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敘
在與人類長期相處中,不同地方的動物與人類形成了不同的“默契”,甚至逐漸發(fā)展出了獨特的“地域性格”。這真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它意味著,人類終于開始放下“萬物之靈”的優(yōu)越感,嘗試與動物們平等相處,與大自然握手言和。更進一步說,生物有多樣性,環(huán)境也有多樣性,能夠以多樣的方式行同樣的呵護之實,恰恰說明人類確實擁有“萬物之靈”的智慧。
對“寵物”,多些寬容
多年前,我去澳大利亞旅游。攻略說,在悉尼吃海鮮,一定要去當?shù)氐暮ur市場,類似大排檔那種。于是,我下了飛機,連酒店都沒顧上去,直接拖著行李就奔大龍蝦去了。
悉尼最有名的海鮮市場就在海邊,更準確地說,已經(jīng)延伸到了海上。畢竟,那里本來就是停靠漁船的碼頭。后來漁民們索性把拴船的樁子連成了棧橋,就在這窄窄的橋上支起攤子,擺上了桌椅。
還記得當時,我隨便找了個攤位,點了份龍蝦,隨手放在一張空著的桌子上,轉頭就去拿飲料。此時,旁邊桌幾個正在喝酒的年輕人突然爆笑起來。原來,就在我回身這短短的一瞬間,整個盤子都“消失”了:一群海鷗“覆蓋”在上面,頭扎在盤子里,屁股撅得高高的,尤其是當中那只,甚至連翅膀都沒張開,生生被擠著倒立在空中,那姿態(tài)活脫脫就如早高峰地鐵上被擠到雙腳離地的我。
沒辦法,只能買了第二盤。
在隔壁桌的指點下,這一次,我學乖了,牢牢抱著自己的盤子不撒手。據(jù)說,這是當?shù)厝撕秃zt們的“共識”:只要盤子不離手,它們是不能搶的。
可不能搶不代表沒辦法。一大群海鷗你挨我擠地站在另外半張桌子上,安靜地等待著,那哀怨的小眼神完全就像家里養(yǎng)的狗子發(fā)現(xiàn)我在偷吃。最終,在十幾雙眼睛不錯眼珠地“關注”下,我還是“投降”了,把剛咬了幾口的龍蝦乖乖奉上。
其實,不止是海鷗,澳大利亞很多動物都不怕人。無論是墨爾本的公園里堅決要求分享烤肉的袋鼠、坐在大洋路高高的樹杈上主動“伸爪”打招呼的考拉,還是在菲利普島上追著討要薯片的小企鵝,似乎凡是生活在這里的動物,都或多或少地帶著些“寵物感”,耍賴、賣萌樣樣精通。
或許,在與人類長期相處中,它們已經(jīng)明白,這些直立行走的“兩腳獸”性格極其溫順,就算生氣了,也頂多揮一揮“前肢”,更多的時候只會像母獸護著自家小獸一樣,抱緊自己的吃食,默默離開。
天天被人類寵著、慣著,也難怪這些動物如此“寵物”。
對“鄰居”,多些距離
肯尼亞的動物則是完全另外一種“性格”。
馬賽馬拉大草原上的動物自然是野性十足。畢竟,這里基本保持著原始風貌,人這種生物除了在營地里能經(jīng)常見到,在草原上還是不多見的。即便偶爾出現(xiàn)了,也躲在加固了的越野車里。
真正有趣的是生活在內(nèi)羅畢市區(qū)里的動物。
以前一直以為,內(nèi)羅畢只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國際大都市,畢竟它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還是聯(lián)合國非洲總部所在地??烧嫣ど夏瞧恋夭虐l(fā)現(xiàn),那里絕對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在內(nèi)羅畢的街頭,你能經(jīng)常看到野豬高豎著尾巴過馬路,那躲車的姿態(tài)是如此嫻熟,一看就是“老手”。偶爾也能看到鬣狗沿著馬路遛彎,即便對面有人走來,也沒有過激的反應,一人、一狗,一個側側身,一個往邊上橫跨一步,各自離去,各自安好。
酒店里也是一樣。我住的酒店位于市中心,大堂外面就是偌大的草坪。草坪正中有座兩米多高的蟻山,據(jù)說還是一種很危險的螞蟻??删频甑娜瞬⒉徽J為應該把蟻山移走,以至于蟻山越來越大,成了綠地上突兀而奇特的風景。
總覺得,在內(nèi)羅畢,人和動物的相處模式就像鄰居:各過各的日子,既不會過多關心,也不會互相打擾。這種淡淡的疏離感帶來的不僅是心理上的安全距離,還有距離產(chǎn)生的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是時候重新找回謙卑的美德了。
(黃德潤薦自《經(jīng)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