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立立
《寂靜連綿的山脈》是一部關于渺小個體的“心靈突破史”(圖/視覺中國)
在談論創(chuàng)作的時候,作家彭劍斌提到了“渺小”這個詞。這倒不是為了謙遜而謙遜。因為與太多經(jīng)典作品相比,他的小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可能是不重要的。于是,當他置身書房中,環(huán)顧四周擺放整齊的書籍,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渺小”:這些大師的杰作,此刻正屬于自己,難道不是一個“稀里糊涂的奇跡”嗎?同樣,寫作也是這樣一個“稀里糊涂的奇跡”。相比宏大敘事,彭劍斌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自稱,他寫的都是他自己,“并沒有跟這個時代發(fā)生很緊密的關系”。
換句話說,從不畏懼在作品中展現(xiàn)“渺小”自我的彭劍斌選擇了直面一切,將筆觸對準像他一樣的普通人。至少,他從來沒有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是始終待在“宏大敘事的夾縫中”,小心翼翼地凝視自己,凝視世界,進而完成他的小人物紀事。中短篇小說集《寂靜連綿的山脈》即是如此。書中的8個故事無一例外地描述了同一類人:他們來自偏遠地區(qū),在大城市謀求發(fā)展,卻又屢屢受挫,被命運重擊,失去了重新來過的勇氣。
這就像一群沉默寡言、憂心忡忡的螻蟻,即使終日勞作,仍然極少被人關注,更不會被輕易提起。甚至,就像彭劍斌所說,在生命中的某一天,他們也會消失不見,“被那些龐大的、宏大的、偉大的事物消化得連渣都不?!?。因此,如果將這些故事寫成小說,那么擺在他面前的將會是一部關于渺小個體的“心靈突破史”——既無所謂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更談不上波瀾壯闊的氣勢。
那么,這是一部怎樣的“心靈突破史”呢?或者說,彭劍斌與他的人物共享著什么樣的過去?在同名的短篇小說《寂靜連綿的山脈》中,敘述者“我”是一名業(yè)務員,正在饒有興趣地回顧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我”很清楚這個行當?shù)闹T多內(nèi)幕,更愿意向初來乍到的新人傳授破解的法門。盡管此時的“我”早已褪去了最初的稚嫩,不會急著想要從刻板的商業(yè)行為中找尋浪漫,但“我”依然入不敷出——不僅要從二手市場購買廉價的物品,還要忍受房東沒完沒了的白眼。
于是,“我”索性辭職,與女友同住。問題是,“我”的生活是否會得到徹底的改觀,不再遭遇同樣的麻煩?當然不是?!拔摇钡呐殉30阉{色的靜脈血管比作“寂靜連綿的山脈”,但她并不知道,橫亙在“我”與她之間的,才是一道寂靜連綿的山脈——“我”的消極無為,既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更不能為她帶來必要的安全感;她的父親要求“我”在城里買房,“我”卻無力承擔。
到了這里,愛情就成了從指縫中不斷滑落的沙粒,越是竭盡全力想要挽留,越是會加速地流失。最后除了回憶,什么都沒有留下。同樣的一幕出現(xiàn)在《水晶》里,敘述者“我”去工廠尋找久未謀面的初中同學立中?!拔摇币馔獾乜吹搅怂墓び眩八麄兙拖駨谋A_·高更的油畫里走出來的人,站成一堆,目光呆滯地望向我,顯得木然、遲鈍,既不苦惱也不快樂,在等待時既無期盼也不焦急”。
當然,彭劍斌不是高更。在提筆寫作之前,他是一名東奔西走的業(yè)務員。在長時間察言觀色的職業(yè)生涯中,他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于是有能力為他身邊的人代言。他很清楚,這個世界有太多小人物,“他們細小的身軀、木木的表情承載不了任何重大的意義”。甚至,“他們從未被人愛過,以后也不會。他們不僅心靈困乏,而且身無分文、前程灰暗,臉上永遠掛著動物般的笑容。對任何人來說,他們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在我?guī)е鴳嵟耐樾拿媲?,他們的形象才顯得無比豐滿。對于這樣一群人,我一刻也無法忘懷”。
立中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身處晦暗的工棚,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生命拱手讓給周圍“那病毒一般的寂靜”。很多時候,他總是“似沉思又似心不在焉地應付著這沉重的現(xiàn)實”。因此,就算三天兩頭地更換工作,他仍然沒有忘記在初中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怎樣計算橢圓的面積、如何確定三角的大小。這似乎是在提醒我們,即便是終日營營役役、毫無存在感的螻蟻,也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既然宏大敘事已經(jīng)徹底與他們無緣,那么為何不放低身段,以低到塵埃里的姿態(tài),來詮釋他們的故事?哪怕這些故事就像他們一樣,注定要躺在地板上。
沒錯,地板?!短焯谩返拈_篇有這樣一句話,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故事中,敘述者“我”不動聲色地描述著自己的窘迫?!霸诤贾?,我睡在出租屋的地板上,因為我沒有錢買床。我睡在天堂的地板上。天涼了,秋天可能來了吧。”這樣的境遇,大約可以用“狼狽”來形容。但在彭劍斌的詞典里,“狼狽”并不代表徹底的絕望。至少,他筆下的人物是鮮活的、靈動的,很少會被痛苦擊潰,卻又擁有痛苦賦予他們的魅力。因為“當他選擇承受和慢慢消化(而不是試圖立即逃跑)這種痛苦時,深沉的魅力就顯現(xiàn)出來了”。
于是,就像總愛用幾何運算來打發(fā)時間的立中一樣,《寂靜連綿的山脈》里充滿了動人心魄的小細節(jié),似乎是要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忽略普通人身上那水晶一般的閃亮瞬間?!侗粣鄞菘濉分?,敘述者“我”與其余幾個同伴在遭受了突然的打擊之后,輾轉(zhuǎn)來到城中村落腳。六個男人擠在一間臨時租來的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還來不及追悔過去的失誤,就不得不面對沉重的生存壓力。“我們暫時沒有工作,身上的錢所剩無幾,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覺得沒有人愛我們。”
即便如此,“我”還是會“一個人跑到舊書店去默默地摩挲著那套全新的《普希金文集》”。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會在晦暗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難得的慰藉??梢钥隙ǖ氖牵都澎o連綿的山脈》中的每一個“我”,都是彭劍斌的文學化身,從不同的側(cè)面詮釋了他眼中的世界?!拔摇眮碜院相l(xiāng)下,“我”在貴州工作,“我”名叫“劍斌”;相比乏味的工作,“我”更愛讀書寫作;甚至,“我”既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始終關注著那些和“我”一起生活、打工的兄弟姐妹。換言之,彭劍斌正是用他的個人經(jīng)歷、他的所見所聞,精準地充填起這個卑微的打工群體,進而構(gòu)成了他筆下那片寂靜連綿的山脈。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書名 |? 《寂靜連綿的山脈》
作者 |? 彭劍斌
出版 |? 上海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