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偉,陳 聰
(1.松桃苗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松桃 554100;2.喀斯特地質資源與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貴州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在西南地區(qū),滑坡是對山區(qū)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威脅最大的地質災害之一,尤其在貴州,滑坡是當地主要地質災害[14]。研究表明,導致邊坡失穩(wěn)的主要原因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內在因素如邊坡物質組成、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構造等;其二是外在因素如降雨、地下水、地震以及人類工程活動等[1]。其中導致滑坡頻發(fā)的重要因素為降雨[3],在貴州境內降雨導致邊坡失穩(wěn)的例子屢見不鮮。據調查可知,近二十多年來,中國較大規(guī)模滑坡中,約50%以上的滑坡與降雨有關[14]。其中典型的有2010 年6 月28 日貴州關嶺滑坡[11-12],2014 年8 月27日貴州福泉小壩滑坡[8],2016 年5 月23 日貴州開陽滑坡[14],2016年7月3日貴州省畢節(jié)大方滑坡[6],2019年7月23 日貴州水城滑坡[5]。另外,貴州境內黔東南地區(qū)以及銅仁地區(qū)其獨特的地質構造以及地形地貌受降雨的影響相對其他區(qū)域更為顯著。就銅仁地區(qū)而言,如松桃縣,降雨導致的滑坡,典型的有2016 年5月9日松桃縣盤信鎮(zhèn)滑坡,2017 年8 月8 日松桃縣蓼皋街道滑坡,2020年7月9日松桃縣甘龍鎮(zhèn)石板村滑坡等。
2022年6月3日中午,松桃縣盤石鎮(zhèn)響水洞村桃樹灣一、二組突發(fā)兩起滑坡,其中一組1號滑坡沖毀房屋4 棟、部分耕地以及村組道路,直接造成經濟損失200萬元,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響水洞桃樹灣滑坡為淺變質巖區(qū)邊坡失穩(wěn),是貴州省典型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特別在黔東南及銅仁地區(qū)常見這類邊坡,在降雨作用下容易誘發(fā)滑坡,因此對響水洞村桃樹灣1號滑坡變形破壞特征及條件研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與理論意義。
響水洞村桃樹灣滑坡位于貴州省松桃縣盤石鎮(zhèn)響水洞村桃樹灣一組所在斜坡。研究區(qū)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冬季少雨,夏季溫暖濕潤多雨。據氣象局統(tǒng)計該縣降雨主要集中在5~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6%以上。滑坡前,自六月起盤石鎮(zhèn)響水洞村降雨量累積達到230.2mm。滑坡所處位置屬于低山侵蝕斜坡地貌,總體地勢位西高東低。最高點位于西部山頂海拔標高為758m,最低位于東部斜坡坡腳沖溝處海拔標高為539m,高差為219m?;滤谶吰抡w微地貌為緩坡,1號滑坡所在邊坡坡度約為25°,坡面形態(tài)為階狀。此外,響水洞桃樹灣1號滑坡位于林朝灣斷層西南側,滑坡區(qū)無斷層穿越。
該滑坡位于村落一側,所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相對較大,其中有村公路的修建,住房修建。相關設施對邊坡以加載作用。另外,其中還存在一定的開挖作用等。
滑坡區(qū)出露巖性為寒武系耙郎組(∈1p)粉砂質頁巖,巖層傾向于邊坡坡向基本一致,其角度略小于坡度,屬于順向坡結構(如圖1所示)。第四系(Q)覆土層為褐色粘土層,含碎石顆粒,厚度在0~7m之間?;聟^(qū)按含水介質,地下水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其中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為第四系,該層具備一定的透水性,于降雨時含水,富水性弱。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寒武系耙榔組(∈1p)粉砂質頁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地表補給為次,沿裂隙以徑流形式最終排泄于地勢低洼處。
圖1 出露基巖-2
該滑坡影響因素包含內外因素,其中降雨因素為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有: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質災害形成的重要因素[9],滑坡所在區(qū)域坡度高差約為100m,坡度25°,坡度較陡。為滑坡體破壞提供了較大重力勢能。
(2)地層巖性:地層巖性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性最重要的內在影響因素之一[10]。滑坡體主要物質組成為褐色粘土,其在降雨持水后抗剪強度降低,自重增大;滑床為粉砂質頁巖,其透水性好,地下水以一定徑流形式排泄對邊坡以一種浮托作用形式促進邊坡失穩(wěn)。
(3)人類工程活動:斜坡上水田耕作及居民建房以及道路修建[13]。水田易使表層巖土體長期處于水體浸滲狀態(tài),保水性較好,力學參數降低;后期村民建房有一定加載作用;公路修建使得地表開挖,道路硬化使得雨水匯集對進行邊坡集中注水作用。
(4)降雨:降雨是誘發(fā)滑坡的重要因素,降雨與地質災害發(fā)生頻率呈正相關。降雨對邊坡穩(wěn)定性作用形式主要有二,其一為使邊坡自重增加,孔隙壓力增加。自重與孔隙水壓力共同作用下使得邊坡出現塑性區(qū),抗剪強度急劇下降,最終邊坡失穩(wěn);其二為地表沖刷。
響水洞村桃樹灣組1 號滑坡位于溪溝一側斜坡之上,滑坡所在為村組所在位置,兩側及滑坡上為村民房屋前緣為農田?;缕矫嫘螤畛什灰?guī)則帶狀。滑坡前后緣窄,寬度15~25m?;轮胁枯^寬,寬度約為87m?;驴v向長約290m,主滑方向為138°。滑體主要為褐色第四系殘坡積物及頁巖強風化層,面積為16621 m2,平均厚度4m,體積約6.6×104m3?;虑熬壱孕逼碌撞肯獪蠟榻?,后緣以村組公路外側為界。后緣裂隙走向為86°,裂縫下挫0.2~1m,陡坎可視深度約0.5m,如圖2所示。滑坡剪出口在邊坡底部平緩地帶,滑坡前緣雖存在陡坎,但陡坎內側地形平緩降低了滑坡體動能使得滑坡堆積區(qū)中部位于剪出口位置,運動距離較小?;矠楹湎佃死平M粉砂質頁巖,兩者接觸帶為淺灰綠色粉砂質頁巖與頁巖強風化層,其具備透水性好、抗剪強度小等特點??傮w來說,滑體結構較為致密,孔隙度小,透水性弱,強度低。
圖2 后緣裂隙
(1)響水洞桃樹灣組1號滑坡呈現上、下小,中部大的形態(tài),整體為不規(guī)則帶狀?;伦畲髮挾葹?7m,縱長290m,面積16621m2,滑體平均厚度為4m,滑坡體積6.6104m3。
(2)滑帶位于基巖與第四系覆蓋層接觸帶處。
(3)滑坡后緣為下挫式破壞,前緣于邊坡平緩處剪出。
(4)該滑坡特征對貴州淺層變質巖地區(qū)滑坡的識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