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解讀】
讀這首詩,我們仿佛看到一位長者,迎著秋風(fēng),望著天邊,喃喃自語。他在思念遠方的朋友,話語是那樣的質(zhì)樸,感情是那樣的真摯。他好像完全忘記了自己流落在邊塞秦州,連溫飽都難以解決,而只是一味地惦念朋友,為朋友的遭際鳴不平。這位長者和他的朋友,就是唐詩璀璨星空中的“雙子星座”杜甫和李白。
此時,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而途中遇赦。杜甫非常牽掛,于是賦詩懷念。李杜的友誼超越了“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習(xí)氣,樹立了只有偉大的靈魂才能理解偉大靈魂的典范。杜甫初入詩壇時,李白已負盛名,但他沒有輕視這位小弟,而是和他“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分別后,杜甫寫了多首詩懷念李白,此即其一。
這首詩中,既有對朋友的牽掛和問候(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也有對音書的期盼(鴻雁幾時到),還有善意的提醒(江湖秋水多),更多的是對其才華的賞識和遭遇的慨嘆:“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币弧霸鳌币弧跋病?,寫盡了古往今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背后則是“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的誠摯關(guān)懷。
自古以來,“音實難知,知實難逢”(《文心雕龍·知音》),文人才士在當(dāng)世找不到理解、賞識自己的才情和襟抱的知音,往往會“痛哭古人,留贈來者”。故杜甫設(shè)想李白路過汨羅江時,一定會向屈原這位和他身世相似的前賢贈詩,以訴衷腸。詩人“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杜詩說》),也道出了李白的孤獨與悲涼,在當(dāng)世“無可與語者”。不過,偉大的詩人,往往“寂寞當(dāng)代,名揚千秋”,李杜泉下有知,也堪笑慰了。(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