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琳,姬改娜,米延飛
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二病區(qū),陜西 榆林 7190000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吸煙人數(shù)增加,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呼吸衰竭是重癥肺癌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且多為急性重癥呼吸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2]。臨床上治療肺癌重癥呼吸衰竭的常規(guī)方法是擴張支氣管、抗感染、吸氧等,可取得一定療效,但易阻塞氣道,導致病情加重[3]。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將患者與呼吸機相連,提供正壓進行輔助通氣,此方法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可有效減輕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疲勞,改善機體換氣功能[4]。本研究探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榆林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015 年肺癌診療指南:共識和爭議》[5]中肺癌的診斷標準,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②臨床分期為Ⅲ~Ⅳ期;③確診為重癥呼吸衰竭,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5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0 mmHg。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②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③呼吸道阻塞不通暢。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80 例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照組患者年齡59~72 歲,平均(63.74±4.23)歲;男23 例,女17 例;臨床分期:Ⅲ期36 例,Ⅳ期4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60~73 歲,平均(63.69±4.26)歲;男21 例,女19 例;臨床分期:Ⅲ期35 例,Ⅳ期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調節(jié)酸堿平衡、止咳化痰等。麥迪霉素片口服,每次0.4 g,每天3 次;乙酰半胱氨酸片口服,每次0.6 g,每天2 次。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選用VELA 型呼吸機,采用頭帶固定鈕式面罩,漏氣量<10 L/min。初始吸氣壓力為0.59~0.78 kPa,呼氣壓力為0.20~0.39 kPa,保證壓力差>0.39 kPa,10 min 內達到預設值,最大吸氣壓力為2.35 kPa,最大呼氣壓力為0.78 kPa,血氧飽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aO2)>90%,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調節(jié)。
①臨床療效。治療2 周后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SaO2>90%,呼吸頻率顯著改善,PaO2提高>5%;有效:治療后SaO2、PaO2無顯著變化,呼吸頻率顯著改善;無效:治療后SaO2、PaO2及呼吸頻率均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動脈血氣指標。治療前后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PaO2、PaCO2、pH 值。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腹脹、惡心嘔吐、呼吸道阻塞。④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6]評估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精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8 個維度,本研究分析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5 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0%(38/4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0%(30/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75,P=0.012)。(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PaCO2、pH 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pH 值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aCO2均低于本組治療前,觀察組患者PaO2、pH 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7.50%(3/4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2.50%(13/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13,P<0.01)。(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比較
晚期肺癌患者易出現(xiàn)胸腔積液、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7]。呼吸衰竭是指患者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發(fā)生障礙,導致機體生理代謝發(fā)生紊亂,干預不及時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身體機能、免疫功能等退化,導致患者循環(huán)供氧量降低,肺通氣功能減退,因此,通氣治療十分重要[8-9]。
傳統(tǒng)的通氣治療方法是有創(chuàng)性通氣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同時還能夠減輕由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對器官造成的損傷,但部分患者耐受性不強,尤其是老年患者,而且可能使患者產生呼吸機依賴,增加呼吸機相關肺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恢復較慢,影響患者預后[10-12]。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通過激活蛋白酶,緩解平滑肌痙攣,有效清潔呼吸道,提高患者通氣功能[13-14];且其無需氣管插管,呼吸機給予適度的雙水平正壓通氣,幫助患者呼出氣體,使呼吸肌做功減少,呼吸損耗和耗能減少,幫助患者緩解呼吸肌疲勞[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pH值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aCO2均低于本組治療前,觀察組患者PaO2、pH 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動脈血氣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呼氣時可以有效與呼氣正壓相對抗,防止患者肺泡萎縮,吸氣時能夠促進患者氣體分布均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肺部通氣量。研究表明,患者在呼氣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幫助患者重新擴張萎縮的肺泡,使肺部容積及體積增加,緩解肺部呼吸肌疲勞,增加供氧量,同時還能夠降低胸腔負壓,因此能夠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17-19]。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患者易于接受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降低氣管插管率和感染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20-21]。自身異物、外部異物和體位的改變都可能引起呼吸道堵塞,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過程中應盡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使用鼻導管給氧的患者,應保持鼻腔清潔;對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加快輸液速度,以確保肺泡通氣與肺血流的協(xié)調;當氣管阻塞甚至影響肺功能時,可以選擇氣管切開或插管[22-24]。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肺癌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動脈血氣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