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是一種輕松詼諧、簡單易懂的詩體,特點是直白淺顯、不失趣味。據(jù)說,“打油”原是一個人的名字。此人姓張,是唐代南陽的讀書人。他會吟詩賦詞,尤其喜歡詩歌,寫出了不少內(nèi)容通俗淺顯、風(fēng)趣形象的詩歌。這些詩歌雖然沒有得到當時所謂的“正統(tǒng)”文人們的賞識,但頗受百姓的喜愛和歡迎。
一年冬天,天上下起了大雪,張打油路經(jīng)一座闊宅,一時興起,提筆蘸墨,龍飛鳳舞地在墻上寫下:“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睂懥T,擲筆而去。事后,闊宅主人派人把張打油捉過來,責(zé)問他為何亂畫。張打油答道:“想我張打油,只知吟詩作文,不曉得胡寫亂畫?!遍熣魅寺犃T,便以南陽城被叛軍所圍,守將請求朝廷派兵解救為題,叫張打油作詩。張打油聽后,稍一思索便朗聲說道:“天兵百萬下南陽,也無救兵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贝巳寺犃T,覺得詩雖稱不上高明,但亦算扣題,通俗形象,便把張打油放了。
從此,張打油和他的打油詩便名揚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