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雀躍,滕愛君,蘇鈺嵐,黃清泉,羅 軼,唐 倩,鐘小清*
地桃花的本草考證、生藥學研究及其有效成分定量測定
林雀躍1,滕愛君1,蘇鈺嵐1,黃清泉1,羅 軼1,唐 倩2,鐘小清2*
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食品藥品檢驗所,廣西 南寧 530021 2. 桂林三金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4
對地桃花進行本草考證、生藥學分析及有效成分測定。通過查閱文獻厘清地桃花的歷史使用沿革及植物分布情況,野外實地調(diào)研地桃花的植物基原,采集并制作臘葉標本,通過原植物形態(tài)、藥材性狀、顯微特征等方法進行生藥學研究;采用Waters e2695型液相色譜儀,CAPCELL PAK MGⅡ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0.1%甲酸溶液為流動相,體積流量1.0 mL/min,梯度洗脫,柱溫30 ℃,PDA檢測器,檢測波長315 nm,建立地桃花藥材中-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的HPLC測定方法。對地桃花藥材的性狀及顯微特征進行了歸納,建立的測定方法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良好,-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線性范圍0.999~79.890、1.068~85.420 μg/mL,2>0.999,平均回收率95.3%、97.1%。10批樣品-反式-阿魏酰酪胺、銀鍛苷質(zhì)量分數(shù)為0.003%~0.045%、0.016%~0.046%。建立的方法能夠有效鑒別地桃花藥材,為完善地桃花藥材質(zhì)量標準和地桃花藥材收購提供依據(jù)。
地桃花;本草考證;基原調(diào)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反式-阿魏酰酪胺;銀鍛苷
地桃花來源于錦葵科()植物地桃花L.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全株,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冒發(fā)燒、風濕痹痛、痢疾、水腫、淋病、白帶、吐血、癰腫及外傷出血等。地桃花為民族地區(qū)習用藥材,其現(xiàn)行質(zhì)量標準有《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1]、《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2]以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zhì)量標準》2019年版第一冊[3],檢驗項目有性狀、粉末顯微鑒別、薄層鑒別、浸出物檢測等。目前關(guān)于地桃花的研究報道多集中在化學成分[4-11]、藥理活性[12-15]及含量測定[16-21]等方面,在植物基原及生藥學研究方面的報道極少。地桃花法定標準的植物來源為地桃花L.(原變種),屬于梵天花屬L.植物,同屬還有梵天花L.和波葉梵天花Roxb. 2個品種;另外,地桃花除了原變種外,還有4個變種,分別為粗葉地桃花L. var.(DC.) Walp.、中華地桃花L. var.(Osbeck) S.、云南地桃花L. var.S. Y. Hu和湖北地桃花L. var.S. Y. Hu Fl。這些植物在形態(tài)上非常相似,在實際使用中極容易發(fā)生混淆。為了更好地厘清地桃花藥材的歷史使用沿革及植物基原情況,建立地桃花藥材專屬性檢驗方法,課題組采用文獻調(diào)研與實地考察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地桃花進行了本草考證和基原調(diào)查,通過原植物形態(tài)鑒別、藥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及薄層鑒別的方法進行了生藥學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了地桃花中與其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活性相關(guān)的成分-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的測定方法,為完善地桃花藥材質(zhì)量標準和地桃花藥材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
對照品-反式-阿魏酰酪胺(批號CFS202201)購自武漢天植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銀鍛苷(批號21102602)購自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科力技術(shù)開發(fā)公司,質(zhì)量分數(shù)均≥98%。乙腈(色譜純)購自德國默克股份有限公司,甲酸(色譜純)購自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純)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10批地桃花藥材分別采自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具體見表1,經(jīng)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黃云峰主任藥師鑒定為地桃花L.。
表1 樣品信息
Waters e2695型高效液相色譜儀,CAPCELL PAK MG II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CP224S型電子分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XS205型電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HT-300型電熱板(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科力技術(shù)開發(fā)公司);KQ-600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illi-Q型超純水機(美國Millipore公司)。
地桃花在廣西具有較長的使用歷史,特別是壯族、瑤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數(shù)民族使用廣泛,其在廣西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主要有:Ejun屙駿(環(huán)江毛南語)、Ditaohua廣地桃花(羅城仫佬語)、Genjian根尖(都安瑤語)、Gupumei姑甫妹(金秀瑤語)、Meduoyug么多喲(隆林彝語)、Bifeng必逢(那坡壯語)、Caifengi菜逢(德保壯語)、Ditouhua地頭花(龍州壯語)。地桃花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1959年《廣西藥用植物圖志》,其植物來源為地桃花L.,除《中藥大辭典》和《中華本草》收載的地桃花有2個植物(地桃花和粗葉地桃花)來源外,其余文獻的地桃花植物來源均只有地桃花1個種。整理關(guān)于地桃花的文獻信息見表2。
對廣西全區(qū)包括桂東(賀州、梧州)、桂東南(玉林、貴港)、桂中(南寧、崇左)、桂南(欽州、北海、防城港)、桂北(桂林、柳州)、桂西(河池、百色)及湖南、湖北、廣東、福建、云南、貴州等6個省區(qū)局部地區(qū)進行地桃花野外調(diào)研及采集。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地桃花在上述地區(qū)的農(nóng)田邊、村子房前屋后的道路、山坡、林地、甚至是海邊的沙地均有分布,伴生植物常見野葛、菟絲子、蒼耳、藿香薊、海金沙、鬼針草、菝葜、廣防風等。
表2 地桃花文獻信息
續(xù)表2
續(xù)表2
2.3.1 性狀鑒別 地桃花根呈圓柱形,略彎曲,支根少數(shù),上生多數(shù)須根。表面淡黃色,具縱皺紋;質(zhì)硬,難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窄,木部寬大。莖下部棕黑色至棕黃色,上部灰綠色至暗綠色,具粗淺的網(wǎng)紋,質(zhì)硬。小枝黃綠色,被星狀絨毛。葉多破碎,完整者多皺縮,展開后莖下部葉近圓形,先端淺3裂,基部圓形或近心形;莖上部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鋸齒,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均密被星狀毛,掌狀網(wǎng)脈。葉腋偶見宿存的托葉,托葉線形,被灰白色星狀毛。花腋生,單生或稍叢生,淡紅色;花梗長約3 mm,被星狀毛;小苞片5,長約6 mm,基部1/3合生;花萼杯狀,裂片5,較小苞片略短,兩者均被星狀柔毛;花瓣多皺縮,外面被星狀柔毛;雄蕊柱無毛;子房外部密被柔毛。果實扁球形,分果爿外表面被星狀短柔毛和錨狀刺,內(nèi)表面光滑;種子黑色,腎形,表面被絨毛。氣微,味淡。見圖2。
2.3.2 顯微鑒別
(1)根橫切面:木栓層細胞數(shù)列,黃棕色。皮層菲薄。韌皮射線延伸至皮層,韌皮纖維成束,壁木化,大型分泌道散在,被周邊組織擠扁,長徑可達200 μm。木質(zhì)部發(fā)達,射線細胞1~2列,內(nèi)含淀粉粒,導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相聚,斷續(xù)排列成放射狀。見圖2。
(2)莖橫切面:表皮或殘存,細胞一列,有時可見星狀毛。木栓細胞數(shù)列。皮層菲薄,韌皮射線延伸至皮層,韌皮纖維成束,壁木化,大型分泌道散在,被周邊組織擠扁,長徑可達200 μm。木質(zhì)部發(fā)達,射線細胞1~2列,內(nèi)含淀粉粒,導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相聚,斷續(xù)排列成放射狀。髓部有的中空,髓細胞壁菲薄,有的含草酸鈣簇晶,類圓形分泌道散在,直徑可至200 μm。見圖3。
(3)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一列,扁平不規(guī)則,壁薄,外側(cè)著生星狀毛。柵欄組織發(fā)達,細胞1列,排列緊密,占葉肉組織一半以上,不通過主脈,海綿組織排列較緊密,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主脈維管束半月形,木質(zhì)部位于上部,導管扇形排列,下部韌皮部纖維束壁?。蝗~主脈基部處中脈維管束下方凹陷,凹陷口出表皮細胞急劇增厚,凹陷內(nèi)密生絨毛,隨著葉主脈向葉脈末端方向過渡,凹陷逐漸閉合、變小直至消失。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簇晶,分泌道散在,直徑可至100 μm。見圖4。
圖1 地桃花藥材圖
圖2 地桃花根橫切面圖
圖3 地桃花莖橫切面圖
圖4 地桃花葉橫切面圖
(4)粉末顯微特征:粉末黃綠色。主要特征為星狀非腺毛眾多,長達400 μm。纖維成束或散在,壁甚厚。見圖5。
2.4.1 色譜條件 CAPCELL PAK MG II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HPLC-UV分析,流動相為0.1%甲酸溶液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脫:0~16 min,30% B,16~17 min,30%~90% B,17~24 min,90% B,24~25 min,90%~30% B;檢測波長315 nm,柱溫30 ℃,進樣量10 μL。色譜圖見圖6。
圖5 地桃花粉末特征圖
1-N-反式-阿魏酰酪胺 2-銀鍛苷
2.4.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取-反式-阿魏酰酪胺、銀鍛苷對照品,精密稱定,加50%乙醇制成混合對照品母液,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79.89、85.417 μg/mL,待用。
2.4.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樣品約1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分別精密加入50%乙醇50 mL,密塞,稱定質(zhì)量,加熱回流60 min,放冷,再稱定質(zhì)量,用50%乙醇補足減失的質(zhì)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4.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取混合對照品溶液并逐級稀釋成8個質(zhì)量濃度,其中-反式-阿魏酰酪胺的質(zhì)量濃度依次為0.999、1.997、4.993、9.986、19.972、39.945、59.917、79.890 μg/mL;銀鍛苷的質(zhì)量濃度依次為1.068、2.135、5.339、10.677、21.354、42.708、64.063、85.417 μg/mL;每個質(zhì)量濃度進樣10 μL,按上述“2.4.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分析,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各對照品的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建立標準曲線。計算2個對照品的線性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線性范圍、定量限和檢測限見表3。結(jié)果表明-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2個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線性范圍和線性關(guān)系,且檢測靈敏度較高。
2.4.5 精密度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S3),按“2.4.1”項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6次,-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色譜峰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14%、0.11%,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表3 2種化學成分的線性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線性范圍、定量限和檢測限
2.4.6 穩(wěn)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S3),按“2.4.1”項下條件分別于0、5、8、12、16、20、24、30 h進樣10 μL分析,計算-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色譜峰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79%、0.19%,表明供試品溶液在30 h內(nèi)穩(wěn)定。
2.4.7 重復性試驗 平行精密稱取6份樣品(S3)1 g,按“2.4.3”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4.1”項色譜條件進樣分析,計算-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含量的RSD值分別為1.68%、1.83%。
2.4.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定已測定的樣品(S3)6份,各0.5 g,按照1∶1的質(zhì)量比例分別加入混合對照品,按“2.4.3”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5.1”項下條件進樣分析,計算加樣回收率,-反式-阿魏酰酪胺、銀鍛苷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5.3%、97.1%,RSD分別為3.16%、2.51%。
2.4.9 樣品測定 對10批地桃花進行含量測定分析,結(jié)果見表4。10批樣品中-反式-阿魏酰酪胺、銀鍛苷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0.003%~0.045%、0.016%~0.046%。
表4 10批地桃花中N-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銀鍛苷含量測定
本草考證方面,地桃花藥材有藥用記載的植物來源為地桃花和粗葉地桃花,其同屬植物梵天花也有藥用記載,功效與地桃花相似,藥材名稱為“狗腳跡”。中華地桃花、云南地桃花、湖北地桃花及波葉梵天花尚未找到藥用方面的文獻記載。
野外調(diào)研方面,梵天花屬植物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呈廣泛分布,資源較大的品種為地桃花中華地桃花、粗葉地桃花及梵天花,有時可在一個群落中同時發(fā)現(xiàn)上述多種植物共存。從地域分布來看,廣西、福建地區(qū)較為常見的品種為地桃花、中華地桃花、粗葉地桃花及梵天花;云南地區(qū)常見的品種為地桃花及云南地桃花;湖南地區(qū)常見的品種為地桃花、中華地桃花及梵天花;廣東、湖北及貴州地區(qū)常見品種為地桃花。
生藥學研究方面,地桃花藥材鑒別特點為具一條明顯的主根,小枝及葉均被星狀毛,果實扁球形,分果爿被錨狀刺,粉末顯微鏡下可見眾多星狀非腺毛。下一步將對地桃花及其同屬其他植物在性狀、顯微、薄層、化學成分種類及含量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為進一步揭示地桃花與其同屬其他品種的品質(zhì)聯(lián)系,完善地桃花藥材質(zhì)量標準提供依據(jù)。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1] 廣西中藥材標準[S]. 南寧: 廣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1990: 42.
[2] 湖南省中藥材標準[S].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9: 58.
[3] 貴州中藥民族藥藥材標準[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9: 40.
[4] 賈陸, 畢躍峰, 敬林林, 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 [J]. 中國藥學雜志, 2010, 45(14): 1054-1056.
[5] 賈陸, 敬林林, 周勝安, 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I)黃酮類化學成分 [J].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2009, 40(9): 662-665.
[6] 賈陸, 郭海波, 敬林林, 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II)酚酸類等化學成分 [J].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2009, 40(10): 746-749.
[7] 郭海波.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 [D]. 鄭州: 鄭州大學, 2007.
[8] 蘇聰.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 [D]. 北京: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6.
[9] 李光云. 地桃花水溶性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 [D]. 鄭州: 鄭州大學, 2009.
[10] 齊博文, 賈放放, 蘇聰, 等. 地桃花中酚苷類成分研究 [J]. 中國藥學雜志, 2019, 54(13): 1060-1065.
[11] 史小平, 蘇聰, 齊博文, 等. 地桃花中黃酮苷類成分研究 [J]. 中國藥學雜志, 2017, 52(19): 1670-1674.
[12] 陳勇, 謝臻, 韋韜, 等. 地桃花水提物的體外抗菌實驗研究 [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1, 7(10): 29-30.
[13] 魏江存, 謝臻, 陳勇, 等. 地桃花水提物對5種常見致病菌腹腔感染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變化研究 [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0, 22(1): 29-32.
[14] 薛井中, 劉帥兵, 王立升, 等. 地桃花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食品工業(yè), 2013, 34(10): 162-165.
[15] 黃小理. 廣西地桃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D]. 南寧: 廣西醫(yī)科大學, 2015.
[16] 蘇聰, 楊萬青, 李彬, 等. HPLC法測定地桃花中銀鍛苷的含量 [J]. 中國新藥雜志, 2015, 24(24): 2865-2867.
[17] 衛(wèi)亞麗, 呂昱, 楊瓊, 等. HPLC法同時測定地桃花的槲皮素和山奈酚 [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 42(12): 66-69.
[18] 唐春麗, 黃業(yè)玲, 盧澄生. 地桃花莖和葉揮發(fā)性成分GC-MS分析 [J].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 17(2): 67-68.
[19] 曾海生, 陳勇, 謝臻, 等. 廣西地桃花藥材HPLC指紋圖譜研究 [J]. 廣西中醫(yī)藥, 2013, 36(1): 52-56.
[20] 何可群, 李相興. 民族藥地桃花根皮及葉總?cè)坪繙y定 [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 42(3): 258-259.
[21] 陳貴, 夏稷子, 徐作剛, 等. 地桃花質(zhì)量標準的研究 [J]. 中成藥, 2019, 41(11): 2596-2600.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riginal plant survey and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of
LIN Que-yue1, TENG Ai-jun1, SU Yu-lan1, HUANG Qing-quan1, LUO Yi1, TANG Qian2,ZHONG Xiao-qing2
1. Guangx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anning 530021, China 2. Gulin Sanjin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Guilin 541004, China
To carry out the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pharmacognostic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of Ditaohua (L.).The historical use and plant distribution ofwere investigated by referring to the herbal literature. The original plants ofwere surveyed and the original plan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harmacognosy ofwas studied by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s and TLC identification. A HPLC-UV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trans-feruloyl tyramine and tiliroside in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CAPCELL PAK MGⅡ C18column (250 mm×4.6 mm, 5 μm), acetonitrile-0.1% formic acid water as mobile phase, gradient elution with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of PDA detector was 315 nm.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microscopic features of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stablished HPLC method had good st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with wide linear range (0.999—79.890, 1.068—85.420 μg/mL) and good linearity (2>0.99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5.3%, 97.1%. The mass fractions of N-trans ferulic tyramine and silver glycoside in 10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0.003%—0.045% and 0.016%—0.046%.The establish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and acquisition of.
L.;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riginal plant survey;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s;--feruloyl tyramine; tiliroside
R286.2
A
0253 - 2670(2023)15 - 5011 - 08
10.7501/j.issn.0253-2670.2023.15.026
2023-03-03
國家藥監(jiān)局藥品注冊司專項“特色民族藥檢驗方法的示范性研究”(NIFDC-TCM2021-047-MZY009);廣西科技重大專項“80種桂產(chǎn)特色中藥材配方顆粒制備工藝與質(zhì)量標準及產(chǎn)品開發(fā)研究”(桂科AA22096019)
林雀躍(1983—),女,副主任藥師,碩士研究生,從事中藥質(zhì)量研究。E-mail: linqueyue@163.com
通信作者:鐘小清(1974—),男,正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資源研究和開發(fā)工作。E-mail: 393190272@qq.com
[責任編輯 時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