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秀美的吳中區(qū)木瀆七子山下,閃耀著一顆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蘇州市吳中區(qū)姑蘇實驗小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所小學擁有70余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46年的蕭家郎小學。1995年,在村小撤并、規(guī)模辦學、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由當時吳縣市教育局和木瀆鎮(zhèn)人民政府主導,將附近村小合并,成立木瀆第二小學,2022年3月,更名為吳中區(qū)姑蘇實驗小學,由此,學校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如今的姑蘇實小在“立足姑蘇南苑,開展親綠教育,建設蘇州一流小學,培養(yǎng)品行端正好、學習有后勁的小學生”的辦學理念指引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不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姑蘇實小在已有親綠教育辦學成果的基礎上,聚焦學生仁愛品格的錘煉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養(yǎng)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并通過一系列思考和探索,逐漸總結出了“浸潤式”的仁愛萬物育人模式。
營造親綠教育生態(tài)
漫步于姑蘇實小的校園,就如同走進蘇式園林一般,滿目蔥蘢,花香四溢,令人神清氣爽,心胸開闊。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給學生打造一個親近大自然的空間,學校借助改擴建工程,最終形成了新蘇式校園格局,特別是學校的生態(tài)園、聽聲園、快綠園、懷萱園、濟身園等“五園”,已成為學校師生的物型課程基地。
據課程老師介紹,“五園”特色和功能各異,比如聽聲園由木質紫藤回廊、若干小花壇、圓石桌凳、木質長椅和一群兒童石雕構成的天井景觀,穿插安排“童聲看自然”“童聲看校園”“童聲看世界”等音頻素材,吸引兒童投身其中,體現(xiàn)“自然萬物之聲”和“生命拔節(jié)之聲”。懷萱園則布置感恩主題的“游子吟”雕塑。建于教學樓與食堂之間的濟身園則用來引導學生合理飲食和運動鍛煉。
在課程老師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五園”之一生態(tài)園。師生們種植的黃瓜、西紅柿、青菜等常見蔬菜生機勃勃,惹人喜愛。據介紹,生態(tài)園分為種植基地和養(yǎng)殖基地,種植基地主要栽種應時蔬菜和糧食作物。為了擴大種植面積,學校還開辟了報告廳樓頂,建成了陽光花圃。養(yǎng)殖基地主要用來養(yǎng)殖鴿子、孔雀等小動物,讓學生在親近自然的同時,也能親近小動物。
不僅是校內“五園”,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與自然接觸,學校還拓展了校外基地,如西山開心農場、上方山動物園、蘇州植物園、農貿市場等。在課程的教學上,學校會聘請動物飼養(yǎng)、植物栽培方面的專業(yè)課程導師和專業(yè)飼養(yǎng)員、園丁走進校園和課堂,向學生普及正確的種植和養(yǎng)殖知識技能,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深受學生歡迎。
橫縱結合錘煉仁愛品格
自成立以來,姑蘇實小的教師團隊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仁愛育人的理念融入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親綠課程的實施恰好為實現(xiàn)仁愛育人的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學校課程老師告訴記者,親綠課程在助推仁愛品格生長的課程活動中,被分為關愛動物和愛護植物兩大類主題,在推進實施上分橫向與縱向,同時靈活整合各項活動資源,有效地錘煉了學生的仁愛品格。
從橫向上來看,動植物系列課程活動根據活動特點,并行貫穿一個個階段、一個個學期甚至一個個學年?!拔覀兇罅ν七M各學科尤其是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及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進程,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的仁愛要素,匯聚學科課程中仁愛品格的生長能量?!闭n程老師介紹,比如三年級學生在本項目的引導下?lián)碛辛宋桂B(yǎng)小動物的親身體驗,語文老師結合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單元指導學生寫出了一篇篇飽含真情的與動物相處的征文,強化學生萬物有靈的意識,助推仁愛品格生長?!搬槍磳厴I(yè)的六年級學生,學校結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開展‘為母校栽樹的畢業(yè)季感恩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樹人成仁的價值觀,助推仁愛品格的生長?!?/p>
而在縱向層面,兩大主題系列課程活動正好可以關注到不同學段的學生,助力學生品格養(yǎng)成。如關愛動物方面,低中高學段依次圍繞“我與動物交朋友”“身邊動物我來養(yǎng)”“野生動物更愛護”三大主題來組織系列課程活動;愛護植物方面,低中高學段依次圍繞“一花一草皆生命”“最愛一畝三分地”“我與小樹共成材”三大主題來開展活動?!懊總€學段的活動在相似的基礎上又體現(xiàn)了目標和年段的遞進層次,一到六年級是一個完整的循序漸進式的助推仁愛品格生長的大輪回?!闭n程老師直言,目前大輪回已經進行了一半,項目效能日漸凸顯。
探索浸潤式育人范式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全面地助推學生仁愛品格的生長,在遵循原有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姑蘇實小還嘗試了“請進來”“走出去”等課程形式。例如,學校邀請校外專業(yè)團隊將花草和吳地樹種的種植養(yǎng)護引入校園,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植物栽種成長記憶;邀請?zhí)K州市小動物保護志愿者協(xié)會的工作人員來校開展專題講座,組織募捐活動;組織學生去林屋洞景區(qū)開展辨別不同種類植物的研學任務等。
當然,仁愛品格的生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還具有內隱性,這決定了學校必須構建具有發(fā)展性的多元評價體系?!鞍殡S著課程活動的持續(xù)開展,我們不斷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學年為單位的同時又以小學六年為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睂W校負責人介紹到。
以學校的評價手冊獎勵規(guī)則為例,所有年級同學在不同系列活動中所獲星星顆數按比例分別達到相應等級后就可進行禮物兌換,禮物兌換后星數仍然保留,并可持續(xù)累積,在學年結束時,學校會根據所獲總星數和年級,評選相應的仁愛少年,并頒發(fā)對應的榮譽獎章。如果學生能夠在六年級畢業(yè)時集齊六個獎章,則會被評選為仁愛仁心少年,并頒發(fā)本項目的最高榮譽獎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踐探索中,姑蘇實小逐漸總結了“浸潤式”仁愛萬物育人模式,主要包括場景熏陶、主體參與、外部評價和內化提升四個環(huán)節(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潛移默化中,播下了助推仁愛生長的種子。”學校負責人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