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秉綬、阮元、張廷濟、孫星衍等十五家題跋《周虢叔大林鐘》
題跋是歷來中國文人墨客的一種雅集形式,求跋和題跋均非一般書畫工匠所為,而是具有較高身份和地位的文人之間的一種文化行為。也就是說,求跋者讓題跋者寫跋,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行為和藝術行為。而題跋者,一般均是當時文人圈子里具有較高威望的名流或賢達,品行惡劣者一般是不會讓題跋的。而題跋本身也是檢驗題跋者文化底蘊和書法功底的體現,因此中國書畫家非常重視題跋與落款。
提高書畫題跋水平途徑有哪些?
首先,要加強書法基本功的訓練,書畫同源,別忽略了書法的臨習。加強書法的練習可以提高繪畫線條的質量,題跋是作者畫外之意的延伸,從而達到珠聯璧合的藝術效果。
其次,多看歷代優(yōu)秀的書畫大家題跋。在書畫史上,元明清文人題跋者較多,但明清文人的題跋一般均是當時的收藏家對所藏書畫藏品的鑒賞跋或收藏跋。因此,在書畫鑒賞中,跋語也被作為書畫鑒定的重要標尺。在近現代國畫家中,題跋藝術最高超者,只有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潘天壽與陸儼少等少數幾位。他們又都精通書法,不觀其畫,讀其題跋也已是藝術享受。其他畫家難以望其項背,這既有藝術才能問題,也有學問修養(yǎng)問題。當今70 歲以上的傳統(tǒng)型畫家,只要接受過舊學熏陶的,題跋無論書法還是文字,都尚可觀。70 以下者,受時代限制,西學多于國學,多數把題跋視為不過一道習慣程序而已,未作深究。加上現代人又不太看題跋,畫家也姑息自己對題跋的用功不足。
最后,必須加強文學詩詞修養(yǎng),多看古詩詞。畫上題詩不是可有可無,它可以為畫面通過文學手段延伸畫外內涵。如果當代畫家也能自己在畫上寫詩,而不是抄寫古人的舊篇,懂得用詩反映現代事物、現實生活與個人思想情感,那就能使文人畫這一國粹繼續(xù)發(fā)光,否則它將會因為文化含量枯竭淪為大眾消遣的業(yè)余藝術。其實古典詩詞在當今依然很受國人喜愛,青年學詩也大有人在,只要鼓勵引導,中國畫題詩的傳統(tǒng)就不會斷絕。當然,鑒于教育西化嚴重的現實,曾經繁榮數百年詩書畫結合的文人畫,也不可能復興為現代中國畫主流,只能成為小眾化的精英藝術繼續(xù)生存,那就已是傳統(tǒng)文化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