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美辰 張久安
【內容提要】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中國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主張以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發(fā)展進步,具有豐富的時代意涵,引發(fā)國際輿論積極反響。國際媒體、政黨政要、專家學者充分認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高度贊賞中國首提倡議彰顯胸懷天下的價值追求,表示支持中國為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的努力。為此,要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闡釋、用好文明交流互鑒成果、善用文化柔力、統(tǒng)籌各方面資源力量,積極開展全球文明倡議的國際傳播。
【關鍵詞】全球文明倡議 輿論反響 傳播策略 中國式現(xiàn)代化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中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中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什么作用、怎樣發(fā)揮作用備受矚目。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fā)表題為《攜手同行現(xiàn)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加強國際交流人文合作,①引發(fā)與會政黨政要的積極回應與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這是中國繼2021年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之后提出的第三個全球性倡議,為推動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正能量。
一、以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發(fā)展進步具有豐富的時代意涵
1. 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具有各國特色的世界現(xiàn)代化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現(xiàn)代化是全球范圍的經(jīng)濟社會大轉型,而各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探索必須基于自身文明的根性之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現(xiàn)代化道路多樣性的必然要求。
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斷發(fā)展,順應世界現(xiàn)代化大潮,遵循人類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孕育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文明觀。中國式現(xiàn)代化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既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為他國文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和發(fā)展模式多樣化,向世界傳遞中國愿同各國一道推動具有本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堅定信心。
2. 良性文明對話回應風險挑戰(zhàn)交織疊加的全球化進程
當今世界風險挑戰(zhàn)交織疊加,“制度優(yōu)劣論”“文明沖突論”沉渣泛起,加深了不同國家之間的誤解隔閡,個別西方國家逆流而動,挑起意識形態(tài)對抗,阻滯經(jīng)濟全球化、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以一家獨大、唯我獨尊封堵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之路。
中國主張“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呼吁文明的多樣性不應成為沖突的根源,而應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播下相互理解的種子。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彰顯了“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薄百F和尚中、和而不同”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觀念;致力于促進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理解、良性對話交流,摒棄對立對抗、你輸我贏的陳舊思維;主張在處理國際問題時推動對話與協(xié)商,通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現(xiàn)代性和傳統(tǒng)性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具有包容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闡釋了世界各國和諧共處的底層邏輯,是對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協(xié)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zhàn)迫切訴求的及時回應。
3. 文明發(fā)展進步順應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潮流
邁向命運共同體,既需要經(jīng)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為了保存多樣的文明形態(tài),使得每種文明的民眾都能享受到自身文明蓬勃發(fā)展的成果。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形成,亦將體現(xiàn)在人類文明的交融發(fā)展中。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必須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種文明的悠久起源和豐富內容,讓一切文明的精華造福當今、造福人類。④中國先后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為國際發(fā)展和安全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前景。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又從文明合作的維度為全球發(fā)展和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保障。文明是發(fā)展與安全的土壤,同時發(fā)展與安全又是文明演進與前行的途徑。三大倡議彼此各蘊其意,且不可分離,共同筑牢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根堅實柱石,體現(xiàn)出中國對構建一個持久和平繁榮世界的整體思考。⑤
二、全球文明倡議引發(fā)國際輿論積極關注
全球文明倡議討論的是如何從文明層面探索一條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以及與其他國家交往時如何分享治理經(jīng)驗的問題,這一倡議順應全球大勢,契合世界各國期盼,引發(fā)國際輿論關注共鳴。
1. 充分認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國際輿論注意到,全球文明倡議以促進平等對話、尊重文明多樣性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和平對話為努力方向,摒棄對過時國家關系的認知,創(chuàng)造由全球共享的文明交流平臺。美國《國會山報》報道,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古巴拉美社、《格拉瑪報》報道,中國呼吁全球共同探索現(xiàn)代化道路,優(yōu)先考慮人民福祉,促進繁榮、社會穩(wěn)定、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使之更具包容性;伊朗伊斯蘭聯(lián)合黨總書記阿薩杜拉·巴達姆齊安表示,倡議既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也著力推動世界文明在共同追求中團結一致;埃及著名漢學家哈?!だ懿氛J為倡議對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宣部副部長萬賽·塔維延高度評價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時代要求,有助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中推動各國人民互相了解、共同進步。
2. 高度贊賞中國首提倡議彰顯胸懷天下的價值追求
多國政黨政要、專家學者積極贊賞中國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認為倡議彰顯胸懷天下的價值追求和“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擔當。巴西媒體《Extra》報道,全球文明倡議是一個大國和一個偉大文明向世界各國人民提出的和平計劃;冰島前駐華公使拉格納爾·鮑德松認為,全球文明倡議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擔當;匈牙利薩佐德韋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爾坦表示,當前世界尤其需要包容與合作,全球文明倡議與“一帶一路”等倡議一脈相承,其精髓在于促進不同文明、不同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學教授納賽爾·阿卜杜勒-阿勒十分贊同全球文明倡議中關于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表述,認為中國提出的新倡議將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⑥匈牙利約翰·馮·諾伊曼大學歐亞中心主任霍爾瓦特·列文特表示,中國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倡議和相關舉措都表達了對世界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期許。⑦
3. 表態(tài)支持中國為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的努力
全球文明倡議強化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視角,是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是為推動人類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提出的中國方案。緬甸外長丹穗表示將深化中緬文化交流互鑒,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意大利共產黨網(wǎng)站報道中國首倡全球文明倡議,表示意大利共產黨將為加強倡議作出貢獻,為和平與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yè)而奮斗;西班牙共產黨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亞表示,倡議的提出正當其時,西班牙共產黨非常支持全球文明倡議;⑧日本《朝日新聞》注意到中國提出區(qū)別于美歐主導下國際秩序的理念,不斷增強對“南方國家”的吸引力;委內瑞拉總統(tǒng)馬杜羅、尼加拉瓜總統(tǒng)奧爾特加表示,支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倡議,支持中國在每一項促進文明發(fā)展和相互借鑒、參與所有正義事業(yè)中付出的努力;⑨拉美及加勒比地區(qū)宗教和平組織秘書長埃利亞斯·什奇特諾奇強調,中國近期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案。⑩
三、加強全球文明倡議國際傳播的思考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順逆與否,關乎全世界的命運。全球文明倡議的適時提出,已經(jīng)在國際社會得到響應和支持。下一步,要加強倡議的國際傳播,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全球文明倡議落地生根,發(fā)揮出各方共同參與、踐行倡議的最大合力,共同造福人類社會。
一是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闡釋。聚焦“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為什么能夠交流互鑒”“交流互鑒什么內容”等核心議題,厘清歷史與現(xiàn)實、文明與發(fā)展、傳承與創(chuàng)新、交流與合作的關系,講清楚中華文明“海納百川”“從善如流”的智慧、“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情懷、“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追求,把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三大倡議貫通起來,建構起全球文明倡議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系統(tǒng)構建屬于中國的話語和敘事體系。
二是結合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踐成果開展宣介。把握重要時間節(jié)點,以“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全球人文共同體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范本等文明交流互鑒的務實成果,講好新時代中國加強治國理政經(jīng)驗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交流成果,帶領國際社會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享價值,對外宣介中國以實際行動做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踐者、行動派,攜手各國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是善用文化柔力,推動全球文明倡議隨著文化文藝與影視作品“走出去”。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最打動世界人心的中國故事,我宜通過各類文藝體裁、形式和作品,形象化、藝術化、鮮活化呈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深刻內涵,用宏大敘事提煉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實踐,以豐富多元的優(yōu)質內容、推陳出新的表現(xiàn)形式、潤物無聲的情感傳遞,展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所蘊含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不斷對話融合、交流互鑒中扎根發(fā)芽成長。
四是統(tǒng)籌各方面資源力量。在推進全球文明倡議落實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元主體的交往能動性,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平臺所賦予的傳播能力;著眼于推進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wǎng)絡,不斷拓展傳播內容、豐富平臺載體、創(chuàng)新形式方法、提升能級量級,持續(xù)釋放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法文明對話會、金磚國家人文交流論壇等平臺的品牌影響,努力為引領世界各國加強國際人文交流,搭建更高層級、更廣范圍的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平臺。
孟美辰系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研究實習員;張久安系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注釋」
①《李柏軍大使在毛里塔尼亞主流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官網(wǎng),http://mr.china-embassy.gov.cn/sgzyhd/202305/ t20230518_11079750.htm,2023年5月18日。
②《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人民日報》2023年3月16日,第1版。
③《促進世界文明交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日報網(wǎng),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60953990995228134&wfr=spider&for=pc,2023年3月21日。
④《習近平復信希臘學者》,《人民日報》2023年2月21日,第1版。
⑤《“全球文明倡議”:筑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柱石》,光明網(wǎng),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61211782335098869&wfr=spider&for=pc,2023年3月24日。
⑥《述評:描繪人類文明進步的宏偉畫卷》,人民網(wǎng),http://politics.people.com. cn/n1/2023/0320/c1001-32647699.html,2023年3月20日。
⑦《專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中國對世界發(fā)展的美好愿景——訪匈牙利專家霍爾瓦特》,新華網(wǎng),http://www.news.cn/world/2023-03/24/c_1129461288. htm,2023年3月24日。
⑧《西班牙共產黨主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fā)展指明方向》,中國網(wǎng),http://news.china.com.cn/2023-03/28/content_85195567.htm,2023年03月28日。
⑨《外媒述評:中國全球文明倡議引強烈共鳴》,中國網(wǎng),http://news.china.com. cn/2023-03/17/content_85175808.htm,2023年3月17日。
⑩《宗教人士談人類文明互鑒:和合包容為發(fā)展增添確定性》,中國新聞網(wǎng),http:// 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3-04-01/674723.html,2023年3月31日。
責編:霍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