloud Diagram
圖5 齒面接觸應力值Fig.5 Tooth Surface Contact Stress Value
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工況下齒輪副傳動誤差變化情況,在不同修形案例下齒輪副分別設置500N·m、1000N·m以及2000N·m三種扭矩。保持轉(zhuǎn)速20rad/s不變。四種修形系數(shù)案例下齒輪副在輕、中、重三種承載情況下傳動誤差變化情況,如圖6所示。
圖6 傳動誤差仿真結(jié)果Fig.6 Simulation Results of Transmission Error
從圖中可以看出傳動誤差隨著阻力矩增大而增大,且傳動誤差曲線大致呈正弦曲線波動。當載荷為1000N·m 時,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5 和ac=0.00003 時,傳動誤差均值為6.59×10?3rad;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5 和ac=0.0001 時,傳動誤差均值為6.34×10?3rad。當載荷為2000N·m 時,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5 和ac=0.00003 時,傳動誤差均值為9.18×10?3rad;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5 和ac=0.0001 時,傳動誤差均值為8.52×10?3rad??梢钥闯?,case3的傳動誤差均大于case4。當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2和ac=0.00002 時,在三種載荷下傳動誤差均為最小,分別為1.45×10?3rad、5.56×10?3rad、8.14×10?3rad;當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8和ac=0.00002 時,傳動誤差均為最大,分別為2.31×10?3rad、7.24×10?3rad、11.64×10?3rad??梢钥闯?,載荷相同的情況下,齒廓修形系數(shù)的增加對傳動誤差幅值影響較大。不同阻力矩下傳動誤差幅值,如圖7 所示。當載荷為500N·m,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2和ac=0.00002 時,傳動誤差幅值最小,為1.45×10?3rad;當1000N·m 時,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2 和ac=0.00002 時,傳動誤差幅值最小,為5.75×10?3rad;當2000N·m 時,修形系數(shù)是amp=0.00002 和ac=0.00002 時,傳動誤差幅值最小,為8.48×10?3rad。其中在三種阻力矩下,case1 的誤差幅值最小,變化趨勢較為穩(wěn)定;而case2傳動誤差幅值最大??梢钥闯鲈诓煌枇叵拢扌蜗禂?shù)不同,其傳動誤差幅值變化形式不同。齒輪副受輕載時,修形系數(shù)對傳動誤差幅值影響較??;但隨著載荷增大,幅值變化呈增大趨勢。承載時齒輪副傳動誤差的幅值能反映出傳動過程中的振動情況,幅值越大,振動就大,發(fā)出的噪聲也會變大。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工況來合理選擇修形系數(shù),減少斜齒輪副的傳動誤差影響,才能得到理想的嚙合傳動特性。
圖7 不同阻力矩下傳動誤差幅值Fig.7 Transmission Error Amplitude Under Different Resistance Torques
以一對斜齒輪副為研究對象,在Mathematica中進行修形齒面建模,運用Workbench修形齒輪副的承載能力進行仿真分析,對比未修形的標準齒輪副在承載條件下的齒面分析結(jié)果,改變不同的齒廓、齒向修形系數(shù),求解出不同修形系數(shù)下齒輪副的傳動誤差與接觸印痕,得出不同修形系數(shù)下齒面接觸應力與最大等效應力云圖,分析修形參數(shù)對齒面接觸特性的影響,并設置多種載荷來考察齒輪副傳動誤差的幅值。結(jié)果表明,齒廓修形對傳動誤差幅值影響較大,齒向修形對齒面接觸區(qū)域影響較大。在不同載荷下,不同的修形系數(shù)對齒輪副的傳動特性影響不同,其傳動誤差幅值變化趨勢也不同。要結(jié)合實際工況來選擇合適的修形系數(shù),才能得到所需的齒輪嚙合性能,這為后續(xù)修形斜齒輪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