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杰 劉 佳
(1.浙江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文化與健康傳播學院,天津 301617)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币皥猿诛@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盵1]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對留學生實行思政教學,不僅能夠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的友誼和友好往來,還有利于中國文化與文明的傳播,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筆者以留學生的“漢語讀寫”課程為例,從教學對象、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習評價等方面,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如何開展“思政教學”進行探討。
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有利于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還能夠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育部在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簡介中明確指出:“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對于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培養(yǎng)更多的對華友好人士,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意義重大?!盵2]綜合課在國內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直處于核心課、主干課的重要地位[3],因此,在留學生的漢語讀寫課程中加入思政教學十分必要。
文化與文明的傳播已成為學界的熱點問題,弘揚民族文化受到了各界的重視,并且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因此,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類課程必不可少。漢語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在日常交際與溝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課程思政”的實施加深了文化傳播、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例如,在高級漢語讀寫教材《發(fā)展?jié)h語·高級綜合Ⅰ》第八單元的課文中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4]28這一名句,在進行課堂講授時,首先,向學生們介紹此句出處,即《論語》,指明里面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論;其次,對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解,此句意思是對遠方來的朋友表示歡迎,十分高興;最后,聯(lián)系到我國的國策方針,“支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有朋自遠方來”可理解為是各國人士到中國的學習、交流,體現(xiàn)了我國“擴大開放、促進發(fā)展”的基本方針。
為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政府特設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以資鼓勵,深入推動中國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學互鑒,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決策。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5]中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ǎng)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由此可見國家對教育和人才的重視。留學生教育的人才多元化培養(yǎng)是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國家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必需,因此,培養(yǎng)知華、友華的國際青年,將思政教學引入來華留學生的課堂是十分必要的。
在新文科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國際學生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需統(tǒng)籌并整合教學資源,設置創(chuàng)新性課程,為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學科建設注入有益元素,增強高等院校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在國際教育體系中的競爭力。
辦好“思政教學”的關鍵是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化思政課教師隊伍。陸道坤[6]指出,目前我國專業(yè)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升。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要具備課程所需的專業(yè)知識,還應該善于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學科思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內容[7];合理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課堂中融入中國文化、法治意識等課程思政要素,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內容,激發(fā)學生認知、情感的認同,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tǒng)一、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例如,在高級漢語讀寫課程第十單元的教學中,根據由一輛自行車展開的“初戀”故事,擴展裴多菲的詩歌《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盵4]126詩句里的“自由”說的并不是個人的自由,而是指國家存亡、民族解放,這就要求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同時,延伸到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的情況,中國也是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可進一步教導學生們熱愛中國。
新時代背景下,留學生的漢語讀寫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思想、道德、價值引領,精心栽培和引導好國際留學生,不僅可培養(yǎng)出符合我國戰(zhàn)略需求的國際優(yōu)秀人才,還可保障國家高等教育在對外開放中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需具有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和堅定的政治意識,將思政教育巧妙地應用于漢語讀寫教學中。以“初級漢語讀寫”這門課為例,所用教材是《博雅漢語·準中級加速篇》[8],每一課包含40 個左右的生詞、一篇課文、語言知識點和課后練習等幾部分。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根據內容,提煉出每課的思政主題。如第二單元《第一次說謊》,總結出“誠信:是一種美德”的主題。中國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視誠實的品質,要告誡學生“不欺詐、不虛偽”,以激發(fā)同學們真誠的人格力量。在講授過程中,配以各種案例,結合中國文化和價值觀,讓大家共同討論、比較和思考,進一步展現(xiàn)中國人民追逐夢想、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和過程,在提升留學生教育水平的過程中,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確定教學對象是制定教學大綱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確定了教學的對象,研究了教學對象的個性特點和共性需求,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本文以浙江師范大學的留學生教學為例,該校的留學生漢語讀寫課程屬于來華高級階段的課程,由于高級漢語班級的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時間較長,對于中國的文化和生活較為適應,對中國國情有一定了解,教師可以在學習語言和專業(yè)課程內容的基礎之上,適當加入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內容,以便讓留學生們學到豐富的文化知識,深入了解我國歷史發(fā)展和當今社會的進步。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應當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基礎性原則。課程的難度不宜過高,需要對留學生們進行可理解性輸入,做到“i+1”,其中的“i”表示的是學生當前的水平,“1”則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即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輸入的信息稍稍高于學習者的理解能力,才能夠幫助來華留學生打好基礎,有利于第二語言習得。例如在高級漢語讀寫課堂中,教材《發(fā)展?jié)h語·高級綜合Ⅰ》的第十一單元,[4]138涉及一些寓言故事,如對牛彈琴、塞翁失馬等。課堂上可組織學生將《塞翁失馬》改編成小劇本,安排大家分角色朗讀與表演,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體悟“塞翁失馬,焉知非?!?,深刻理解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拢獦酚^、積極地面對生活,感受“順境不惰,逆境不餒”的哲思。
二是融合性原則。建議將思政元素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漢語讀寫課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實踐、情境等進行隱性思政教學。在給留學生講授“回顧歷史,很多偉人為我們作出了榜樣”的內容時,可適當擴展雷鋒的事跡。在講授“學雷鋒,做好事”的同時,可為學生播放《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曲,介紹雷鋒精神,即無私奉獻、樂于助人、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讓雷鋒精神照亮人生的價值坐標。
三是整體性原則。不但要保障課程內容科學性與合理性,還要做到知識體系和思政內容緊密相連或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高級漢語讀寫課教材第九單元“高薪養(yǎng)廉與緣木求魚”涉及了清正廉潔的主題,這與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的思政內容是相一致的。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保持廉潔、反對腐敗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使之成為建黨治黨鮮明的政治立場,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忠誠、干凈、擔當?shù)某绺咂焚|,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作為老師,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此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漢語讀寫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發(fā)音練習、漢字書寫、語法講解與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等。發(fā)音訓練基本圍繞聽力、讀說、閱讀與寫作進行。漢字書寫側重于漢字的筆順、筆畫、組詞等方面,漢字是記錄中華文化的符號系統(tǒng),每一個漢字都是勞動的產物,是古代中國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描摹,因此,岳子熙[9]認為初級對外漢語讀寫課程的漢字教學是十分重要的。語法講解需要考慮和分析語言知識的使用場合、使用條件,通過講解例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傳統(tǒng)歷史文化包括歷史文化知識、歷史風俗習慣和名人記事等,[10]中國文化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政教學在漢語讀寫課程的良好素材。比如,高級漢語讀寫課程第九單元,介紹成語“緣木求魚”的歷史來源,典故最早出自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用“緣木求魚”的故事來說服齊宣王停止武力,推行仁政?!熬壞厩篝~”這個成語警示人們做事情要確定正確的目標,找對方式方法,努力追求,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 (試行) 》(2018)規(guī)定“高等學校應當有計劃地組織來華留學生參加中國國情和文化體驗等活動”[11],體現(xiàn)出思政內容的教學十分重要,應對留學生進行中國國情與文化教育、道德品質與法制教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因此,教師在漢語讀寫課的內容設置上,應用心選擇愛國情懷、法治意識、中國文化等課程思政要素[12],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讓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更加了解中國、熱愛中國。例如,高級漢語讀寫課所用教材《發(fā)展?jié)h語·高級綜合Ⅰ》的第七單元是關于“北京人與上海人”,教師可將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文化傳統(tǒng)差異融入課程的素材,如胡同文化、四合院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上海市民階層的文化充滿了小資氣息等,通過詳細講授讓學生理解中國南北文化的多元與豐富提升了中國社會的活力,促進了文化的繁榮。
在漢語讀寫課程的思政教學探究中,制定一份能夠融入具有立德樹人的教學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以“初級漢語讀寫”課程的第16 課“畫家的責任”為例。
教學目標:從課文內容出發(fā),以一位畫家憂國憂民的情懷為例,引發(fā)學生思考人類與環(huán)境的問題,從家國情懷角度討論個人發(fā)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設計思路:通過學習課程的內容,將以前的自然環(huán)境同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進行對比,討論保護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以提升學生的漢語知識與社會責任感,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正確價值觀。
教學步驟:(1)教授本課的生詞,講解詞義,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詞匯的用法。如“環(huán)境”“破壞”“恐怖”“污染”等詞。(2)利用情景進行詞語的用法練習。以“遭到”為例,一般指受到不幸或有所損害。輔助圖片或視頻營造的情景練習造句,如“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國家森林遭到破壞”等。(3)朗讀課文,討論并回答問題。如:空氣、海洋污染的原因有哪些?你的家鄉(xiāng)十年前的自然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相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4)提出問題,探討解決方法。分析討論:森林和動物在不斷減少,你能想到哪些解決方法?河流水污染應該如何進行治理?(5)課堂總結,布置動手型的課后作業(yè)。作業(y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為了保護環(huán)境,投放垃圾要進行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可以再循環(huán)利用,請用生活中的垃圾,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物品。
教學效果:將“思政內容”融入課程之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意識,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讓學生更加熱愛我們賴以生活的家園,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教學反饋:教學效果十分顯著,通過講解,結合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更加重視,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增長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設計合理的教學路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3]只有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膶W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將學習的思政內容滲透到生活中去,影響日常的行為活動。
首先,課間休息時間對留學生來說是十分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機會,因為此時沒有上課時的緊張感,利用好課間幾分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內容設計上,可選擇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部分,以較為有意思的形式進行展示,如組織“看圖猜成語”“講中國故事”等課間游戲,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接受思政教育。
其次,將思政教育的內容放入課后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如初級漢語讀寫課程,學習《博雅漢語·準中級加速篇》第三單元第六課“我的理想家庭”,可以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請繪制出自己理想家庭的樣子,并將家務活進行分配。長輩做什么?父母負責什么?哪些家務是孩子需要做的?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是傳承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既可讓學生學習尊老愛幼的精神,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最后,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日常的各種活動之中,例如中國禮儀風采大賽?!墩撜Z》有云:“禮教恭儉莊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立身。”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可讓留學生感受中國的餐桌禮儀、出行禮儀等,體會中華禮儀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讓“知禮”“懂禮”“尊禮”的重要性深入每個留學生的心中。王斌[14]指出需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克服工作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在實踐活動中,沉浸式體驗中國的文化與思政內涵,以便深刻理解勤儉節(jié)約、謙讓禮貌等優(yōu)良品質。
高校是培養(yǎng)、塑造人才的地方,新時代應注重綜合性人才的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張大良[15]指出“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時期加強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因此,在留學生的漢語讀寫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國際學生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可為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學科建設注入有益元素,通過思想、道德、價值引領,精心栽培和引導好國際留學生。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有助于引導留學生積極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明與文化,培養(yǎng)出更多的知華、友華的國際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