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
自薦文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有其獨特的文學價值,謙遜的態(tài)度、嫻熟的表達技巧都會為自薦增添光彩。曹植和李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輝煌的詩歌成就讓他們久負盛名、享譽中外。二人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也影響深遠:曹植的《求自試表》和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在語言藝術上精練有道,采用了以退為進的表達技巧,表明了各自真摯誠懇的情感態(tài)度。這兩篇自薦文書是他們積極自薦、抒寫自己的理想抱負的經典之作。通過分析《求自試表》和《與韓荊州書》的寫作特點及表達藝術,探尋這兩篇經典自薦文書的文化價值,可對當今的自薦信寫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精練有道的語言特色
文學作品的語言一般指向它內在的文學世界,要能夠向讀者傳遞作家的審美感悟,給讀者以別樣的審美體驗。文學語言的特征有很多,如鮮明性、準確性、精練性等。精練有道的語言應當是準確精當,含義深刻的;是生動形象,能夠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的;是耐人尋味,能夠引發(fā)讀者思考的。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李白則是“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偉大詩人;曹植之文“詞采華茂”,李白之文“清雄奔放”,二人的《求自試表》和《與韓荊州書》兩篇自薦文書在語言上都體現(xiàn)出了精練有道的特點。
曹、李二人在字詞的使用上準確精練,語言生動自然、富于變化。例如,曹植在《求自試表》中描述自己的作戰(zhàn)經驗時寫道:“臣昔從先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可謂神妙矣?!逼溥B用“極”“臨”“望”“出”四個動詞,配合征戰(zhàn)地域的變化,生動地敘述了自己的作戰(zhàn)經歷,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又如,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自我介紹時寫道:“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御相。雖長不滿三尺,而心雄萬夫?!薄案伞薄暗帧薄靶邸比齻€鏗鏘有力的動詞烘托出李白意氣風發(fā)、氣宇軒昂的形象,突出了他強烈的自尊自信之感。
這兩篇自薦文書在句式的選用上體現(xiàn)出駢散兼行的藝術特點,如曹植的《求自試表》,開篇就運用“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于榮親,事君貴于興國”的駢句直抒胸臆,語言短促有力;后又用“正值陛下升平之際,沐浴圣澤,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而位竊東藩,爵在上列,身被輕暖,口厭百味,目極華靡,耳倦絲竹者,爵重祿厚之所致也”的散句表達自己壓抑、迫切的心情,體現(xiàn)出一種流動美。李白的《與韓荊州書》以散句為主,間有駢句,如“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等散句自然流露、不假修飾,使得語言清麗、文辭干練;駢句如“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讀來鏗鏘有力、豪氣逼人,富有韻律感,給人以自由昂揚的審美體驗。
由此可見,《求自試表》和《與韓荊州書》兩篇自薦文書在字詞上準確精練,在句式上駢散結合,使得文章語言簡潔生動、行文和諧流暢,頗見自薦文書之有道。
二、以退為進的表達技巧
無論是《求自試表》還是《與韓荊州書》,都是下向上、卑向尊舉薦自己所寫的文章。這一類文書或有所求,謀一官職;或有所顯,展現(xiàn)才華;或有所議,闡明道理。因此,在寫作之時作者須得語言得體,把握尺度外,還要采取策略,曉之以理,以達到自薦的目的。
曹、李二人在自薦之時皆注重使用表達策略:善用典故,借古喻今,委婉而易曉地表明主張;巧用鋪陳,層層深入,自然而然地引出觀點。他們采用典故和鋪陳的表達技巧,以退為進,既不卑不亢,又在言語方寸的推拉間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展現(xiàn)了非凡的說理藝術。
這兩篇文章都善用典故表明主張。曹植在《求自試表》中用“昔二虢不辭兩國之任”與“旦、奭不讓燕、魯之封”的典故,與自己現(xiàn)今顯赫的地位和豐厚的俸祿形成對比,強調“君無虛授,臣無虛受”的觀點;又引用“賈誼弱冠,求試屬國,請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和“終軍以妙年使越,欲得長纓纓其王”的典故來說明“臣之事君,必以殺身靜亂,以功報主”;最后還列舉了“騏驥長鳴,伯樂昭其能”“盧狗悲號,韓國知其才”以及“毛遂自薦”的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強烈愿望。《與韓荊州書》同樣也采用典故借古喻今,如“豈不以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以及“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等句,使用了周公吐哺、李膺接見賢士和毛遂自薦的典故,一方面強調了韓荊州在李白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對他賞識人才賢德的贊頌;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李白的學識與才能。
曹、李二人還巧用鋪陳的手法引出自己的觀點。曹植在《求自試表》中從自己的領地、官職、穿著、飲食等多個方面橫向鋪敘自己如今安逸的生活,引出自己對“爵重祿厚”受之有愧的觀點。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以“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開篇,借他人之口盛贊對方,不但氣勢如虹、先聲奪人,還給韓荊州立下了重賢任能的“人設”,之后他又列舉周公、王允、山濤、薛燭、卞和等人之事,以縱向鋪陳的方式來贊頌韓荊州。李白集中筆墨對韓荊州選賢舉能的做法進行了多番夸贊,凸顯其善用人才的品質,進而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愿意“委身國士”“敢效微軀”的想法,顯得水到渠成。
三、真摯誠懇的情感態(tài)度
“表”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臣子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肚笞栽嚤怼穼儆凇氨眢w文”中的請求表,請求的是個人情事,“言情顯志”是這一類表文的內在要求。揚雄認為:“言,心聲也;書,心畫也?!保ā斗ㄑ浴柹瘛罚┢渲赋隽藭攀侨藗儽磉_內心所思所想的工具。因此,“書”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表達須真實,感情須真摯。由此看來,表體文和書信都應是情理兼?zhèn)涞淖髌?,要寓理于所陳之情中,使文章深刻動人?/p>
在寫作自薦文書時,自薦人在客觀上處于弱勢,表達應含蓄謙卑。比如,曹植認為自己“爵重祿厚”,卻無德可述,無功可紀,是“虛荷上位而忝重祿”,表達了他心中“德不配位”的愧疚;“今臣志狗馬之微功,竊自惟度,終無伯樂、韓國之舉”,則含蓄地表達了曹植受到壓抑、無人賞識的苦悶。他以“志欲自效于明時,立功于圣世,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徇(一作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于鼎(一作景)鐘,名稱垂于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表達了自己愿意殉家國之難,想要留下功勛、揚名史冊的愿望。他的自薦理由之一是“臣敢陳聞于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表現(xiàn)了他患難與共,想要為國分憂的真誠。通覽全文,曹植通過“以功勤濟國,輔主惠民”“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志在效命,庶立毛發(fā)之功”等句反復表達了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情感,態(tài)度誠懇,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而不同于曹植和一般自薦者謙抑含蓄的情感表達,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就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比如,“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這些語句縱橫恣肆、氣概凌云,毫無委瑣的私意、屈懦的鄙態(tài),甚至展現(xiàn)出了咄咄逼人的強盛氣勢,反映了李白內心無私、真摯誠懇的個人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渴望入仕、志在報國的堅定執(zhí)著,讓人感受到李白在心理上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總之,曹植在《求自試表》中情感表達含蓄委婉,表現(xiàn)了誠懇謙卑的個人態(tài)度,通過反復書寫求職愿望表達了他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堅定志向。李白則在《與韓荊州書》中以高昂的情緒直接表達了他積極入仕的熱情,態(tài)度真摯,情感充沛,獨具個性的豪邁之情充溢全篇。
四、文學價值與深遠影響
《求自試表》是曹植表文類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與韓荊州書》也是李白散文中的一篇名作,在文學史上都具有極高的地位和文學價值。這兩篇自薦文書語言表達精練、寫作技巧突出、情感真摯動人,表現(xiàn)出高超的自薦藝術,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讓我們能夠從中收獲一些關于自薦信寫作的啟示。
曹植和李白的這兩篇自薦文書之所以為古今之經典,其斐然的文采是重要原因之一?!肚笞栽嚤怼泛汀杜c韓荊州書》在語言表達上融入了作者一貫的風格,其共同特點是講究字句但不刻意雕琢,在句式上長短句結合,整體語言簡潔凝練,生動自然,極富文采。我們在寫自薦信時也應當注意語言的得體性,講究字句;還應注重語言的簡潔性,如在進行自我介紹時,語言表述應盡可能清晰凝練,讓人一目了然;還應注重語言的自然性,如在進行自我推銷時語言應盡量生動自然,使人能夠感受到自薦人真誠的態(tài)度。
此外,曹、李二人在自薦文書中善用技巧,如巧用典故,能夠毫不刻意地表明想法,同時還能彰顯自己的學識、豐富自薦文書的內涵,使閱讀者回味無窮;鋪陳手法的運用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層層深入,增添自薦的說服力。
寫自薦信的目的是向用人方展現(xiàn)自己,達到自己的求職目的。因此,在自薦時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可過分夸大、言過其實,還要針對用人方的需求投其所好地介紹自己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提高自薦的成功率。同時,我們應學習曹植保持謙卑恭敬的態(tài)度,巧妙地展現(xiàn)自己的訴求,表達真摯誠懇的情感;也可以學習李白那般將自己的豪氣融入全文,飽含自信,充滿勇氣,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向用人方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突出獨特的個性;但也要注意分寸,如果過分謙卑,就會顯得不夠自信,讓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如果過分自信,又可能使人感到自己過于狂放,不夠踏實。表達有道,不卑不亢,方能成功。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史燦若星河,從先秦詩騷到漢魏大賦,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同的文體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例如,詩歌注重押韻、對仗,強調用最簡潔的文字在極具象征力的語言中表達深邃的思想,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的表達效果。古代小說來源于“街談巷語”,內容豐富龐雜,故事性極強,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而散文中的表體文和書信也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征—它們都是應用性文體,實用和真實是其本色,同時也注重語言的運用、表達技巧的選擇和情感的表達,是實用性、審美性和欣賞性兼具的一類文學樣式。曹植的《求自試表》展現(xiàn)了深沉的建安風骨,李白的《與韓荊州書》表現(xiàn)了豪邁的盛唐氣魄,兩篇文章都是獨具特色的文學瑰寶,也是表現(xiàn)了高超自薦藝術的經典之作。我們應當汲取前人之精華,傳承其精神氣脈,從語言風格、表達技巧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掘自薦文書的表達藝術:追求語言的精練有道,提高文章的表現(xiàn)力;善用表達技巧,以退為進,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抒發(fā)真摯誠懇的情感態(tài)度,提升文章的感染力。此外,我們還應融合今日之特點,張揚個性之風采,盡顯這一文體的時代特色與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