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民,董文剛,石夢輝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 普外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近年來,腹腔鏡根治術因其手術安全可行性、腫瘤的根治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已在結直腸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1-2]。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仍有一部分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后效果不佳,預后較差[3]。為改善患者預后,尋找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相關指標,指導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是關鍵。最近,臨床提出了一種新的生物標志物——白蛋白(albumin,ALB)/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值,可同時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和免疫反應[4]。有多項研究指出,ALB/ALP比值對腎癌、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根治術患者預后有一定影響,而在結直腸癌患者中未見明確探討[5-6]?;谏鲜霰尘?本研究對近年來接受過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ALB/ALP比值對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其在早期監(jiān)測患者預后中的作用。
回顧性分析,收集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在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例腹腔鏡手術后預后良好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預后良好組;另收集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同期收治的49例腹腔鏡手術后預后不良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預后不良組。
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7]中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且術后組織學病理確診為結直腸癌;順利完成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年齡超過60歲;TNM分期為Ⅱ、Ⅲ期;腫瘤直徑小于6 cm,臨床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宮頸癌、腎癌等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出血、急性梗阻、穿孔等需行急診手術;術前接受過放療、化療等抗腫瘤治療;凝血功能異常;存在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既往或目前存在精神疾病史;依從性差;隨訪資料不全或失訪。
1.3.1預后評估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已完成5 a隨訪的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臨床資料,統(tǒng)計患者術后5 a內的生存狀況,以病死為終點事件。將術后隨訪期間內發(fā)生病死的結直腸癌患者視為預后不良,其他患者則視為預后良好。
1.3.2資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對入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查詢和統(tǒng)計。(1)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男、女)、體重指數(shù)、結直腸癌家族史(有、無)、腫瘤位置(左半結腸、右半結腸、直腸)、腫瘤直徑、TNM分期(Ⅱ、Ⅲ期)、術后化療(有、無)、手術時間。(2)實驗室指標:于患者手術前取其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1的轉速離心處理10 min,設置離心半徑為10 cm,離心完畢后取血清待檢,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試劑盒由西門子醫(yī)學診斷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ALB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IFCC推薦法檢測ALP水平,試劑盒由安徽同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計算ALB/ALP的比值。
1.3.3統(tǒng)計學分析
預后不良組TNM分期Ⅲ期占比、CEA、CA19-9、ALP高于預后良好組,ALB及ALB/ALP比值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結直腸癌家族史、腫瘤位置、腫瘤直徑、術后化療、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患者的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預后不良=1,預后良好=0),將上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TNM分期、CEA、CA19-9、ALB、ALP、ALB/ALP比值作為自變量并賦值(見表2);經(jīng)Cox生存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Ⅲ期以及CEA、CA19-9、ALP高表達為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的危險因子(HR>1,P<0.05);ALB、ALB/ALP比值高表達為其保護因子(HR<1,P<0.05)。見表2、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由于具備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且符合目前外科快速康復理念,已成為臨床治療結直腸癌主要方式,但受各種原因影響,部分患者預后較差,術后5 a生存率較低[8]。為改善患者預后,提高5 a生存率,臨床應尋找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情況相關指標,并針對性調整治療方案。
有研究指出,機體自身營養(yǎng)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可促進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且會對患者的生存預后產(chǎn)生一定影響[9]。ALB是由肝產(chǎn)生的一種單一多肽鏈,可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在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中均異常表達[10]。ALP屬磷酸單酯水解酶,廣泛分布于機體肝臟、腸道、骨骼等組織中,可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對核苷酸、蛋白質等各種類型分子具有脫磷酸化的作用[11]。研究指出,ALP參與機體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免疫微環(huán)境的塑造,并與多種惡性腫瘤的不良預后有關[12]。而ALB/ALP比值可同時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和免疫狀態(tài),相較于單一的ALB、ALP指標,ALB/ALP比值可較為全面地反映疾病的發(fā)展狀況。本研究中,不同預后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的ALB/ALP比值存在較大差異。由此,推測ALB/ALP比值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有關。經(jīng)Cox生存回歸分析證實,ALB/ALP比值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有關,其低表達可增加患者預后不良風險。分析原因在于,ALB是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其低表達提示機體營養(yǎng)不良,術前營養(yǎng)不良會降低機體免疫力,患者難以抵御外界病原體的侵襲,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影響術后恢復;且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對后續(xù)抗腫瘤治療的耐受性較差,會增加預后不良風險[13-14]。ALP是一種肝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其高表達提示機體免疫狀態(tài)受損,抗癌能力下降,難以抑制術后殘余癌細胞的侵襲,增加術后腫瘤復發(fā)轉移的風險,導致預后不良[15-16]。因此,結直腸癌患者術前ALB水平越低,ALP水平越高,則ALB/ALP比值越小,提示機體營養(yǎng)狀況越差,免疫功能越低下,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不良風險越高。因此,臨床可考慮檢測并計算患者ALB/ALP比值,若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ALB/ALP比值呈低表達,可針對給予營養(yǎng)支持、免疫調節(jié)等治療措施,或對改善患者預后有一定價值。
此外,本研究經(jīng)Cox生存回歸分析還發(fā)現(xiàn),TNM分期為Ⅲ期以及CEA、CA19-9高表達會增加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不良風險。分析原因在于,TNM分期為Ⅲ期提示患者腫瘤進展程度較高,已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手術切除易復發(fā),因此會增加預后不良風險[17]。CEA、CA19-9為結直腸癌患者相關腫瘤標志物,可抑制細胞分化及破壞組織結構,其水平升高則大多數(shù)已有血管壁、淋巴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周圍侵犯,病情較為嚴重,腹腔鏡手術難以根治,因此會增加患者預后不良風險[18]。但因TNM分期、CEA、CA19-9已被臨床證實與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并未作重點分析。
ALB/ALP比值與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有關,可增加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預后不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