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是瓜類中春季上市最早的品種,主食嫩瓜。近年來種子市場銷售的特早西葫蘆,不僅產(chǎn)量高,上市早,而且抗病、耐旱,商品性佳,受到種植戶與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在甘肅宕昌哈達鋪地區(qū)多數(shù)采用鋪膜直播法:2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200~250 g,移苗移栽1 700~2 000株,產(chǎn)量可達6 000~7 000 kg,產(chǎn)值達5 000元左右。
1 品種選擇
大棚育苗、小棚地膜移栽西葫蘆,經(jīng)濟效益較好,品種要選擇早熟、抗寒抗旱力強、適合于保護地和露地栽培的品種。
2 土壤選擇
西葫蘆根系發(fā)達,對土壤要求不高,但要結瓜多、產(chǎn)量高,要選土壤肥沃的田塊,肥力不足的要加大農(nóng)家肥作底肥。
3 育苗與苗期管理
3.1 浸種 把西葫蘆種放在清水里浸泡5~6小時,然后用透氣性強的紗布濾起甩干,放在40 ℃熱水里洗一洗,再把水甩干,將紗布袋(每袋以200 g為宜)裝入食品塑料袋進行催芽。
1)土炕催芽法。在農(nóng)家土炕溫度達到30 ℃以上時,把浸泡好的種子放在炕面上,無需鋪蓋即可在24小時后出芽。
2)電熱毯催芽法。把食品塑料袋裝入一個紙盒里,放在電熱毯上面,白天把電熱毯開到低溫,不能開高溫,在其上蓋上被子,晚上用人體溫度,經(jīng)過24小時亦可出芽。
3)人體催芽法。如果種子少,播種面積小,可用體溫催芽。把浸種好的種子按每包100 g裝好,白天放在貼胸的口袋里,晚上用紙盒把食品袋裝好放在床上,24小時后也能出芽。
以上催芽法都應在10小時后檢查一次,若濕度不夠可再在35 ℃的溫水里浸泡一下后再甩干,溫度太大時可在種子里加一點干炭灰。
3.2 整地、播種 西葫蘆大棚育苗一般采用方格育苗。地面寬1.2 m,長度根據(jù)育苗多少而定。把土整細,澆足底水,用泥板把表土抹出泥漿。干后用繩子彈9 cm寬的條狀,再用棍子劃成 9 cm×9 cm的方格,方格中用刀尖挑一個1.5 cm深的窩子,在窩子里放一粒發(fā)好芽的種子,芽子向下再蓋一把細土,做好一條后在其上覆膜,蓋好小棚,經(jīng)過4~5天苗出土后,可揭掉地膜。25天后,幼苗長到2葉1心時便可將苗移栽到大田。
4 大田整理及施肥
4.1 大田整理 前茬病蟲草害嚴重的地塊需進行滅害處理。防止病、蟲、草害再次危害農(nóng) 作物。
雜苗較多的地塊,在秋收后每畝地可用農(nóng)達或克蕪蹤50 mL對2桶水噴施,噴藥7天后翻耕整地。
病害較多的地塊進行土壤消毒。1 m2用3~5 g地菌靈或每畝用100 kg生石灰進行撒施,再深翻均勻,而且生石灰不能連年使用,更不能點窩或撒施在地表。
蟲害較多的田地,每畝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kg拌20 kg沙土撒施,然后深翻均勻。
4.2 施肥 一次性施足底肥,前期一般不再追施肥料,底肥配方如下:
1)腐熟人畜肥3 000 kg、過磷酸鈣50 kg、鉀肥20 kg、尿素10 kg。
2)腐熟農(nóng)家肥1 000 kg、腐熟油渣100 kg,氮磷鉀肥與上述相同。
3)腐熟雞鴨肥3 000 kg,磷鉀肥分別為 50 kg、20 kg。
把肥料均勻施入地表后,再進行深耕。西葫蘆以小棚種植為宜,按1.5 m開溝,溝深20 cm以上。
5 移栽及管理
5.1 移栽 移栽前先按50 cm株距打好窩子,窩中心距溝邊25 cm,移栽時輕拿輕放,不要把定植苗的土塊壓碎,澆足定植水,蓋好地膜,引出苗子,在地膜上澆上水,然后蓋好小棚。
5.2 煉苗 定植后25~30天,苗子基本長滿地面,就能進行煉苗,大通風2晝2夜,在第3天下午,便可揭掉小棚。
5.3 點花 由于前期氣溫太低,自然授粉無法滿足西葫蘆的正常生長,所以要經(jīng)過人工處理后才能穩(wěn)瓜,每500 g水加10滴防落素,在上午10點前用棉花棒或毛筆在花心上抹一點 即可。
5.4 打葉 西葫蘆在后期只需留下3片葉子,其余的老葉可全部摘除,以利通風,增加產(chǎn)量。
6 采收
西葫蘆一般以采收嫩瓜為主,特別是頭瓜掰掉后二瓜膨瓜速增,要盡早采收,以免影響后面作瓜,二瓜的重量在200~250 g為宜,三胎瓜可留到500 g左右。
7 留種
西葫蘆在采摘過程中,留幾株健壯、結瓜均勻的西葫蘆,待瓜長大、內(nèi)籽成熟時即可采摘,然后把摘下的瓜碼成堆,如果20天后瓜皮成黃色時即可剖瓜取籽、晾曬入庫,以待來年備用。把西葫蘆料掏盡后,剩下的果肉是牲畜和家禽的好飼料,可每天分量飼喂,如果條件不成熟 要挖坑深埋,處理殘渣腐皮,不然會影響周圍 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