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運新,廖蘭芬,陳邦東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600)
真菌性角膜炎屬于臨床常見疾病,致病菌為真菌。該病的特點為起病緩慢、病程長、致盲率高等,主要致病菌包括念珠菌屬、鐮刀菌屬、青霉菌屬、酵母菌屬以及曲霉菌屬等,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1]。有研究指出,真菌性角膜炎的發(fā)病原因及機制相對復雜,相關因素包括致病真菌、眼部外傷史、局部免疫力下降以及免疫功能失調(diào)等。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角膜浸潤灶呈白色,表面無光澤,病灶后可有明顯的斑塊狀纖維膿性沉著物,臨床若治療不及時可使得患者的角膜發(fā)生穿孔,增加致盲風險[2]。那他霉素滴眼液、阿托品眼用凝膠是臨床常用藥物。本文對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8 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阿托品眼用凝膠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18 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那他霉素組(59 例):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30 例、29 例;年齡范圍32 ~73 歲,均值(51.69±7.88)歲;病程為7 ~28 d,均值(16.88±4.28)d。氟康唑組(59 例):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8 例、31 例;年齡范圍33 ~74歲,均值(52.68±7.96)歲;病程為7 ~29 d,均值(16.92±4.32)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納入標準:(1)符合真菌性角膜炎的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結(jié)膜充血性水腫或分泌物異常;(2)角膜有明顯的潰瘍灶現(xiàn)象產(chǎn)生;(3)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4)無過敏史。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眼瞼炎、結(jié)膜炎及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3)病歷資料不完善,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氟康唑組患者進行結(jié)膜下注射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98)聯(lián)合阿托品眼用凝膠(生產(chǎn)廠家: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9)治療。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的用法是:結(jié)膜下注射,0.5 mL/次,每天1 次。阿托品眼用凝膠的用法是:涂于結(jié)膜囊中,1 滴/ 次,每天3 次。那他霉素組患者進行那他霉素滴眼液(生產(chǎn)廠家:樂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52295)聯(lián)合阿托品眼用凝膠(生產(chǎn)廠家: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9)治療。那他霉素滴眼液的用法是:滴眼,每次1 滴,每2 小時1 次。阿托品眼用凝膠的用法與氟康唑組一致。
(1)臨床療效:臨床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角膜浸潤等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潰瘍面積減?。?0%;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角膜浸潤等相關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潰瘍面積減小20% ~60%;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角膜浸潤等相關臨床癥狀未改善,潰瘍面積減
小<20%??傆行? 臨床治愈率+ 有效率。(2)生活質(zhì)量:以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CQOLI-7)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問卷包含5 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身體狀況、精神支柱、情感功能、社會管理及家庭情況,評分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呈正相關。(3)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記錄患者角膜潰瘍、前房積膿、畏光流淚、眼部異物感的改善時間。(4)臨床癥狀評分:對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角膜潰瘍、前房積膿、畏光流淚以及眼部異物感)進行評分,分值范圍為0 ~12 分,評分越低提示臨床癥狀越輕[3]。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83.05% VS 96.61%),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例(%)]
治療前,氟康唑組的CQOLI-7 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40.73±3.52)分、(8.44±3.45)分,那他霉素組的CQOLI-7 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40.74±3.49)分、(8.58±3.39)分。治 療 后,氟康唑組的CQOLI-7 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48.96±4.46)分、(5.76±2.34)分,那他霉素組的CQOLI-7 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64.87±5.32)分、(2.55±1.26)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QOLI-7評分與臨床癥狀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CQOLI-7 評分較高,臨床癥狀評分較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的CQOLI-7 評分與臨床癥狀評分(分,± s)
表2 對比兩組的CQOLI-7 評分與臨床癥狀評分(分,± s)
組別 例數(shù) CQOLI-7 評分 臨床癥狀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氟康唑組 59 40.73±3.52 48.96±4.46 8.44±3.45 5.76±2.34那他霉素組 59 40.74±3.49 64.87±5.32 8.58±3.39 2.55±1.26 t 值 0.015 7.825 0.222 9.277 P 值 0.988 0.000 0.824 0.000
治療后,氟康唑組角膜潰瘍、前房積膿、畏光流淚以及眼部異物感的改善時間分別為(17.32±3.44)d、(16.78±2.22)d、(18.96±1.13)d、(13.35±3.57)d,那他霉素組角膜潰瘍、前房積膿、畏光流淚以及眼部異物感的改善時間分別為(13.26±2.32)d、(12.35±3.21)d、(15.68±2.22)d、(9.65±2.26)d ;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較短,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d,± s)
表3 對比兩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d,± s)
組別 例數(shù) 角膜潰瘍 前房積膿 畏光流淚 眼部異物感氟康唑組 59 17.32±3.44 16.78±2.22 18.96±1.13 13.35±3.57那他霉素組 59 13.26±2.32 12.35±3.21 15.68±2.22 9.65±2.26 t 值 7.516 8.719 10.114 6.726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真菌性角膜炎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潰瘍,多發(fā)生于農(nóng)民、青壯年以及老年人群,好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農(nóng)忙時,北方發(fā)病率高于南方。此病可引發(fā)多種臨床并發(fā)癥。在我國部分地區(qū),角膜病致盲居所有致盲原因之首。此病的主要致病菌為鐮刀菌屬與曲霉菌屬[4-5]。那他霉素是一種四烯烴類抗菌素,其主要是經(jīng)藥物分子充分結(jié)合真菌細胞膜中的固醇部分,形成一定量的多烯固醇復合物,改變細胞膜滲透性,使得真菌細胞內(nèi)的基本細胞成分明顯衰竭[6]。那他霉素滴眼液作為目前臨床上唯一經(jīng)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批準的眼用抗真菌制劑,可有效發(fā)揮抑菌、殺菌作用。有研究指出,那他霉素滴眼液可在眼球表面與壞死物進行有效結(jié)合,作用時間較長,可有效提升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療效。此藥對絲狀真菌、曲霉菌以及鐮刀菌具有較好的殺滅作用。氟康唑是三唑類抗真菌藥。此藥具有抗真菌活性強、水溶性好、血漿蛋白結(jié)合率低、半衰期長、毒性小、眼內(nèi)穿透性強、全身應用能透過血- 腦屏障等優(yōu)點。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真菌細胞素P-450 依賴酶的活性,阻斷真菌細胞膜上麥角醇的合成,影響真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抑制真菌生長[7]。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氟康唑?qū)Σ糠昼牭毒鷮?、曲霉菌屬不敏感[8]。阿托品眼用凝膠在臨床中主要用于治療虹膜睫狀體炎、檢查眼底前的散瞳、驗光配鏡屈光度檢查前的散瞳等。其臨床藥理作用機制主要是競爭性拮抗乙酰膽堿。有研究指出,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阿托品眼用凝膠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9-10]。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83.05% VS 96.61%),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QOLI-7 評分與臨床癥狀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CQOLI-7 評分較高,臨床癥狀評分較低,P<0.05。治療后,相較于氟康唑組,那他霉素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角膜潰瘍、前房積膿、畏光流淚以及眼部異物感)改善時間均較短,P<0.05。這與尹轉(zhuǎn)通等[11]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充分證實了阿托品眼用凝膠聯(lián)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療真菌性角膜炎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進行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阿托品眼用凝膠治療可顯著提升其臨床療效,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緩解其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