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王亞霓,史維晨,王新峰,劉偉,胡建功(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250)
在我國,肺癌已成為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在迅速上升。70%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經發(fā)展到晚期,難以治愈[1]。及時的診斷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EBUS技術的普及促進了診斷性介入肺臟病學的蓬勃發(fā)展。作為一種快速細胞學判讀技術,診斷性介入肺臟病學的快速現(xiàn)場評價(ROSE)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2]。為觀察其應用意義,本文對我院的部分ROSE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1 材料 選取2017年1月-2022年11月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科送檢的246例ROSE標本為觀察對象,另外選取51例GCD標本作為對照。所有病例均經組織學診斷證實。標本均使用粘附性載玻片,每份標本涂片3張以上,涂好的玻片立即置于95%乙醇中固定并即刻送病理科。
1.2 試劑 巴氏染液購自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粘附性載玻片為世泰公司生產。
1.3 染色方法 染色采用快速巴氏染色方法[3]。染色步驟如下:①95%乙醇(運送時);②75%乙醇10s;③水慢6下;④蘇木精液20s;⑤流水洗去蘇木精液慢6下;⑥95%乙醇慢6下;⑦橘黃G5s;⑧95%乙醇慢6下;⑨EA50染色5s;⑩95%乙醇慢6下;無水乙醇慢6下;二甲苯15s;中性樹膠封固,全部染色過程自接受標本起總時長小于2min。
1.4 結果判斷 以見到可疑惡性腫瘤細胞、高度可疑惡性腫瘤細胞、惡性腫瘤細胞視為診斷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及Fisher精確檢驗;ROSE技術與組織學診斷一致性比較采用Kappa(κ)一致性檢測。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246例行ROSE檢查的患者中,男164例(66.67%),女82例(33.33%)。年齡范圍32-86歲,平均年齡65.24歲。
2.2 ROSE組及GCD組評價結果 根據(jù)ROSE及GCD結果與組織學診斷結果是否一致將全部病例分為真陽性、假陽性、假陰性及真陰性。ROSE組真陽性171例、假陽性8例、假陰性11例,真陰性56例。診斷靈敏度為93.96%(包括即刻二次送檢21例),特異度87.50%,診斷準確率92.28%。GCD組真陽性27例、假陽性2例、假陰性7例、真陰性15例。診斷靈敏度為79.41%,特異度88.24%,診斷準確率82.35%。ROSE組診斷靈敏度高于GCD組(見表1),兩組間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7、3.779,P均>0.05)。
表1 ROSE組及GCD組診斷靈敏度比較
2.3 ROSE細胞學與組織學診斷一致性比較 ROSE細胞學評估結果與后續(xù)組織學診斷結果如表2所示。κ一致性檢測顯示兩種方法具有一致性,且一致性較好(κ=0.802,P<0.01)。
表2 ROSE細胞學與組織學診斷一致性比較
2.4 病理診斷結果 ROSE病例中,182例為惡性腫瘤,其中鱗癌68例,腺癌47例,小細胞癌55例,大細胞癌1例,其他神經內分泌癌2例,鱗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2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1例,轉移性腺癌(乳腺及結腸來源)3例,活檢組織腫瘤成分過少而未能分型3例。64例為良性病變。
ROSE技術在國外開展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它是介入檢查過程中在基本不損失組織標本的前提下,現(xiàn)場對穿刺標本進行制片和染色,然后由細胞病理醫(yī)師或臨床醫(yī)師進行快速評價,向操作者實時反饋穿刺是否成功,并提供初步診斷的一種方法。一般認為,支氣管鏡及EBUS的操作有了它的幫助可以使活檢標本取樣部位更精確,提高了診斷率,縮短了診斷時間,使重復操作機會最小,從而減少有創(chuàng)性檢查的次數(shù)及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減少并發(fā)癥,幫助臨床醫(yī)生及時調整診療方案,為患者的及時治療贏得時間,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為患者節(jié)約費用,減少患者的等待焦慮[4]。
有研究顯示,常規(guī)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c-TBNA)聯(lián)合ROSE的敏感度是78%,平均操作時間是18.4分鐘,沒有并發(fā)癥發(fā)生。c-TBNA聯(lián)合ROSE是安全、靈敏、經濟、有效的檢查方法[5]。常規(guī)支氣管鏡下未能診斷的病例,EBUS聯(lián)合ROSE檢查支氣管和縱膈惡性腫瘤敏感度為95%,可促進肺癌的診斷和分期[6]。而且,ROSE對惡性疾病的診斷精確度要高于良性疾病[7]。
一項關于外周型肺癌的回顧性分析中,EBUS引導下的腫物穿刺聯(lián)合ROSE檢查顯示,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88.6%、65.9%、81.2%、77.7%和80.1%[8]??紤]到場所及成本的原因,國外多由臨床醫(yī)師進行初步診斷。有研究應用遠程細胞學診斷,由病理學專家參與,敏感度為93%,診斷率提升了6.7%,證明病理醫(yī)師負責診斷是更有效的[9]。
關于ROSE是否能增加介入診斷陽性率,目前尚存爭議。有研究認為,ROSE既不能增加診斷率也不能節(jié)省TBNA操作時間,但可以減少EBUS-TBNA 操作次數(shù)及TBNA常規(guī)活檢中額外的支氣管程序而做出最后的診斷[10]。本組病例中診斷敏感度為93.96%,與前述研究結果相近。即刻二次送檢的21例中,12例第一次送檢為未見腫瘤細胞或檢見核異質細胞,內鏡醫(yī)師調整取材部位后第二次送檢獲得陽性結果,并與后續(xù)活檢病理結果一致,充分顯示ROSE有助于內鏡醫(yī)師及時修正活檢取材部位及方式,彌補了GCD的不足,對于提高診斷敏感度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認為,ROSE是安全有效的,因為它克服了非診斷陰性樣本面臨的問題,如:標本不充足,只包含黏液、呼吸上皮或血液的標本[11]。本研究有少量涂片診斷效果欠佳,出現(xiàn)假陰性病例11例,可能與標本獲取部位欠佳、取材部位細胞有退變、細胞擠壓、涂抹不均勻、紅細胞數(shù)量過多、操作出血過多導致活檢困難等有關,這也需要提醒相關臨床醫(yī)師注意并不斷修正取材手法。此外,ROSE陰性者中,有一例肺腺癌患者,活檢組織切片主要為瘢痕組織,僅見少許腺癌成分散在,這反映了組織學標本的特殊性可能會為ROSE或常規(guī)細胞學診斷增加困難。
本組病例出現(xiàn)假陽性8例,其中4例為淋巴結穿刺ROSE標本。標本中大量的淋巴細胞固定不充分可能被誤認為腫瘤細胞,尤其與小細胞癌淋巴結轉移較難區(qū)分。組織學結果提示肺結核及機化性肺炎各一例,可能與類上皮細胞、增生的肺泡上皮細胞及纖維母細胞有一定的異型性有關。另外兩例對照組織學考慮為非典型增生的上皮細胞。這就要求診斷醫(yī)師充分了解并結合相關臨床資料,嚴格掌握惡性腫瘤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并注意與上述細胞進行形態(tài)學鑒別,不斷積累更多ROSE的診斷經驗。
研究中觀察到腫瘤細胞的惡性形態(tài)學特征包括:細胞及細胞核體積增大、大小不等、出現(xiàn)多核甚至巨核細胞,核質比增大、核形態(tài)不規(guī)則甚至帶有棱角,染色質增粗、粗細不等,核仁增大及出現(xiàn)多個核仁,核膜增厚,核分裂象增多及病理性核分裂象,背景中有壞死。其中細胞核、質的形態(tài)特征對惡性腫瘤的診斷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報道,腺癌往往顯示明顯的核仁和小或中等大的細胞簇,胞漿可有空泡;鱗癌多存在≥50%的壞死和大的細胞簇,胞漿嗜酸性且較寬,而單個細胞核散在、粉塵狀染色質、胞漿稀少及≤50%的壞死是小細胞癌的特征[12]。這也為ROSE檢查進行組織學分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但少量腫瘤細胞過少的病例只能根據(jù)細胞異型性并結合臨床資料,做出傾向性診斷。
我院內鏡室與病理實驗室毗鄰,標本運送方便,這為病理醫(yī)師進行ROSE工作提供了便捷的環(huán)境,在數(shù)分鐘內即可發(fā)出診斷報告。同時也不必在內鏡室另設染色設備,不但節(jié)省了操作空間,而且非常有利于生物安全,從經濟上考慮也是有益的。由于病理醫(yī)師資質完備,診斷經驗豐富,直接參與ROSE工作,可以明顯促進與呼吸內鏡醫(yī)師的溝通交流,克服臨床醫(yī)師病理診斷認識上的局限,提高內鏡醫(yī)師的取材效率。溝通后所獲信息為綜合分析病情、判讀玻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診斷率也能明顯提高,進而使內鏡醫(yī)師獲得更加有力的可靠依據(jù)。快速巴氏染色法也克服了其他快速染色方法的缺陷,在保證染色速度的前提下,使病理醫(yī)師作出熟練、便捷的判讀。綜合考慮,病理醫(yī)師進行ROSE工作實際價值更大。需要指出的是,ROSE檢查要提前向病理科預約,由病理醫(yī)師進行初步準備,以提高工作效率。
EBUS-TBNA聯(lián)合ROSE檢查具有創(chuàng)傷小、簡單快速、安全可靠、準確率高的優(yōu)點,可為臨床肺癌早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jù),符合我國國情,也便于推廣。ROSE能促進呼吸內鏡醫(yī)師與病理醫(yī)師更好的溝通合作,更有助于相關技術的深入開展。而更多的經驗還需要相關數(shù)據(jù)的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