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挺艷
數學思想方法包括數形結合、轉化思想、分類思想等。其中,數形結合是學生轉化數量關系、空間形式,靈活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1]。眾所周知,數與形是數學知識的兩種重要的表征方式。數包括數字、算式、定理、概念等,形包括圖像、實物、模型等。結合數與形,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2]。如此一來,數學學習難度大大降低,學生會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作用,探究、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獲取數學思想方法,積累活動經驗,增強數學學習效果。
預習是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自覺參與的學習活動。數形結合任務是以數學新知內容為基礎,以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為重點的任務。在此任務的作用下,學生會發(fā)揮自主性,遷移數學認知,應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初步建構數學認知,同時掌握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夯實課堂學習基礎。在實施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數形結合任務,啟發(fā)他們自主學習。在任務的推動下,學生進行回想、解題、閱讀、操作、反思,實現自主學習。學生積極探究新知內容,建立初步認知,為進行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強化了數形結合意識,提高了數學學習效率。
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學生如果能靈活轉化數與形,就可以化抽象為直觀,輕松地建構認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圍繞基礎知識,組織數形結合教學活動。
以“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為例,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不進位兩位數加法的算理。教師先出示加法算式“35+2”,引導學生進行口算。此時,學生遷移已有認知,認真計算。接著,學生毛遂自薦,描述口算過程。有的學生描述道:“35 是3 個十和5 個一。5 個一加2 個一,一共得到7 個一。3 個十加7 個一,得到37。”在學生描述后,教師鼓勵他們拿出學具小棒和小組成員合作擺放。在擺放時,大部分學生依據口算過程,移動小棒,如先將5 根小棒和2 根小棒放在一起。教師就此提問:“為什么要先將5 根小棒和2 根小棒放在一起?”學生聯想操作過程,踴躍作答:“因為這些都是1 根1 根獨立的小棒,不是1 捆小棒。”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并在黑板上進行豎式運算。在書寫出35后,教師發(fā)問:“要將2 寫在哪里?”學生再次聯想操作過程,給出答案:“2 要寫在5 下面?!苯處熂皶r追問:“為什么要寫在5 下面?可以寫在3 下面嗎?”同時,教師提出任務:“如果將2寫在3下面,會出現什么情況?請操作數學小棒,說明其中的道理?!睂W生認真操作、思考,得出結論。有的學生提道:“2 和5 一樣,都表示根數。3 表示的是捆數?!?/p>
在如此活動中,學生根據要求,靈活操作數學小棒,輕松地認識算理、算法——當兩位數相加時,要先對齊個位,將個位上的數字加在一起。同時,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數與形之間的關系,增強了數形結合意識。
數學練習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數學練習過程正是學生應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圍繞數學練習,組織數形結合活動。
以“倍的認識”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了畫線段圖的活動,解決了數學問題,了解了“倍”的含義,能用線段圖解決“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呈現練習題:“一支鉛筆6 元,一個訂書器的價格是一支鉛筆的4 倍。請問,一個訂書器的價格是多少?”與此同時,教師提出要求:“請分析問題條件,繪制線段圖,展現鉛筆和訂書器價格之間的關系,計算出訂書器的價格?!痹谌绱艘蟮淖饔孟拢瑢W生分析問題及條件,把握關鍵信息,遷移數形結合經驗,繪制線段圖(如圖1)。
圖1
在線段圖的助力下,學生輕松地發(fā)現鉛筆和訂書器之間的關系,由此列出算式,認真運算,得出結果。學生通過繪制線段圖,直觀地把握了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完成了練習任務。
數形結合作業(yè)是指應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作業(yè),能幫助學生使用適宜的數學思想和知識,靈活解決問題,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對此,在課后作業(yè)階段,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數形結合作業(yè)。
以“植樹問題”為例,通過體驗課堂教學活動,學生了解了一端植樹問題、兩端植樹問題等,同時積累了數形結合經驗。但是,在認知差異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盡相同。對此,在課后作業(yè)階段,教師可設計分層作業(yè)(見表1)。
在完成作業(yè)時,學生依據自身認知情況,自選題目。面對不同的題目,學生遷移課堂認知,分析題目,把握關鍵信息,并繪制線段圖,運用數形結合方法解決了問題,鞏固了課堂所學,同時也鍛煉了問題解決能力。
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緊扣數與形的關系,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作為教學工具,依據教學需要,將此方法靈活滲透于不同教學階段,促使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