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地方的山水、人文、風俗,卻很少見有如汝城這樣,有著深深的祠堂文化印記在的。大理的婚嫁喪娶都是在自己家里,流水席擺上幾天,海南的不是流水席,卻也基本都是在自己家里。空地上支上大鍋大灶,廚師便開始一展身手。
而在我的老家,湖南郴州汝城,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座或幾座祠堂。在汝城,一個村子最大的事情就是建、修祠堂,當然還有“修”族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汝城好幾百座古祠堂,是名副其實的“古祠堂之鄉(xiāng)”。
在汝城古祠堂群中,每一座古祠堂建筑都蘊含著自己獨特的風水思想和建造特點,當然還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蘊,這些是先民在創(chuàng)建古祠堂時對祠堂建筑本身賦予的內(nèi)涵與美好的愿望。
其它地方的祠堂,我不甚熟悉,就說說汝城高村的宋氏宗祠吧!那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可以說祠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婚嫁喪娶都少不了宗祠的蹤跡。
宋氏宗祠有專門的人管理,不是隨便都大門敞開的。村里有人家辦喜事的時候,祠堂才會打開。小時候,我和玩伴們最喜歡的是,爬到祠堂門口的兩座石獅上玩耍,兩座大石獅被一代代的人磨得油光發(fā)亮,它見證著宋氏家族孩子們的成長。只可惜,前些年,大石獅被人偷走,之后村里也有再配石獅,卻再沒有之前石獅的威武雄壯。
我的小學一年級時光是在我們的祠堂上度過的。那個時候,小學在重建,我們沒有地方上課,校長決定讓我們搬到祠堂去上課,只有我們一個班約40 來個學生。小時候貪玩,最開心的是村里有人辦喜事,因為那樣我們就可以不用上課。
汝城宋氏祠堂是一部宋氏家族的古籍,任憑后代們翻閱,它以自己獨特的韻律給人以文化的啟迪。
據(jù)微教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