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錦秀
清晨,迎著日出沿著額爾齊斯河慢跑,看著奔流的河水,不由得想到了泰勒斯的一句格言: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產生于水而又復歸于水,不管世界萬物性質如何不同,變化如何多樣,但它們總是來自同一本原,又回到同一本原,即水之中。而眼前流淌的水,也早已化作萬物,滋養(yǎng)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哺育著這方土地上淳樸的人,永不枯竭。
太陽漸漸躍出地平線,眼前扯出的無數條金絲與遠山的冰雪融在一起,漸漸變成了一個璀璨的球體,通透的云霞徐徐展開翅翼,像要翩翩起舞。這一刻,把悄無聲息的額爾齊斯河裝扮成了一位母親的姿態(tài)。
正在試圖用跑步丈量這座城市的我,停下奔跑的腳步,站在由東向西穿城而過的額爾齊斯河邊,感受到一陣足音正沿著歲月流過的方向緩緩地向我走來,這是歷史的幻覺,還是呼嘯的春風撕裂時光的聲音,使我腦海中涌現出了好多情景,思緒也開始無止境的蔓延。
一晃七年,我再次來到布爾津,感覺時間就像我眼前這條永不停止的額爾齊斯河。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來布爾津,不是一段旅行的經停地,而是一次行程的目的地,也不是金秋時節(jié)的旅游旺季而是溫柔靜美的仲春之時。這讓我有了足夠的時間可以用雙腳丈量這片熱土,真切地感受和品味它的壯美、安靜和寬厚。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則是夜晚。而既在春天又是早晨的布爾津,似乎還在秋末初冬之時,額爾齊斯河兩岸草木蕭疏,冰雪未化,錯落有致的建筑物色彩搭配明艷,街道整潔干凈,使整個城市顯得格外安靜,但依然難以掩蓋住它涌動著的春意。
無論在哪里和哪個季節(jié),對我來說,跑步打卡一個地方如同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來之前,我查閱了布爾津的相關資料,再加上第一次自駕游經停這座城市留下的遺憾,所以格外珍視這次機會。查看了區(qū)域圖后顯示入住的地方就在額爾齊斯河邊,更是興奮不已,特意帶了跑步的衣服和鞋子。終于在入住的第三天早晨,經過一個小插曲后,我迫不及待地沖出院落,迎著日出,向額爾齊斯河河水奔來的方向開跑。布爾津的高遠、秀麗、從容、恬淡,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和山水、樓房、街道、陽光隨意交織在一起,流淌著生命獨有的暖意和淡淡的溫馨。這種不緊不慢的節(jié)奏,實際上就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與風雪相伴的日子。
布爾津,因布爾津河而得名,布爾津河是額爾齊斯河的支流,源自阿爾泰山山脈主峰友誼峰。布爾津縣是一座有蒙古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與漢族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小城,城市雖小卻包容著豐富的人文歷史,保留著各種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
繞過額爾齊斯河,我繼續(xù)獨自向北面奔跑,看著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穿過進入市區(qū)的倫敦橋,像一幅靜止的畫,沒有以往車水馬龍的景象,也沒有熙熙攘攘之聲,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偶爾遇到行人,會向我輕輕地投來微笑。行人用微笑問候的方式,向我傳遞了關于這座城市的密碼,這是一座典型的袖珍小城,一座城就是一條街,一條街就是一座城。他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告訴我,這里曾經是一座“牧業(yè)十足”的小城,每天早上被牛哞馬嘶吵醒,晚上又被額爾齊斯河的流水哄睡。水像是這座城市的半個主人,它喋喋不休從春天一直嘮叨到深秋,再到冬季的大雪覆蓋,冰層下仍然可以聽到它冬眠的囈語……穿行這座城市的額爾齊斯河在幾十年前就浩蕩西去,從可可托海流經布爾津,再流經俄羅斯最后注入北冰洋,漫長得不可思議。
我喜歡有河水的城市,它能串起人群、建筑、動物、自然風景,使城市變得靈動。有一條河,即使在燥熱的夏季,城市也總是涼爽怡人。有河自然就會有橋,站在布爾津橋上不僅能欣賞到日出,還能看到野鴨在河中嬉戲。我急切走下大橋,來到了冰雪還未完全融化的河邊,近距離地親近了這條悠遠古老并最終匯入北冰洋的大河。
隨之,我又從額爾齊斯河北面轉向東面與緩緩流淌的額爾齊斯河河水一同向西奔跑,放眼望去整個街景建筑有著鮮明的城堡風格,色彩明亮,屋頂尖尖,整個城市如同一座大型城堡莊園,街道上有著各種形狀怪異的雕像,有婦女,有滑稽老人,還有童話人物。看到凱旋門,我再次放慢了腳步,行走在具有濃郁的十八世紀俄羅斯宮廷風格的俄羅斯風情街時像是打開了塵封的過往時光。中蘇航運紀念館正在娓娓道來一段歷史,中蘇通航老碼頭的商貿傳奇已然穿越百年,跨越半個世紀的老浮橋又曾記錄了多少變遷?,F在依舊保留著濃濃的異域風情。
我的腳步越來越慢,佇立在河邊的老碼頭,用心觸摸著近百年的通航歷史,仿佛能聽到歷史潮涌,讓人一下子回到一百多年前。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十七年,中方就在布爾津設立碼頭,并與蘇聯定期通航,進行商貿往來和民間交往,布爾津成為額爾齊斯河的航運起點,是我國較早的國際性碼頭。額爾齊斯河航運見證了布爾津的變遷,記錄了那段無悔的歲月。布爾津在歲月洗禮和東西方文化的交相輝映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城文化。
站在同心橋上,看著河水緩緩地流淌,后背感受著陽光的溫暖,唯一想做的便是靜靜地享受這美妙的時刻。
每一個向往自由的人,內心都有一處純凈潔白的憩所,布爾津像通往喀納斯的一扇門,所有的美好與憧憬在布爾津起航,這也讓布爾津有著不遜于喀納斯的獨特魅力。不論是悠遠的歷史、優(yōu)美的景色還是傳統(tǒng)的美食和勤勞的當地人,都令人眷戀。
生活在這里的人,平淡純樸,即使在黑夜里心中也會亮起一盞不滅的燈。正如,孔子文化廣場上的《布爾津新賦》道盡了布爾津的“城市之魂”。
如果說,布爾津是歲月里的從容前行,那么金山書院便是生命里的溫暖相逢。一幢磚紅色的蘇聯老式建筑,充滿著文藝書卷氣息的金山書院,就在額爾齊斯河旁,宛如河畔的守望者。
抽象無情的時間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有許多期許,有許多愿望。我愿意,每一次告別一事,每一次告別一物,仍然有離別時的痛惜,有許多遺憾和悵惘,也有許多歉意和祝福。
離開金山書院時,我將房間收拾干凈,擺放好房間的一切。用面巾紙擦干凈了地上的頭發(fā)和餅干渣,還在我時??看白淖雷由希瑪[放了一瓶酸奶,以示向這里正式告別。
汪曾祺說,愛,是一件非專業(yè)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樣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jié)的鐘情和執(zhí)著。但一定要愛著點什么,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我想,我的愛就是對文學的敬畏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