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自己可以消化,有時確實需要他人的幫助。安慰人,是我們生活中的“必修課”。遇到身邊人傷心難過,很多人會絮絮叨叨,說很多自認為勸慰、鼓勵的話,但效果可能并不好。其實,真正有效的安慰,也許并不用說太多。
聽著就好。人情緒不好時,就有找人“吐槽”的沖動,有時候講一遍還不夠,會不停念叨,甚至連續(xù)幾天都在說一件事。這時,只要你還肯傾聽,就是很好的安慰了。因為當對方一遍又一遍講述時,他的壞情緒就得到了一部分宣泄。
心理咨詢中有一種療法叫“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專家,“故事敘說”的過程,就是安撫自己的過程,每次講述都會在無意中獲得新的理解和經(jīng)驗。很多時候,影響我們情緒的也正是對事件的理解,同一件事,理解不同,產(chǎn)生的情緒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當親友情緒不好找你訴說時,就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讓他們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不要著急給出看法和意見。因為當他們沉浸在情緒中的時候,是很難聽進道理和意見的。
陪著更佳。人在難過、失望的時候,會伴隨著強烈的無助感,如果此時還孤身一人,情緒很容易崩潰。因此,如果你有余力也愿意的話,最好陪在他身邊。陪伴的時候,也不必多說話,更別總是講道理,順著傾訴者聊就可以,對大部分問題不要做價值判斷,可以復述對方的話,引導他自己多說些。如果想表達,可以是表示理解和接納的話,而不是指責和講道理的話。尤其不要在陪伴時起爭執(zhí),這會增加對方的無力感,甚至產(chǎn)生無依無靠的感覺。這樣不僅幫不到當事人,而且增加了一層傷害。陪伴的目的是讓他知道“有個人一直在”,只要他們一抬頭、一轉身,隨時能找到我們;只要他們需要幫助,伸手就能夠到我們,就能感受到強大的心理依靠。當然,陪伴要以不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心態(tài)為前提,否則對雙方都不利。
無限支持。安靜傾聽和陪伴只是讓對方平靜,要讓他重新振作,還需要做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支持,包括情感上和生活上的支持。情緒不好的人情感上很脆弱,普通人看上去無所謂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就很難接受,甚至可能再次引發(fā)情緒崩潰。不要覺得他們小題大做,照顧和包容他們此時的敏感,并時刻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不在情感上貶低他們,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
生活上的支持就需要我們付諸行動了。大家可能認為情緒不好又不是生活無法自理。但事實是,處于消極情緒的人生活上的行動力也會減弱。他們可能不想動,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甚至不吃不睡。這時,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多帶著他動起來,不論是去公園散散步,還是陪著他一起做做手工都可以。情緒不好的人還有一個特點是食欲受影響。我們作為朋友、家人可以帶他去吃他平時喜歡吃的,或者做他平時喜歡吃的飯菜,這樣不至于情緒和身體都被打垮。當身體動起來的時候,注意力被分散,情緒就能得到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