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祺
父親長于東北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小鎮(zhèn),卻對知識有著虔誠的敬畏,并且感染了我們家的每個人,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fēng)。
父親自己尤其偏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xué),也鼓勵我多讀、多看。小時候,父親買了注音版的四書五經(jīng),我一字一句笨拙地讀,父親坐在我旁邊,讀錯了就糾正我。有時讀到哪句使他頗有感觸,他就會手指著這句話,先問我想到了什么,但也是滑稽,他常常不等我回答,便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想法。
這些古文伴隨我的成長?,F(xiàn)在想來,從前雖不能甚懂,但熟到能誦,令人莞爾,不禁得意。
父親原本在鎮(zhèn)里當(dāng)語文教師。由于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字也漂亮,后來調(diào)到了鎮(zhèn)里的文藝宣傳部門。后來再有機會,父親離開小鎮(zhèn),來到了省會。因此,父親更加敬畏知識了。
還記得,他輕輕拾起被我丟到地上的書本,拂去封面沾的微塵,攤開我合上的那頁,揚起臉平視我,用篤定的語氣開口:“姑娘,你好好學(xué),知識絕對是改變命運的?!?/p>
其實,在我眼前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知識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改變我的命運。但是我會把書架打掃到一塵不染,會撿拾地下的紙片。在父親的影響下,我愿意用敬畏的態(tài)度對待知識。
對于我們家人而言,父親現(xiàn)在仍然是一名“教師”。客廳、餐桌、私家車,都是父親的教室。這時候,父親總是講歷史??滴跤赫?,正史或者野史,都是父親茶余飯后的談資。
當(dāng)我們一家人閑下來,坐在客廳,父親總要泡上一壺茶,一邊灌下一口熱茶,一邊咂著嘴講史。他為百年前統(tǒng)治者的昏聵而痛心遺憾,為湮滅于塵的天子出謀劃策。他把干澀的歷史講得極有意思,我們也愿意聽他說。看著父親,我總是不自覺地笑,恍惚間好像真的回到了古代,我們就是坐在茶樓里嘬茶聽書,對帝王之事不敢高聲但又津津樂道的市井百姓。
他用說書的方式,讓我們增長了歷史知識。后來的歷史課上,我把清朝的年號都背出來。在老師的贊揚下,我對歷史也多了幾分喜愛。
父親曾說:“一個家庭,父母不一定要高學(xué)歷,但一定要愿意學(xué)知識?!蔽疑钜詾槿?。作為父母,葆有對知識的熱忱,不僅濡養(yǎng)自己的品格,更決定了一個家的風(fēng)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女的靈魂。
真正的書香門第是怎樣的?我并不知道。但是對知識的敬畏,已經(jīng)成為了我家的家風(fēng)。對知識的渴求一直伴我成長,我相信,這樣的家風(fēng)會滋潤我一生的年華。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德強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