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瀛斌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 杭州 310005)
珍貴的歷史影像讓人懷念。改革開放40 年來,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作為浙江重要的新聞傳播媒體,一代代浙江新聞工作者用話筒和攝像機記錄了浙江時代發(fā)展的滄桑巨變,留下了約30 萬小時的歷史珍貴影像素材和非公開特殊資源[1]。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正在積極推進歷史素材數字化建設工作。為了實現這批珍貴素材的長期保存和靈活調取,同時保證素材的高安全性和完整性,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在通用數據分級存儲系統(tǒng)的基礎上,額外單獨設立了媒資珍藏庫應用(以下簡稱珍藏庫),具備素材上載、歸檔、回遷、素材編目及后臺管理等媒資應用功能。本文以媒資珍藏庫的建設為例,詳細介紹系統(tǒng)架構和功能實現,從實際應用方面探討珍藏庫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通用數據分級存儲系統(tǒng)的總架構如圖1 所示,主要包括分級存儲服務器集群、藍光歸檔服務器集群、數據流磁帶庫、FC 在線存儲設備、ODA 藍光盤庫以及以太網和光纖交換設備。系統(tǒng)通過分級存儲服務器或集群,對外提供標準文件系統(tǒng)協(xié)議(如NFS、CIFS、S3 等)與各應用系統(tǒng)對接,后端由數據流磁帶庫、在線存儲、ODA 藍光盤庫和光纖交換機組成一個高速傳輸的存儲區(qū)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SAN),將介質存儲組成一個巨大、可擴展的存儲資源池,為用戶提供多副本的數據存儲能力[2]。
圖1 通用數據分級存儲系統(tǒng)架構圖
通常情況下,在分級存儲模式中,在線存儲用來存儲訪問頻率較高的數據,多采用成本較高、速度快的RAID 磁盤陣列作為存儲介質。而數據流磁帶庫和ODA 藍光盤庫等成本較低的存儲設備則用來存儲訪問頻率低并且需要長期或永久保存的數據[3]。
媒資珍藏庫主要用于存放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歷年來的珍貴歷史影像資料等重要資產。作為完全獨立的數據存儲空間,為保證數據安全性,珍藏庫與所有媒資管理系統(tǒng)保持各自獨立。
如圖2 所示,珍藏庫系統(tǒng)由上載站點,數據庫及管理服務器,遷移歸檔服務器以及與數據流磁帶庫、ODA 藍光盤庫互通所需要的驅動管理服務器組成。2 臺上載工作站均部署在浙江廣電集團大院,配置較大容量的SSD 硬盤,用于上載素材的本地存儲,同時通過以太網交換機與云端進行網絡打通。數據流磁帶庫和ODA 藍光盤庫則部署在國際影視中心,兩個庫體被通用數據歸檔平臺和珍藏庫共用,通過邏輯分區(qū)來實現。云端存儲及相關服務器資源則利用“中國藍云”平臺調度器進行動態(tài)分配。
圖2 珍藏庫系統(tǒng)架構圖
如圖3 所示,珍藏庫上載或入庫的資源會生成低碼預覽文件。預覽文件的生命周期默認設置為24 h,到期后會自動刪除。入庫完成后,可進行一層編目,編目字段根據資源中心需求配置。經編目審核通過后,系統(tǒng)自動按策略進行帶庫歸檔和藍光歸檔。歸檔完成后,檢索門戶頁面有歸檔狀態(tài)顯示,并提供自動或手動方式刪除原上載文件。
圖3 業(yè)務流程圖
需要下載資源時,用戶需登錄檢索門戶找到相關資源,如需要預覽素材,可手動生成低碼預覽文件,然后提交下載審批。待下載審核通過后,資源會回遷到上載工作站本地硬盤的指定文件夾里,最后通過介質輸出,用戶手動刪除下載文件。
專用上載客戶端支持本地硬盤、P2、藍光、SDI 信號等介質上載功能,支持非編剪輯功能,可提供素材的剪輯、掐頭去尾、拼接等整理功能,還可以根據不同格式進行轉碼上載。
珍藏庫通過統(tǒng)一數據交互接口與浙江衛(wèi)視新聞制作網對接,即可將素材從浙江衛(wèi)視新聞制作網直接歸檔入庫珍藏庫并繼承元數據。該接口服務由珍藏庫側控制開通或關閉功能。
珍藏庫同時也是一個小型媒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媒資生產功能,支持簡單編目、編目審核、媒資檢索、媒資下載及資源統(tǒng)計等功能。
珍藏庫可對素材歸檔、素材回遷、文件刪除、優(yōu)先級及生命周期等進行策略配置管理[4]。
歸檔策略默認配置為“2 份藍光”“1 份磁帶+1份藍光”和“1 份磁帶+2 份藍光”三種模式,也可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配置。歸檔策略還可以配置將不同用戶的文件存放在不同的盤匣。回遷策略默認配置為從磁帶庫回遷,但在手動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從藍光盤庫回遷。刪除策略默認配置為歸檔成功24 h后刪除預覽文件,72 h 后刪除上載文件。
由于珍藏庫的安全性和獨立性區(qū)別于集團的統(tǒng)一認證,因此,只能通過本地認證新建用戶,可配置角色權限和存儲空間,也可以根據用戶分配指定藍光盤匣?,F階段,系統(tǒng)提供三種角色權限。
(1)運維管理人員權限。運維管理人員是珍藏庫及后臺物理設備的管理者,對珍藏庫的全局用戶賬號管理以及全局資源可見。
(2)資源管理人員權限。資源管理人員作為資源的最高管理者,具有對資源上載、編目、審核、下載、應用的最高權限,對珍藏庫的全局資源可見。
(3)普通用戶人員權限。普通用戶人員是珍藏庫的使用者,可單獨配置上載權限、下載權限、瀏覽權限、審核權限等。系統(tǒng)提供基于頻道租戶的相關權限,管理自有所屬資源權限,對其他租戶資源不可見。
珍藏庫檢索門戶利用“中國藍云”資源池,參照集團現有智能媒資管理系統(tǒng)多模態(tài)檢索門戶搭建,支持多模態(tài)檢索,可通過圖片、視頻、語音等方式輸入檢索,支持全文檢索和高級條件檢索,對多個編目字段進行匹配,支持關鍵詞聯(lián)想。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資源中心的磁帶庫房里,存放著各式各樣的珍貴錄像帶。不同制式的錄像帶需要不同的錄像機來讀取,而錄像機數量有限且有使用壽命。一旦錄像機損壞,對應制式的錄像帶也就再也無法觀看[5]。資源中心可通過上載客戶端,將這些不同制式的珍貴錄像帶統(tǒng)一轉成符合收錄要求的數字化資源,經過簡單編目后長期存儲在ODA藍光盤庫中,方便日常管理和二次開發(fā)及利用。
浙江衛(wèi)視歷年制作的紀錄片、專題片、綜藝節(jié)目以及包含歷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省市自治區(qū)主要領導人的新聞節(jié)目及部分非公開素材,主要存儲于集團中心媒資系統(tǒng)和智能媒資系統(tǒng),但仍有小部分素材因不符合資源中心媒資收存要求或是不宜歸檔在集團媒資系統(tǒng)的保密素材。對于浙江衛(wèi)視來說,這些素材都是頻道的寶貴財富。這批素材由浙江衛(wèi)視自行通過珍藏庫系統(tǒng)上載、編目、入庫后保存在ODA 藍光盤庫中。此外,珍藏庫與衛(wèi)視新聞制作網相互對接,衛(wèi)視管理人員只要在珍藏庫側打開接口服務,即可直接從衛(wèi)視新聞制作網發(fā)起歸檔珍藏庫請求,也可以從珍藏庫發(fā)起回遷到新聞制作網請求。
珍貴歷史影像資料的長期保存和有效管理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媒資管理的重要部分。珍藏庫于2023 年2 月投入使用以來,累計已保存珍貴歷史素材約1 300 余條。珍藏庫的應用推進了集團歷史珍貴影像數字化管理工作,也釋放了大量存儲空間,節(jié)省了高額存儲成本,將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未來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和欄目內容創(chuàng)新研發(fā)提供更好的平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