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琳
(中央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提 要 《蘄春語》是黃侃考察湖北方言俗語之作。其中使用很多字體分類術(shù)語正字以溯本,正音以溯源。本論文在重點考察《說文》后出字的基礎(chǔ)上,將溯本和溯源相結(jié)合,對《蘄春語》以及方言本字相關(guān)問題作深入探討,以期為方言文獻中的字詞關(guān)系研究提供參考。
黃侃(1983:55):“凡文字之作,為語言生,息息相應(yīng),語音雖隨時變遷,然凡言變者,必有不變者以為之根。由文字以求文字,由語言以求文字,固非求本字不可也?!弊鳛辄S侃考察湖北方言俗語之作,《蘄春語》中推求方言本字也主要遵循這兩條路徑,一是“由文字以求文字”,正字以溯本,以《說文》正字為基點,以黃侃“字體分類”為依據(jù),考察《說文》后出字相關(guān)的字詞關(guān)系;二是“由語言以求文字”,正音以溯源,主要利用中古韻書和先秦文獻探討方言音轉(zhuǎn)中的字詞發(fā)展源流。趣入這兩條路徑都需“求文字”。因此,在搜集整理《蘄春語》方言后出字的基礎(chǔ)上,本論文溯本和溯源相結(jié)合,對《蘄春語》相關(guān)問題作深入探討,以期為方言文獻中的字詞關(guān)系及方言本字研究提供參考。
目前關(guān)于黃侃《蘄春語》方言俗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從名源、詞源、字源三方面展開《蘄春語》方言俗語的考釋和疏證。黃建群、孫杰(1999)疏證了黃侃《蘄春語》中的八條札記。周碧香(2018)由禪宗典籍“火里蝍蟟吞卻大蟲”出發(fā),釋“蝍蟟”求之于《蘄春語》,歸納出《蘄春語》“驗之于今、原之于古”的研究特點。曾昭聰(2017)揭示了黃侃方言詞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這類成果有一些共同的問題,一即方言流轉(zhuǎn)中的字詞關(guān)系不明晰,如周文后附《蘄春語》分類表將蘄春方言和“通語”對舉,所列“通語”有《說文》源字、方言后出字、方言音借字等,不同層次、不同性質(zhì)的文字列舉統(tǒng)稱為“通語”經(jīng)不起推敲。二是雖然能夠區(qū)分詞源和本字,但“本字”到底指什么,并沒有明確,如曾文指出“字(后來又有‘伢’指幼兒),乃俗字,其本字與詞源均為‘牙’”。指幼兒的“伢”字,本字是“牙”,實指同條相貫的聲義源字,所以與詞源相同。這與假借字相對應(yīng)的“本字”,是同名異實,還是有關(guān)聯(lián),需要結(jié)合黃季剛相關(guān)論述作進一步分析。
其二,將黃侃方言理論和方言音訓(xùn)實踐相結(jié)合進行綜合考察。牛慧芳(2018)在總結(jié)黃侃方言學(xué)思想基礎(chǔ)上,進一步考察《蘄春語》方言本字考求實踐,歸納出黃侃考求本字的方法,一是以《說文解字》為最主要依據(jù),二是通音理,重音訓(xùn)。文中列表統(tǒng)計了《蘄春語》本字所從文獻,歸類統(tǒng)計《說文》后出字、別字、“作”類字、“變作”類字、“俗”字、“音轉(zhuǎn)”字,除“音轉(zhuǎn)”之外的術(shù)語都屬于黃侃“字體分類”術(shù)語中的《說文》后出字類,論文僅以黃侃語音關(guān)系分類為依據(jù)考察《蘄春語》方言本字,對“字體分類”術(shù)語并未進一步分析。其“方言本字”也沒有明確區(qū)分源字和本字。
以上兩類成果多從從音義入手考察方言本字,從音轉(zhuǎn)入手考察同源詞,應(yīng)該說和黃侃“由文字以求文字,由語言以求文字”探求方言本字的旨趣是相合的,但“方言本字”內(nèi)涵、層次與黃侃不同?;诖?,本論文從《蘄春語》《說文》“后出字”入手,考察字詞關(guān)系,目的在于從文字、語言兩個層面考察方言本字,以進一步明確黃侃方言本字的內(nèi)涵和層次。
黃侃(1983:19)云:“中國文章與文字,自古以來即不完全相應(yīng)。中國文章用字皆正假兼行,凡訓(xùn)詁之難于推求、文意之難于推尋,皆假借之事為之也。何以據(jù)之以改《說文》?《說文》為專講文字根原之書,本之以馭其變?!薄饵S侃論學(xué)雜著·論字體分類》主要體現(xiàn)以《說文》為本、統(tǒng)領(lǐng)后出字詞之變的思路(參看黃侃,1964:13),其將古今字體分為二類八目,第一類是《說文》正字類,以《說文》中字為“正”,來規(guī)范后世語言文字變化;第二類是《說文》后出字類,以《說文》之字為音義之源,來統(tǒng)攝《說文》后產(chǎn)生的字?!啊墩f文》后出字類”下主要有訛、變、后、別四個術(shù)語,《蘄春語》方言后出字中屬于“訛”類的只有一例,且和“變”例同在一條。屬于“變”9 例,“后”24 例,“別”19 例,除去交叉重復(fù)的3 條,共49 條,這些條目在《蘄春語》141 條札記中占比三分之一強。以此略可窺得《蘄春語》整體面貌。
《說文》后出字分類考索:
黃侃《論字體分類》: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談到今文學(xué)者隨意解說漢字時說:“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籀?!眴⒐Γ?999:25):“這種寫法的、斗、蟲、苛實際都是漢碑和漢簡中的字?!睗h碑和漢簡中的字屬于隸變之后的今文字體系,歷經(jīng)筆畫化、簡化、符號化,故“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籀”?!墩f文·士部》:“壻,夫也。從士胥聲?!对姟吩唬骸膊凰?,士貳其行。’士者,夫也。讀與細同。婿,壻或從女。”《集韻·霽韻》:“壻俗作聓?!薄奥{”為“壻”形訛?!墩f文·艸部》:“荅,小尗也?!倍巫ⅲ骸啊抖Y》注有麻荅?!稄V雅》云:‘小豆荅也?!俳铻槌昵E?!薄段褰?jīng)文字·艸部》:“荅,此荅本小豆之一名,對荅之荅本作畣。經(jīng)典及人間行此荅已久,故不可改?!薄稜栄拧め屟浴罚骸爱啠灰??!薄督?jīng)典釋文》:“畣,古荅字。”《廣韻·合韻》:“答,當也。亦作荅。”“荅”訛作“答”主要是基于“艸”和“”書寫形體相近。《蘄春語》“訛”字材料僅有一條:
札記78:溪上隄,亦曰壩;亦并作垻,訛作埧。
《廣韻·遇韻》:“埧,堤塘?!薄皥ⅰ毙谓灋椤皥俊?。壻聓、荅答、垻埧都表現(xiàn)出形近而訛的特點。后出字第一類《蘄春語》字例和字體分類的界定是相合的。
黃侃《論字體分類》:
變?!墩f文》所舉篆、籀、省、改諸文是。后世則如淖為潮,莜為蓧是。
《說文解字·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弊Ⅳκ切∽诸^和重文的關(guān)系,《說文》中省、改主要著眼于漢字形體的變化。如省形、省聲,字形構(gòu)件省略,但功能不變。省形如“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省聲如“恬,安也。從心,甛省聲”。“淖”是省形字,《說文·水部》:“淖,水朝宗于海。從水,朝省。”徐鉉校訂:“隸書不省。”“莜”是省聲字,《說文·艸部》:“莜,草田器。從艸,條省聲?!墩撜Z》曰:‘以杖荷莜?!毙煦C校訂:“今作蓧?!?/p>
《蘄春語》“變”字條例與字體分類界定不合。9 條中有1 條方言字為《說文》“正”字同義音轉(zhuǎn)變易,其余均為義衍音轉(zhuǎn)孳乳。變易如:
札記57:《說文》:犗,騬牛也。古拜切。(《廣韻》:古喝切。)字變作羯。羊部云:羊羖犗也。字又變作羠,(羯、羠平入為疊韻。)羊也。此皆有正篆者也。由羯而變,有犍,新附曰:犍,犗牛也。有,《正法念經(jīng)音義》引《通俗文》:以刀去陰曰。有,《廣雅·釋獸》音,居言反。有扇,《五代史·郭崇鞱傳》:至于扇馬亦不可騎。俗字作騸。有,《廣韻》上聲廿八獼:,以槌去牛勢,旨善反。曹憲音《釋言》止善、鋤限二反,音《釋畜》叉進反,此即扇之古字。吾鄉(xiāng)謂去牛馬犬陰,皆曰扇;稱閹人,亦曰扇;豕,曰,或曰羯;雞,曰,讀鋤限反。
《說文·牛部》:“犗,騬牛也。從牛害聲?!倍巫ⅲ骸榜R部曰:‘騬,犗馬也?!癁榻裰~馬?!毙鞛⒐{:“犗與羯一聲之轉(zhuǎn),皆謂割勢也。”《說文·羊部》:“羠,騬羊也?!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馬曰騬,牛曰犍,曰犗,豕曰豮,犬曰猗,羊曰羯。蘇俗語通謂之扇?!薄棒?,羊羖犗也。”段注:“羊羖當作羖羊?!稄V雅》曰:羖羊犗曰羯。牛部曰:犗者,騬牛也?!蓖瑸槿バ髣?,但黃侃分為三組闡釋字“變”:
第一組,“皆有正篆者也”。犗、羯上古同音見母月部,《廣韻》均見母字,“犗”夬部,“羯”月部,“羠”上古脂部,《廣韻》以母脂部,上古喻四歸定,按徐灝《說文解字注箋》,犗與羯一聲之轉(zhuǎn),屬于黃侃(1983:30)“變易條例”中的聲轉(zhuǎn)韻轉(zhuǎn)變易,“聲轉(zhuǎn)韻轉(zhuǎn)變易:聲轉(zhuǎn)之變,由于方言;韻轉(zhuǎn)之變,本乎方音。故聲轉(zhuǎn)韻轉(zhuǎn)變易易與孳乳相混。惟孳乳之字之變,或不能與本義相通;而聲轉(zhuǎn)韻轉(zhuǎn)之變,百變而不離其宗者也”。犗與羯都屬于《說文》正字類,為方音變易。
第二組,“由羯而變”:羯、犍、?、?,《廣韻》同音,見母元部。《廣雅·釋獸》:“犗,?也。”王念孫疏證:“?之言虔也,《方言》:‘虔,殺也?!薄都崱ぴ崱罚骸瓣蜃?。”“犍”與“?”音義同,形聲字聲符、義符皆變,屬于黃侃(1983:30)變易條例中的全體變易:“全體變易,就一體中全變其形與聲者也?!?/p>
孳乳如:
札記78:《漢書·匡衡傳》:南以閩佰為界。注:初元元年,郡國誤以閩陌為平陵佰。師古曰:佰者,田之東西界也。閩者,佰之名也;佰,音莫客反。后出字,作陌。《史記·秦本紀》:開阡陌。《風(fēng)俗通》:河?xùn)|以南北為陌。《廣雅·釋室》:陌,道也。案田間塍謂之陌。古詩有《陌上?!?,是也。市間大道,亦謂之陌。樂府有南陌,洛陽有銅駝陌,是也。字變?yōu)閴?。《廣韻》去聲四十祃:壩,蜀人謂平川為壩,必駕切。又作壩?!都崱罚貉咭病N徉l(xiāng)地之平迤者,曰壩;溪上隄,亦曰壩;亦并作壩,訛作埧。音與《廣韻》同??及圩郑短祈崱罚翰┠扒?。壩,正其去聲也。
《史記·秦本紀》:“為田開阡陌,東地渡洛?!彼抉R貞索隱引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xùn)|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薄稄V雅·釋宮》:“陌,道也?!蓖跄顚O疏證:“《史記·秦紀》‘開阡陌’,《食貨志》作‘仟伯’,《匡衡傳》作‘佰’。并字異而義同?!薄墩f文·人部》:“佰,相什伯也。從人、百?!薄犊锖鈧鳌贰澳啊弊鳌鞍邸笔羌俳琛:鬄榻枇x改換義符造新字,作“陌”?!澳啊弊挚梢杂涗浱镩g小道、市間大道?!墩f文·田部》:“畛,井田間陌也?!倍巫ⅲ骸皬健㈩?、涂、道、路皆可謂之阡陌?!薄稄V韻》:“壩,蜀人謂平川為壩。”黃庭堅《謝楊履道送茄》詩:“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壩里紫彭亨?!薄短I春語》謂“地之平迤者,曰壩……亦并作壩”。“溪上隄,亦曰壩”,是說“壩”和“壩”都兼具平川和堤堰二義?!墩滞ā罚骸皦危讐巫??!钡墩f文》無此二字,最后以《唐韻》“佰”“博陌切”為證,“壩,正其去聲也”。這樣就為《蘄春語》“壩”字找到了《說文》音義來源。
黃侃《論字體分類》:
《說文》犧下云:賈侍中說,此非古。后世則如從弟有悌,從赴有訃是。
《說文·牛部》:“犧,宗廟之牲也。從牛羲聲。賈侍中說,此非古字?!倍巫ⅲ骸盃奚拮?,蓋本只假羲為之,漢人乃加牛旁。故賈云非古字?!?據(jù)此,“犧牲”義古借“羲”字,后來加形符產(chǎn)生專用字。悌、訃是義衍造字,《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弟,韋束之次弟也,從古字之象?!倍巫ⅲ骸耙皂f束物,如輈五束、衡三束之類。束之不一則有次弟也,引伸之為凡次弟之弟,為兄弟之弟,為豈弟之弟?!薄墩f文新附·心部》:“悌,善兄弟也。從心弟聲。經(jīng)典通用弟?!薄队衿ば牟俊罚骸般?,孝悌?!瓙疸┮病!薄墩f文·走部》:“赴,趨也?!倍巫ⅲ骸敖裎母白饔?。按古文訃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p>
《蘄春語》中“后”為后出字,但并不局限于因假借和引申而導(dǎo)致的分化造字,體現(xiàn)為孳乳和變易兩個類型,如:
札記45:《說文》爪部:孚,卵孚也。后出字為孵,為菢?!稄V韻》上平聲十虞:孵,卵化;芳無切。玄應(yīng)《成實論音義》引《通俗文》:雞伏卵,北燕謂之菢?!稄V韻》去聲三十七號:菢,鳥伏卵;薄報切。今吾鄉(xiāng)謂鳥伏卵,曰菢,正同《廣韻》音;亦曰匍,讀若捕,皆一聲之轉(zhuǎn)也。
《說文·爪部》:“孚,卵孚也。”段注:“卵化曰‘孚’,音方赴反?!稄V雅》:‘孚,生也’,謂子出于卵也?!斗窖浴罚骸u卵伏而未孚?!诖丝傻面谥庖?。卵因伏而孚,學(xué)者因即呼伏為‘孚’。凡伏卵曰‘抱’,房奧反。”伏在卵上指“孚”的方式和過程,卵內(nèi)的胚胎發(fā)育成雛鳥為“孚”?!胺酢睘殒诨x后起字?!扒槨睘榉蚜x后起字?!稄V韻》“菢”並母號韻;《蘄春語》又音“匍”,二字古本音同屬于並母,蕭模旁轉(zhuǎn)。“菢”與“匍”聲紐同,韻為旁轉(zhuǎn)關(guān)系?!稄V韻》“孵”“孚”均敷母虞韻,古本音並母模韻。《蘄春語》謂鳥伏卵曰菢,是《說文》“孚”孳乳字。
《說文·糸部》:“絆,馬縶也?!彼┛`馬足的繩索曰絆?!对姟ぶ茼灐び锌汀贰把允谥{,以縶其馬?!编嵭{:“縶,絆也?!薄队衿椴俊罚骸敖O,羈絆也?!扁仔拧逗蛷埵讨惺鰬选罚骸胺@終入絆。”倪璠注引《釋名》:“絆,半也。使半行,不得自縱也?!薄墩f文·部》:“樊,縶也。從從棥,棥亦聲。”
第三組,“凡以一物系兩端”:絆、襻。
滂母諫韻有“襻”字,指衣物上的紐套?!队衿ひ虏俊罚骸榜?,帥下系?!薄稄V韻·諫韻》:“襻,衣襻?!薄都崱ぶG韻》:“襻,衣系也?!薄对龢恪肪砭牛骸耙录~曰襻?!薄抖ê?h志·方俗志·俗字考》:“《類篇》:‘衣系曰襻?!矗航裰^衣系之牡者曰鈕,牝者曰襻,亦曰鈕襻?!扁o襻特點是一物系兩端,“今吾鄉(xiāng)凡以一物系兩端,皆謂之絆;如罐有罐絆;籃有籃絆”。絆,幫母元韻。
第四組,“盼之后出”:盼、闆。
《玉篇·門部》:“闆,匹限切。門中視?!薄段逡艏崱罚骸伴洠ハ耷?。音盼。門中視?!薄墩f文·目部》:“盼,《詩》曰‘美目盼兮’?!?/p>
黃侃《論字體分類》:
《說文》所舉今字俗字,后世則如祝作呪,瑲作鏘是。
《說文》所舉今字如《水部》:“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古文。法,今文省?!薄胺ā笔请`變省形字。
《說文·示部》:“祝,祭主贊詞者,從示從人、口?!薄白!笔俏鬃Ax,通過禱告而達到人神溝通。“?!?,《甲骨文合集》作,乙編有作,即呪字,最初表祝禱義,如《后漢書·獨行列傳·諒輔》:“時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禱山川,連日而無所降。輔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敢自祈請,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無狀。’”后二字分化,“呪”表詛咒,《廣韻·宥韻》:“呪,呪詛?!薄读信畟鳌だm(xù)列女傳·班婕妤》:“挾邪詛呪?!蓖跽請A補注:“呪,俗祝字也?!薄皡狻笔恰白!弊円鬃帧?/p>
《說文·玉部》:“瑲,玉聲也?!对姟吩唬骸镉鞋?。’”段注:“《秦風(fēng)》‘佩玉將將’、《玉藻》‘然后玉鏘鳴’皆當作此字?!贷[鈴轡飾之聲而字作瑲,玉聲而字作鏘皆得謂之假借?!薄队衿そ鸩俊罚骸扮I,鏘鏘聲?!薄都崱じ崱罚骸扮I,或作將?!笨梢姡扮I”是“瑲”的變易字。
字體分類的“別”指變易字,《蘄春語》中“別”類字超出了這個界域,既有變易字,又有孳乳字。如:
札記50:《詩·小雅·都人士》:“臺笠緇撮”傳:緇撮,緇布冠也。是撮為冠之別稱,俗字作襊。《廣韻》入聲十三末:襊,緇布冠,《詩》作撮;倉括切。婦人之髻,亦蒙此名?!段倪x·西京賦》注引《通俗文》:露髻,曰,以雜麻為髻,如今撮也。是漢、魏之際,謂婦人假髻為撮。今北方謂此為纂兒,纂與撮正對轉(zhuǎn)音也,吾鄉(xiāng)謂之鬏,即由切?!稄V韻》作。
《說文·手部》:“撮,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從手最聲?!倍巫⒁侗静菪蚶吩唬骸胺采⑺幱性频豆缯?,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撮”為量詞,三指抓取的量為一撮?!稘h書·律歷志第一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廣雅·釋詁三》:“撮,持也?!蓖跄顚O疏證:“撮之言最也,謂聚持之也?!薄肚f子·寓言》:“向也括撮,而今也披發(fā)。”成玄英疏:“撮,束發(fā)也?!眿D女盤在頭頂或腦后的發(fā)結(jié)稱為“髻”,《文選·西京賦》注引《通俗文》:“露髻曰以雜麻為髻,如今撮也。是漢、魏之際,謂婦人假髻為撮?!薄墩f文·糸部》:“纂,似組而赤,從糸算聲。”北方方言稱婦女腦后挽的發(fā)髻為纂,蒲松齡《禳妒咒》:“挽上一個揚州纂,插上一枝鍍金釵,髻高到有半尺外?!薄稄V韻》“纂”精母緩韻,“撮”精母末韻,二字一聲之轉(zhuǎn)。由髻義引申為束髻小冠?!对姟ば⊙拧ざ既耸俊罚骸氨硕既耸?,臺笠緇撮?!敝祆浼瘋鳎骸熬l撮,緇布冠也?!薄耙P”是“撮”的俗字?!稄V韻·泰韻》:“襊,緇布冠。”《蘄春語》謂腦后頭發(fā)盤成的髻為“鬏”。元無名氏《 連環(huán)記》第三折:“油掠的鬏髻兒光,粉搽的臉道兒香。”《廣韻》作。鬏,精母尤韻?!镑荨迸c“撮”亦一聲之轉(zhuǎn)。
札記74:《爾雅·釋魚》:鮂,黑鰦。注:即白鯈魚,江東呼為鮂?!钝拧吩疲忽湥歹嵵畡e)魚,形狹而長,江淮之間,謂之餐魚。案鮂、鯈,疊韻;鮂、鰦、餐,雙聲。今吾鄉(xiāng)水中有此魚,長者不過二寸,好群游沙石上;謂之餐子,亦可食。
《爾雅·釋魚》:“鮂,黑鰦?!惫弊ⅲ骸磅F,即白鯈魚。江東呼為鮂?!庇帧钝拧吩疲骸磅崳为M而長,江淮之間謂之?!薄都崱ず崱罚骸?,魚名,或省?!薄侗静荨?注云:“長數(shù)寸,狀如柳葉,今俗呼?鰷?!薄侗静荨涺~》:“釋名:白鯈,?魚,鮂魚。時珍曰:‘鰷,條也。?,粲也。鮂,囚也。條,其狀也;粲,其色也;囚,其性也?!猓骸溕?,小魚也。長僅數(shù)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鱗細而整,潔白可愛,性好群游。’”宋戴埴《鼠璞·臨安金魚》:“金鰍時有之,金餐為難得?!?/p>
《廣韻》:鮂,精母尤部;鯈,澄母尤部;鰦,精母之部;餐,清母寒部。鮂、鯈,疊韻,二字造字理據(jù)不同,聲轉(zhuǎn)變易為方言;鮂、鰦、餐,雙聲,一聲之韻轉(zhuǎn)變易為方音。
綜上所述,黃侃《論字體分類》“變”側(cè)重于孳乳,“別”側(cè)重于變易,“后”側(cè)重于分化造字?!短I春語》中基本上沒有這種分別,三種術(shù)語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趨向,即以《說文》中字為音義之源,變易孳乳,系統(tǒng)貫穿。
漢字記錄功能和字詞關(guān)系問題,黃侃時有論及?!段淖致曧嵱?xùn)詁筆記·求訓(xùn)詁之次序》:“文辭用字,自當從其本義。惟吾國文字正假兼用已成慣習(xí)?!保▍⒖袋S侃,1983:197)“兼”是相兼之義,即文辭用字習(xí)慣是正用和假用相兼?!段淖致曧嵱?xùn)詁筆記·訓(xùn)詁學(xué)成立之原因》:“惟自古文章用字,正假相兼,用字與造字不能相應(yīng),亦即文字與文詞不能相應(yīng)。是故文字有本字、假借字之分,義訓(xùn)有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之別,聲音與義訓(xùn)同符,亦有音同、音近、音轉(zhuǎn)之異?!薄耙炅x原即造字之假借,蓋假借有造字與用字之別。造字假借者,可造而不造,如《說文敘》所舉令、長二字是?!保▍⒖袋S侃,1983:182)“正假相兼”,說明漢字記錄功能只有正用和假用兩種,“蓋文字重論原理,而文辭則承習(xí)慣,二者不相侔也”(參看黃侃,1983:185)。“文字重論原理”即正用,指“《說文》明造字之本”,其“理”即形音義三者不可分離;“文辭則承習(xí)慣”即假用,指“《爾雅》明用字之義”,“其勢則非至于分離不可”(參看黃侃,1983:185)。
李運富(2012:194,201-202)將漢字的職能分為本用、兼用、借用三種,“本字的本用包括記錄本詞中與本字構(gòu)形密切相關(guān)的本義以及與本義密切相關(guān)的引申義”?!八^兼用,是指用本字記錄另一個跟本詞有音義聯(lián)系的派生詞的現(xiàn)象?!薄凹嬗玫淖中胃~義仍然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只是已經(jīng)很遙遠,一般難以察覺。如果該派生詞沒有造別的本字的話,我們可以把兼用的字形也看做派生詞的本字,為了跟本詞的本字相區(qū)別,可以稱之為源本字。因而寬泛地來說,兼用也可以歸入本用。漢字記錄職能具有本質(zhì)屬性差別的只有本用和借用兩種?!崩钸\富和黃侃相同之處在于都認為漢字記錄職能本質(zhì)上只有本用和借用兩種,二者之不同在于“假借”內(nèi)涵和外延不同,而導(dǎo)致“本用”內(nèi)涵外延不同,如表1(為與方言后出字相對應(yīng),暫將《說文》中字稱為“正字”):
表1 李運富、黃侃論漢字記錄職能比較
黃侃“正假兼用”立足于義際關(guān)系,“正”用于記錄本義,“假”用于“造字之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依托原“正”字形記錄引申義暫名“義借字”,依托原“正”字形記錄假借義,暫名“音借字”。李運富(2016:40-45)區(qū)分漢字記錄功能以詞際關(guān)系為標準,本用指用本字來記錄本詞,包括記錄本詞中與本字構(gòu)形密切相關(guān)的本義以及與本義密切相關(guān)的引申義。兼用指用本字記錄另一個跟本詞有音義聯(lián)系的派生詞的現(xiàn)象。借用是將字形當作語音符號去記錄與該字形體無關(guān)但音同音近的語詞。
黃侃判定本字的標準是形聲義相應(yīng)?!段淖致曧嵱?xùn)詁筆記·略論推尋本字之法》:“六書之中,惟象形、指事字形聲義三者多相應(yīng),其他則否。蓋象形、指事之初作,以未有文字時之言語為之根,故其聲義必皆相應(yīng),而即所謂本字也。”(參看黃侃,1983:53)《文字聲韻訓(xùn)詁筆記·求訓(xùn)詁之次序》:“故凡求文字之義訓(xùn),與其初造字時之形體聲音相符,即求本字之謂也?!保▍⒖袋S侃,1983:196)《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浸多也。”本字形聲義相應(yīng),最初為“依類象形”的象形字、指事字,后“形聲相益”為會意字、形聲字。這是從造字法發(fā)展階段角度區(qū)分《說文》“正”用字,“正”用字音義同條孳生新詞,不造新字,假借“正”字記錄,后造形音義相應(yīng)新字,即為后出字。產(chǎn)生后出字有兩條途徑,一經(jīng)義借,后與《說文》“正”字音義同條相貫造新字;二經(jīng)音借,后為本義或假借義造新字,這兩種后出字都形聲義相應(yīng),故依黃氏界定都可稱為本字。
《蘄春語》方言詞后出字有不同的來源,有“正”用《說文》字、“假”用《說文》字、后造專用字三種。
札記79:《說文》金部:鏨,小鑿也?!稄V雅·釋器》:鐫,謂之鏨?!队[》七百六十三引《通俗文》:石鑿,曰鏨;作澹切。案鏨與鐵,(一曰,當作鐫。)(銳也。)略同。字變作鋟?!豆颉范ò四陚鳎轰u其版,是也。吾鄉(xiāng)謂鑿石之鑿,曰鏨子;鐫字于石,曰鏨字;音與服氏同。
“鏨”指鑿金石用的工具,《說文·金部》:“鏨,小鑿也。從金從斬,斬亦聲?!庇郑骸扮?,穿木鐫也。從金雋聲。一曰琢石也。讀若瀸?!倍巫ⅲ骸爸^破木之器曰鐫也。因而破木謂之鐫矣?!薄稄V雅·釋器》:“鐫,謂之鏨?!薄墩f文·金部》:“鑱,銳也。”《玉篇·金部》:“鑱,鏨也?!睏顦溥_(2017:117):“《說文》四篇下《刀部》云:‘劖,斷也,一曰剽也。’按剽下云:‘砭,刺也?!段骶┵x》云:‘叉簇之所攙角?!⒃疲骸當v角,貫刺之?!w銳謂之鑱,石針謂之鑱,砭刺謂之劖,貫刺謂之攙,以言傷人謂之讒,其義一也?!奔緞偘础扮Y與鐵、鐫、鑱略同”,是說這三字音義同,鑿木、石針刺肌體意象相同,都是咸攝精組字?!白肿冏麂u”是建立在相同的音義上,《廣韻》“鋟”清母寢韻?!豆騻鳌ざü四辍罚骸氨摱u其板?!毙鞆┦瑁骸爸^以指爪刻其饋器之上斂藏衣物之板。”“鋟板”指刻書,宋代樓鑰《周伯范墓志銘》:“君恐其久而墜失,手加編校,以千緡為鋟版印造之費,始得家有此書?!薄颁u”是相承鐵、鐫、鑱音義的孳乳字?!短I春語》中把鑿石之鑿稱作“鏨子”;鐫字于石稱作“鏨字”,名事同源,名詞動詞同用一個字。
2.2.1 義借“假”用
2.2.2 音借“假”用
札記30:《方言》八:鳩,自關(guān)而西,秦、漢之間,謂之鵴鳩。其大者謂之鳻鳩。鳻,音班。今吾鄉(xiāng)凡鳩皆曰班鳩。字但作班,猶鳩音浮,后字但作浮耳。(今音或作鵓鳩。)
札記26:《方言》三: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茦,或謂之壯。注:今淮南人亦呼壯。壯,傷也。案吾鄉(xiāng)謂刀刃微傷,如鬀發(fā)見血之類,曰打壯子。音初兩切,或諸兩切。正以《說文》,當即刃字?!稄V韻》上聲三十六養(yǎng)有字,云:皮傷。初兩切;亦刃之后出字也。
《說文·士部》:“壯,大也。從士爿聲?!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壯,假借又為創(chuàng)?!薄墩f文·刀部》:“刅,傷也。從刃,從一。創(chuàng),或從刀倉聲。”段注:“凡刀創(chuàng)及創(chuàng)瘍字皆作此?!眽?,莊母漾部。創(chuàng),初母漾部。
2.3.1 變易造字
札記32:《爾雅·釋魚》:蜃,小者珧?!秶Z·晉語》注:小曰蛤,大曰蜃?!稄V韻》上聲十六軫:蜃,時忍切,又時刃切。案蜃,蚌類,今閩中以田種之;形狹長,名曰蟶,味頗鮮美;亦可暴干,謂之蟶干?!稄V韻》下平聲十四清:蟶,蚌屬;丑貞切。吾鄉(xiāng)正讀時刃切,知其即冡蜃名;蟶特后制字爾。
《說文·蟲部》:“蜃,雉入海,化為蜃。從蟲辰聲?!倍巫ⅲ骸啊对铝睢肪旁氯溉氪笏疄楦?,十月雉入大水為蜃,比雀所化為大,故稱大蛤也。蜃與蚌雖屬而別。郭注《爾雅》云:蚌即蜃,蜃之用詳于《周禮》《左傳》。玉部曰:珧,蜃甲也,所以飾物?!薄膀住北局复蟾?,蚌屬?!跋|”是“蜃”的后出變易字?!稄V韻·清韻》:“蟶,蚌屬?!薄短I春語》時刃切,同蜃。
札記95:《說文》土部:坎,陷也;苦感切。后出字作磡?!稄V韻》去聲五十三勘云:嚴厓之下;古紺切。今吾鄉(xiāng)有此語,字作墈,音同《廣韻》。
《說文》:“坎,陷也。從土欠聲?!倍巫ⅲ骸跋菡?,高下也。高下者,高而入于下也。因謂阱謂坎?!薄稄V韻·勘韻》:“磡,巖厓之下?!苯瘛短I春語》中有此語,字作“墈”,《集韻·勘部》:“坎,險岸?;驈目??!?/p>
札記80:《說文》艸部:蘫,瓜葅也?!稄V韻》:魯甘切。通作濫?!夺屆め岋嬍场罚禾覟E水漬而藏之,其味濫濫然酢也。字亦作浨,作醂,作濫?!稄V韻》上聲四十八感:浨,藏梨汁也,出《字林》。醂,桃葅。(葅,菹之別。)濫,鹽漬果。并盧感切。此皆蘫之后出也。漬果,曰蘫;漬之,亦曰蘫。吾鄉(xiāng)謂細切菜,加少許鹽揉之,宿昔鬻食,曰蘫菜;(讀盧盍切。)其揉之,曰蘫。(讀盧感切。)
《說文·艸部》:“蘫,瓜菹也。從艸監(jiān)聲?!惫痧チx證:“瓜菹也者,《廣雅》:‘葅,也?!对姟罚骸畧鲇泄?,是剝是菹?!瘋髟疲骸畡児蠟檩弦??!薄夺屆め岋嬍场罚骸拜?,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間,不得濫也?!庇郑骸疤覟E水漬而藏之,其味濫濫然酢也?!薄疤k”指加工處理水果的方法。《廣韻·感韻》有三個變易后出字:“浨,藏梨汁也,出《字林》”;“醂,桃葅”;“漤,鹽漬果”。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作菹藏生菜法》:“梨菹法,先作漤。用小梨,瓶中水漬,泥頭,自秋至春。至冬中,須亦可用。又云一月日可用。將用,去皮,通體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薄疤k”的操作方法與過程是,用水浸泡并密封,讓水果發(fā)酵,如漤桃、漤梅。用這種方法所漬之果叫蘫菜,所得酸汁也叫漤,或叫漤汁,民間用熱水或石灰水浸泡柿子以除去澀味,亦為蘫。蘫果、蘫菜是沿用《說文》字。
2.3.2 孳乳造字
札記14:《廣韻》上平聲一東:楤,尖頭擔也;倉紅切。今蘄州謂擔束薪之器,曰楤擔;音正同《廣韻》。楤字,《說文》不載,當為鏓之后出字。(鏓,大鑿平木者。)
《說文·金部》:“鏓,槍锪也。一曰大鑿,平木者。從金悤聲。”段注:“《說文》曰,鏓,大鑿中木也,然則以木通其中皆曰鏓也。今按中讀去聲,許正謂大鑿入木曰鏓,與種植舂杵聲義皆略同?!薄犊滴踝值洹罚骸扮E俗作鍯。”《類篇》卷十四:“鍯,《說文》:槍锪也。一曰大鑿,一曰平木刬?!薄皹B”即在俗字基礎(chǔ)上改換形符而成,由“大鑿平木者”引申為擔束薪之器?!稄V韻·東韻》:“尖頭擔?!薄凹忸^”與平木之大鑿形似。楤為鏓同音孳乳字。
札記110:《說文》水部:湑,莤酒也;息呂切;《廣韻》又相居切。手部:揟,取水沮也;相居切。案由此變而作酥?!稄V韻》:酥,酥酪也;素姑切。案作酥者,取乳煎之,使水氣盡而酥成,故取義于湑揟。今南人固不嗜淳酪,然以米麥面為餅餌,多納脂膏,成而如酥者,亦皆謂之酥。假借以形容物體之疏散疏脫,亦曰酥。
《說文·水部》:“湑,莤酒也。從水胥聲?!对姟吩唬骸芯茰曃摇!薄对娊?jīng)·小雅·伐木》:“有酒湑我,無酒酤我。”毛傳:“湑,莤之也?!鼻尻悐J傳疏:“有汁滓者謂之酤,滲去其汁滓者謂之湑?!庇帧妒植俊罚骸皳T,取水沮也。從手胥聲?!倍巫ⅲ骸熬?,今之渣字?!∷?,必浚之漉之,如釃酒然。然則揟與水部之湑音義皆同,今所謂濾水也?!薄八帧比×x于湑、揟,煎乳使水氣盡而成酥酪,后“假”用為酥餅、酥散義。
札記113:《說文》:擥,撮持也;盧敢切。字亦作?,《廣韻》:魯甘切。后出字有纜。《廣韻》去聲五十四闞:纜,維舟。引《吳書》曰:甘寧常以繒錦維舟,去輒割棄以示奢;盧瞰切。今吾鄉(xiāng)謂曳船以行之索,曰纜子;讀魯甘切。
《說文·手部》:“擥,撮持也。”段注:“擥,謂總撮而持之也?!蓖躞蘧渥x:“擥,俗作攬。”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下》:“總百蠻之軍,攬城郭之兵?!薄稄V雅·釋詁三》:“攬,持也?!蓖跄顚O疏證:“《管子·弟子職》篇云‘飯必捧攬’?!夺屆罚骸當?,斂也,斂至手中也?!瘮埮c擥同?!薄袄|”是“擥”的后出孳乳字。《玉篇》:“纜,維舟索也?!敝杆┳』蛳荡玫拇掷K或鐵索。今《蘄春語》把“曳船以行之索”稱作“纜子”,與《廣韻》同。
《蘄春語》方言后出字的職用問題為深層次的漢語漢字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在本文的基礎(chǔ)上我們將進一步考察《蘄春語》方言后出字反映出的方言歷史層次,以及黃侃方言本字的具體內(nèi)涵及語言層次。通過這兩方面綜合研究我們認為方言研究首先應(yīng)明確方言本字的內(nèi)涵,平時所說的方言考本字,其實包含方言本字和方言源字兩個問題,體現(xiàn)出語言和文字不同而又緊密相連的發(fā)展層次。黃侃(1983:181):“真正之訓(xùn)詁,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tǒng)與根源也?!狈窖员咀质翘角鬂h語漢字系統(tǒng)和根源的寶貴資源,應(yīng)該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