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卓言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小水井。
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我跟著外公外婆,在老宅里生活。每天清晨,外公出門采購,外婆在家做飯。我形影不離地跟著外婆,在院子里的水井旁玩耍。站在水井邊沿,我探頭往里瞧。水井有點深,井底看不分明,但是能見到井水泛著微光。我很好奇,井底下會不會有什么東西呢。我踮起腳尖,繼續(xù)往里探身。外婆看見了,放心不下,總是把我拎回來。
我又嚷著要喝水,喝井里的水,其實是想看外婆如何把井里的水打上來。外婆依著我,把木桶放下去,提上一桶清冽、甘甜的井水來。我的記憶中,木桶很大,我可以整個地坐進去。每當外婆不用水桶時,我就迫不及待地鉆進桶里,坐一會兒,然后出來,再進去,又出來。
下雨的時候,雨滴落在天窗上,“噼里啪啦”作響,我覺得聲音很好聽。外婆把我抱到灶臺上,我就托著臉看她洗菜、切菜,看她用從水井里打上來的水煲湯。湯煮開了,罐蓋兒的細孔中噴出一道氣柱,“噗噗”有聲。湯的香氣逐漸彌漫,我伸著小腦袋,貪婪地聞了又聞。
那時候的外婆,頭發(fā)烏亮烏亮,腰桿也是筆直的,系一條圍裙,十分干練,充滿活力。她總是麻利地做著家務,特別是抓住菜刀,三下兩下就把菜切好了。我則是瞪大眼睛,敬佩地望著外婆。
后來,爸爸媽媽把我?guī)У酱蟪鞘凶x書。許久沒有回老家,只能跟外公外婆視頻通話,了解他們的近況,有時也會看看那口水井。手機屏幕上,水井還是那樣敦實,搭砌的青石磚上,布滿綠色苔蘚,仿佛無聲地訴說著歲月滄桑、世事變幻。
又過了幾年,終于有了回老家的機會。當我推開那座老屋的木門,只聽得“吱”的一聲,又讓我想起童年時候在這里聽到的各種聲音、經歷的各種事。
外公外婆早就等候在門口,一見到我就上來抱著我,說“又長高了啊”“是不是瘦了些”之類的話。猛然間,我覺得他們不像從前了。以前,他們一只手就能提起我;而現在,外公外婆跟我說話,都要“仰視”我才行。
進了院子,我又見到了那口水井。我發(fā)現,水井沒有那么大,就連那只提水的木桶,也顯得很小很小。外婆又忙著為我做好吃的。灶臺前,外婆用的依舊是我小時候就在用的菜刀和砧板。但是我發(fā)現,曾經干練的外婆,動作已經不那么利索了,她的鬢間有了不少白發(fā)。只見她踮起腳,用手壓在菜刀上,似乎有些吃力的樣子。沒一會兒,就放下菜刀,又站起來甩甩手……
我站起來,拿過菜刀幫她切菜。她又笑起來,叉著腰,說了句“還是年輕好啊”。我別過頭去,眼眶有些濕潤。什么都變了,什么也沒變。水井還是那口水井,外婆還是我的外婆。但是,有什么遺落在了歲月的至深處,而且無法找回。變化的又是什么呢?
水井小,天地大。外婆老了,我長大了。
‖廣東深圳市桂園中學‖指導教師:陳冬平
吉吉工作室J I J I G O N G Z U O S H I
作者以一口水井為線索,把成長中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在前后的對照描寫中,令人感慨歲月的滄桑,亦感恩親情的濃重。小時候,那口水井給了“我”太多樂趣:小小的“我”總想站在井邊瞧瞧水里的世界,總喜歡坐在大大的木桶里,總喜歡喝那甘甜清冽的井水……彼時,外婆身體健朗,充滿活力,守著“我”,守著這片樂園,“我”的童年時代滿是溫暖與快樂。
如今,故地重游,那口水井依然敦實如初,而外婆卻不復當年。她做飯的動作不再干練,她鬢間的白發(fā)越來越多,她的力氣越來越小,她的記性越來越差……記憶中的一切和現實種種都合不上拍,這種強烈的對比令作者潸然淚下,也令我們感動不已——親人終究會老去,我們終究會長大,往后余生,我們也要放慢腳步,跟上他們的節(jié)奏,一如兒時他們照顧我們那般,對他們多點陪伴,多點耐心,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適用文題】變與不變;有你陪伴的日子;藏在心底的聲音……(高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