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 王林林 朱秀娟 何九軍 王華
摘要:選取低溫核桃粕和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單因素試驗和Box-Behnken試驗優(yōu)化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并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結合氣質聯用(HS-SPME-GC-MS)技術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揮發(fā)性風味物質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以50 g納豆為基料,最優(yōu)制備工藝為辣椒粉添加量8.5%、食鹽添加量3.1%、花椒粉添加量2.4%、茴香粉添加量0.2%、丁香粉添加量0.1%、八角粉添加量0.1%,優(yōu)化后的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色澤紅亮、椒麻鮮香、氨味低,綜合評分高達90.2。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中共檢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111種,相對含量較高的為烴類(33.73%)、雜環(huán)類化合物(32.54%)和醇類(8.21%)。
關鍵詞:低溫核桃粕;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納豆激酶;揮發(fā)性物質
中圖分類號:TS21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9973(2023)08-0143-07
Preparation of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and Analysis of Its Volatile Substances
SUN Na, WANG Lin-lin, ZHU Xiu-juan, HE Jiu-jun, WANG Hua
(Techniqu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742500, China)
Abstract: The low-temperature walnut meal and soybean are select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i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Box-Behnken test, and the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of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are analyzed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50 g natto as the basic material,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ss is chili powder 8.5%, salt 3.1%, Zanthoxylum bungeanum powder 2.4%, fennel powder 0.2%, clove powder 0.1%, star anise powder 0.1%.The optimized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has bright red color, spicy and delicious taste, low ammonia odour,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reaches 90.2. A total of 111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are detected in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among which,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hydrocarbons (33.73%), heterocyclic compounds (32.54%) and alcohols (8.21%) is higher.
Key words: low-temperature walnut meal; solid-state natto condiment; preparation process; nattokinase; volatile
substances
收稿日期:2023-02-11
基金項目:甘肅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21JR7RK914);隴南市科技計劃項目(2022-S·JH-17);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教學改革項目(JXGG2021014)
作者簡介:孫娜(1988-),女,甘肅慶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發(fā)酵食品加工與開發(fā)。
納豆(natto)通常以黃豆為原料,經納豆菌發(fā)酵而成,成熟的納豆色澤金黃,氣味獨特,表面會形成一種白色透明的納豆菌膜,攪拌后挑起會有長長的拉絲[1]。納豆是一種微生態(tài)健康食品,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預防高血壓、降低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功效[2]。1987年,Sumi等[3]首次從納豆中提取到納豆激酶,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其屬于絲氨酸蛋白酶,具有顯著的溶栓活性。但納豆的特殊風味很難被中國消費者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納豆在中國市場上的推廣,故進行納豆制品風味的改良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胡桃(Juglans regia L.)是胡桃科、胡桃屬植物,俗稱核桃,是一種藥食兼?zhèn)涞膬?yōu)良經濟作物[4-6]。隨著核桃油市場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除直接食用外,核桃多被加工成核桃油。低溫核桃粕是液壓冷榨工藝生產核桃油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副產物,蛋白質含量高達43%[7-9],可為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發(fā)酵提供優(yōu)質的蛋白資源。由于核桃粕中殘余的油脂較高,開發(fā)難度較大,多數被用作飼料或直接丟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10-11]。目前關于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的研究還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利用低溫核桃粕發(fā)酵制備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不僅可以改善傳統(tǒng)納豆固有的不良風味,而且可為核桃粕和黃豆提供新的利用途徑,同時豐富了固態(tài)調味料的種類,以期提高中國消費者對納豆的接受度。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低溫核桃粕:由成縣九源農林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枯草芽孢桿菌:由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農林技術學院實驗室提供;尿激酶、凝血酶、纖維蛋白原等試劑:購自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 主要儀器與設備
7890A-5975C氣質聯用儀(GC-MS) 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UV1810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陜西恒盛儀器設備有限公司;LS-35L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 山東創(chuàng)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LRHS-250-Ⅱ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SW-系列超凈工作臺 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GZX-9070MBE電熱鼓風干燥烘箱 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BCD-216WDPX海爾電冰箱 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MJ-CF07X7-101全自動食品真空封口機 美的電器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工藝流程
1.3.2 操作要點
原料預處理:選取適量無損傷、無蟲害、顆粒飽滿、色澤鮮亮的黃豆,加水至料液比為1∶1(體積和質量比)浸泡過夜;由于塊狀和片狀的核桃粕不利于納豆發(fā)酵,將核桃粕粉碎后,過100目篩,保證粉末細膩無雜塊,顆粒均勻,裝瓶備用。
蒸煮:取適量浸泡好的黃豆與粉碎好的核桃粕粉末,分別裝至錐形瓶中,加棉塞,于121 ℃蒸煮30 min。
接種:當處理好的核桃粕和黃豆降至一定溫度時,按黃豆和核桃粕粉末混合物料的1%,接入枯草芽孢桿菌菌液,使菌液充分與混合物料接觸。
發(fā)酵:將接種好的混合物料取出轉移至培養(yǎng)皿中,置于40 ℃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發(fā)酵24 h。
后熟:將混合物料取出,置于4 ℃冰箱中后熟18 h。
攪拌:后熟結束后將混合物料取出,置于盆中,按比例加入辣椒粉、食鹽、花椒粉等調味料,攪拌均勻。
捏胚:用手將混合物料捏成大小統(tǒng)一的球形胚子。
干燥:將球形胚子放置于40~50 ℃的電熱鼓風干燥箱中,烘至水分含量達到30%為止。
真空包裝、成品:用真空包裝機封口保存。
1.3.3 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單因素試驗設計
在基礎配方不變的條件下,以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為指標,選取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影響顯著的3個主要因素:辣椒粉添加量(6%、7%、8%、9%、10%)、食鹽添加量(1%、2%、3%、4%、5%)、花椒粉添加量(1.5%、2%、2.5%、3%、3.5%),進行單因素試驗。
1.3.4 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Box-Behnken試驗設計
選取影響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的主要影響因素辣椒粉添加量(A)、食鹽添加量(B)和花椒粉添加量(C)為試驗因素,以綜合評分為考察指標,設計Box-Behnken試驗,試驗因素和水平見表1。
1.4 綜合評價指標
本試驗以納豆激酶活力和感官評分的加權分值為綜合評價指標,納豆激酶活力與感官評分各占50%[12],在此基礎上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作工藝進行優(yōu)化。綜合評分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評分=0.5×(納豆激酶活力/納豆激酶活力最大值×100+感官評分)。
1.4.1 感官評價
選擇10名食品專業(yè)人員,從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組織狀態(tài)、氣味、色澤及口感4個方面進行感官評分[13],具體評價標準見表2。
1.4.2 納豆激酶活力測定
參照付文靜等[14]改良的分光光度法測定納豆激酶活力。
1.5 揮發(fā)性物質測定
參照黃燕等[15]的方法,略作修改。
稱取研碎均勻的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樣品3.00 g,置于15 mL固相微萃取儀采樣瓶中,加入1 g NaCl和6 mL超純水,加入攪拌磁子,快速密封。將SPME萃取纖維頭在GC-MS進樣口于250 ℃老化至無雜峰,將樣品瓶置于固相微萃取裝置上,設定溫度為50 ℃,轉速為500 r/min,將樣品預熱15 min,于250 ℃解吸3 min,進行GC-MS分析。
色譜條件:色譜柱為HP-5MS(30.0 m×250 μm,0.25 μm);色譜柱起始溫度為40 ℃,保持2 min,以5 ℃/min的速度升至150 ℃,以10 ℃/min的速度升至260 ℃,保持5 min;氣化室溫度250 ℃;傳輸線溫度280 ℃;載氣He;載氣流量1 mL/min;不分流。
質譜條件:EI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 ℃;四極桿溫度150 ℃;掃描模式為Scan;掃描質量范圍為10~500 u。
2 結果分析
2.1 尿激酶標準曲線
配制5種不同濃度的標準尿激酶溶液(2 000,1 000,500,250,125 U/mL),在37 ℃下與纖維蛋白作用1 h后,于655 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值,以尿激酶活力對數為橫坐標,以ΔOD655 nm/h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14],其線性回歸方程為y=0.010 7x-0.014 6,R2=0.996 1,見圖1。
2.2 單因素試驗結果
2.2.1 辣椒粉添加量對納豆激酶活力及品質的影響
由圖2可知,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綜合評分和感官評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納豆激酶活力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辣椒粉添加量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組織狀態(tài)、氣味、色澤和口感影響較大。當辣椒粉添加量過多時,辣味偏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固有風味被完全遮蓋,導致感官評分下降;當辣椒粉添加量過少時,辣味不明顯,不能與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其他成分較好協調,導致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色澤暗淡,氨味明顯[15]。此外,因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中納豆基量不變,隨著辣椒粉添加量的不斷增加,納豆激酶活力會逐漸下降。綜合考慮,辣椒粉添加量為8%時,綜合評分最高。
2.2.2 食鹽添加量對納豆激酶活力及品質的影響
由圖3可知,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和感官評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納豆激酶活力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當食鹽添加量小于3%時,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咸度不夠,不能較好地與其他成分協調,導致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滋味不足,感官評分下降;當食鹽添加量大于3%時,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滋味太咸,影響口感。此外,一定濃度的食鹽對微生物和酶活力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6]。綜合考慮,食鹽添加量為3%時,綜合評分最高。
2.2.3 花椒粉添加量對納豆激酶活力及品質的影響
由圖4可知,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綜合評分和感官評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納豆激酶活力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花椒粉添加量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提升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風味,但超過一定添加量,會帶有些許苦味,反而使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感官品質下降。綜合考慮,花椒粉添加量為2.5%時,綜合評分最高。
2.3 響應面試驗結果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作工藝的Box-Behnken試驗結果見表3,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
以辣椒粉添加量(A)、食鹽添加量(B)和花椒粉添加量(C)為自變量,以綜合評分(Y)為因變量,得到二次多元回歸方程:Y=94.54-4.85A-1.25B-1.60C+2.05AB-2.50AC-6.75BC-12.07A2-6.62B2-7.87C2。
由表4可知,模型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而失擬項不顯著(P>0.05)。方程一次項(A、B、C)、二次項(A2、B2、C2)和交互項(AB、AC、BC)對綜合評分的影響顯著(P<0.05),其決定系數R2=0.991 1,與校正系數RAdj2=0.979 8相近,表明試驗誤差小,試驗值與預測值有較好的擬合度,可用于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作工藝優(yōu)化的理論預測。
對辣椒粉添加量(A)、食鹽添加量(B)和花椒粉添加量(C)兩兩交互作用進行分析,其響應曲面和等高線見圖5。響應曲面越陡峭,說明影響越顯著;曲面越平坦,說明影響越小[17]。
由圖5可知,辣椒粉添加量(A)對綜合評分的影響最大,花椒粉添加量(C)次之,食鹽添加量(B)的影響最小。等高線圖可直觀反映兩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顯著程度。等高線呈橢圓形,說明交互作用顯著;等高線呈圓形,說明交互作用不顯著[18]。由等高線圖可知,辣椒粉添加量和食鹽添加量(AB)、辣椒粉添加量和花椒粉添加量(AC)、食鹽添加量和花椒粉添加量(BC)等高線均呈橢圓形,交互作用顯著,這與表4方差分析的結果一致。
通過Design Expert 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各因素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的影響順序為辣椒粉添加量>花椒粉添加量>食鹽添加量。預測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為辣椒粉添加量8.5%、食鹽添加量3.1%、花椒粉添加量2.4%,在此優(yōu)化條件下,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的理論值為89.2。通過3次驗證試驗,實際測得綜合評分為90.2,與預測值接近,表明采用響應面分析優(yōu)化得到的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制備工藝參數準確可靠,可用于實際操作。
2.4 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揮發(fā)性物質分析
由表5可知,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通過HS-SPME-GC-MS技術共檢索鑒定出111種揮發(fā)性物質,其中烴類41種,占總含量的33.73%;醇類17種,占總含量的8.21%;醛類5種,占總含量的2.42%;酮類7種,占總含量的3.24%;酸類5種,占總含量的5.82%;酯類9種,占總含量的1.11%;雜環(huán)類化合物18種,占總含量的32.54%;酚類4種,占總含量的2.19%;其他化合物5種,占總含量的1.51%。在測得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中,烴類物質含量最高,這可能與加入的辣椒、花椒、茴香和丁香等香辛料有關。烴類物質中角鯊烯相對含量高達15.55%,這可能與選用的核桃粕、黃豆等原材料有關,核桃粕和黃豆中均含有豐富的角鯊烯成分,角鯊烯具有令人愉悅的特殊香氣,具有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等多種生理功效。雜環(huán)類化合物的含量次高,其中吡嗪類化合物含量最高,2,5-二甲基吡嗪和2,3,5-三甲基吡嗪的相對含量分別為27.51%和2.47%。吡嗪類化合物是納豆香味物質的主要成分,具有使血液不易凝固的作用[19]。醇類物質含量也相對較高,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中檢測到的大多數醇類都具有特征性的氣味,這可能與添加的外源物質香辛料有關,亦或是糖類物質在耐鹽酵母作用下生成的[19]。
3 結論
本試驗采用低溫核桃粕和黃豆為主要材料,輔以辣椒粉、食鹽、花椒粉等調味料,以感官評分和納豆激酶活力為綜合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Box-Behnken試驗改良了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制作工藝及風味。結果表明,以50 g納豆為基料,最優(yōu)制作工藝為辣椒粉添加量8.5%、食鹽添加量3.1%、花椒粉添加量2.4%、茴香粉添加量0.2%、丁香添加量0.1%、八角添加量0.1%。在此條件下,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綜合評分高達90.2,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實際測得綜合評分與模型預測值相近,可用于實際操作。所得產品色澤紅亮,辣味鮮香悠長,椒麻香氣中帶有淡淡的核桃味,味道有麻與辣、鮮與香的層次感,口感、風味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通過頂空固相微萃取結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揮發(fā)性風味物質進行分析鑒定,共檢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111種,相對含量較高的為烴類物質(33.73%)、雜環(huán)類化合物(32.54%)和醇類物質(8.21%),這3類物質對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的香氣具有重要貢獻。選用核桃粕和黃豆混合發(fā)酵生產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不僅可以使核桃粕得到高值化利用,而且可以改善傳統(tǒng)固態(tài)納豆調味品固有的不良風味,加快納豆食品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市場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楊艷莉,吳雪玲,余知和.納豆及納豆芽孢桿菌研究進展[J].中國調味品,2022,47(5):201-205.
[2]KUROSAW Y, NIRENGI S, HOMMA T, et al. A single-dose of oral nattokinase potentiates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profiles[J].Scientific Reports,2015,5(1):11601.
[3]SUMI H, HAMADA H, TSUSHIMA H, et al. A novel fibrinolytic enzyme (nattokinase) in the vegetable cheese natto: a typical and popular soybean food in the Japanese diet[J].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1987,43(10):1110-1111.
[4]郭琰,馬雅鴿,張希,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研究核桃粕的降脂機理[J].糧油食品科技,2021,29(4):144-152.
[5]賈晉茹,徐萌,韓軍,等.米曲霉固體發(fā)酵核桃粕條件優(yōu)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22,43(13):114-120.
[6]焦東杰,李兆強.核桃粕鮮味物質提取工藝研究[J].糧食與油脂,2022,35(2):106-108.
[7]賈晉茹,王穎,高爽,等.冷榨脫脂核桃仁的營養(yǎng)和蛋白質特性分析[J].食品工業(yè),2020,41(9):344-348.
[8]陳樹俊,李樂,石玥,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酶解制備核桃多肽工藝[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7,38(16):142-149,158.
[9]李明娟,張雅媛,游向榮,等.不同干燥技術對核桃粕蛋白粉品質特性及微觀結構的影響[J].食品科學,2021,42(5):92-98.
[10]馮貞,方曉璞.核桃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途徑[J].中國油脂,2018,43(9):71-74,87.
[11]金子純,張潤光,韓軍岐,等.核桃餅粕蛋白質及其開發(fā)利用[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6,42(6):265-270.
[12]付文靜,王家林,張杰.赤小豆納豆發(fā)酵工藝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8,39(2):109-113.
[13]孫娜,朱秀娟,王華,等.火龍果五葉草莓復合果醬加工工藝研究[J].中國調味品,2020,45(8):105-109,127.
[14]付文靜.花生粕納豆生產工藝的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8.
[15]黃燕,李婷婷,韓翔,等.風味豆豉粑辣椒牛肉醬的加工[J].農產品加工,2021(22):1-4.
[16]羅曉妙.毛霉型蠶豆豆豉粑工藝研究[J].糧食與油脂,2014,27(9):37-40.
[17]鄒澤斌,賴玉健,梁杉,等.響應面優(yōu)化黃魚膠酶解工藝及其基本成分分析[J].食品科技,2022,47(4):152-160.
[18]馬晶晶,吳瑀婕,李良,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雞肝發(fā)酵工藝[J].肉類研究,2022,36(8):13-20.
[19]高雅鑫,張蒙冉,侯麗真,等.納豆不良風味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22,43(1):4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