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素蘭
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教師依據(jù)單元教材,以單元總目標為統(tǒng)領,整合單元內(nèi)關聯(lián)內(nèi)容,在單元主題意義視角下實施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教師要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解讀教材不能只從單課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入手,還應關注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和育人價值。教師在教學時,應探究各單元、各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將關聯(lián)內(nèi)容進行整合,展開系統(tǒng)教學;應基于單元內(nèi)容規(guī)劃單元總體目標,再從總目標下提煉分課時目標;應圍繞單元育人價值把各活動合理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條關聯(lián)的教學主線,突出主題意義。
小學英語教材內(nèi)容大多是對話、記敘文等,語言內(nèi)容較簡單,往往現(xiàn)成的思維活動較少,教師應從單元整體視角挖掘教材中的思維素材,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的契機[1]。
以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8 Dates of the Month 為例,本單元主要借助生日和節(jié)日的情境,讓學生學習日期的英語表達。該單元中的Part A 主要描述了Lily 和Wang Tao 討論各自生日所在日期的場景。教材內(nèi)容第一部分介紹Lily 的生日恰好在兒童節(jié)這一天,文本內(nèi)容為“It's easy to remember. You are lucky.”。教師可以對這一觀點提出疑問:“Is Lily lucky or not?”學生大膽描述自己的觀點,如“I don't think she is lucky.Because she can't have a birthday party.”“I think she is lucky. Because she has a special birthday.”等。教材內(nèi)容第二部分介紹Wang Tao 的生日在2月29日,文本內(nèi)容為“It's difficult to find on the calendar.”。教師繼續(xù)提出疑問:“Is Wang Tao unlucky?”引導學生表達個人感受,如“Yes. I think he is unlucky. Because he only has one a party every four years.”“No. Because he can have a wonderful party.”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教師通過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本單元是本冊的最后一個單元,要想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就得結合本單元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補充與延伸,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運用easy和difficult 來表達自己擅長或者不擅長的事情。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從單元整體的視角科學、合理地解讀教材,挖掘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文化歷史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2]。
以外研版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2 為例,該模塊主要描述中國的名勝古跡,旨在傳播中國文化。以 Unit 1 There is a Chinese dancing 為例,本課描述Daming 思念家鄉(xiāng),Simon 想帶他去參觀唐人街的情景。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there be”句型以及能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教師通過解讀教材,確定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為:通過認識唐人街,了解中國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教材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Daming 詢問唐人街情況,文本內(nèi)容為“—Are there any Chinatowns in China? —Yes. All towns in China are Chinatowns.”。筆者挖掘唐人街文化背景,引導學生瀏覽世界地圖,直觀搜索地圖查看信息,從而獲取知識,如“There is a Chinatown in New York. There is a Chinatown in London. Wow. There are many Chinatowns in the world.”,讓學生用所學“there be”句型描述唐人街位置,使語言更豐富。教材內(nèi)容第二部分是Simon為Daming 介紹唐人街的商鋪,教師可適時滲透蘊含中國文化元素的事物,如旗袍、青花瓷、油紙傘、北京烤鴨、茶文化等,讓學生用“there be”句型描述唐人街商鋪。這既能幫助學生習得語言,又能使學生直觀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如“There are lots of Cheongsam shops in Chinatown. There are many Beijing Roast Duck and Tea restaurants there.”; 創(chuàng)設問題“Do you like Chinatown? Why?”,讓學生表達個人感受,如“I like Chinatown. It's beautiful. It's very nice. I'm very proud.”,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內(nèi)涵,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師應根據(jù)單元主題內(nèi)容,梳理各課時、各單元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進行重組、整合,滲透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拓展語言知識。
閩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和Unit 2 這兩個單元的主題都與運動有關,教師可在準確把握教材整體性的基礎上,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tǒng)分析,以北京奧運會、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等各大賽事為主線進行文本再構,以“The Olympic Game”為主題,創(chuàng)設“回顧過去”“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的奧運主題情境。這既能巧妙地統(tǒng)整和梳理四種時態(tài),幫助學生理順時態(tài)的概念脈絡,又能在語境中把The Olympic Games 和Physical Exercises 這兩個單元中的運動類知識整合,在提煉語言知識的同時,把“faster, higher, stronger”的奧運精神融入教學中。
英語教學提倡“以生為本”,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編,把與單元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合,豐富學習資源。
以閩教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Daily Activities為例,該單元主要描述日常生活作息時間以及三餐的用餐時間。該單元中的Part A 主要描述Sally 的日?;顒印T谕卣弓h(huán)節(jié),筆者通過創(chuàng)編“John's Daily Life”主題繪本故事,重組和整合與本課相關的語言內(nèi)容,設計了一個與文本情境不同的日常生活作息管理的情境:“I'm John. I get up at 5:30. I run at 6. I have breakfast at 8:00. I go to school at 8:10. I read books at 6 p.m. I play computer at 9 p.m.”通過對比Sally 與John 的作息安排,設計發(fā)散性問題:“Is it good? Which one do you like? Why?”讓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
單元總目標是基于單元主題內(nèi)容,強調(diào)更核心的知識內(nèi)涵和意義,應具有科學性和整體性。以閩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8 Farewell 為例, 本單元主要介紹Sally 即將回美國讀中學,同學們打算為她舉辦畢業(yè)聚會,在畢業(yè)聚會上,通過觀看DVD 回憶過去的時光。筆者制訂單元總目標,見表1。
表1 六年級(下冊)Unit 8 Farewell
從表1 中可以看出,該話題Farewell 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學生臨近畢業(yè),學習有關告別會的舉辦建議,符合學生生活背景。單元總目標是借助告別會的情境,用回憶的方式介紹學生小學幾年生活與同學們一起度過美好時光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友誼珍貴,珍惜同窗的情誼。單元總目標定位合理、精確。
單元內(nèi)各課時目標的制訂,應基于單元總目標。各課時內(nèi)容應相互關聯(lián),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育人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應逐層遞進,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筆者制訂的單元Part A 和Part B 的課時目標如表1 所示。
從表1 可以看出,Part A 描述同學們建議為Sally舉辦一場告別會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學習制作畢業(yè)紀念冊等活動,體會離別的不舍,并學會為朋友送上祝福。Part B 描述告別會現(xiàn)場的情景,讓學生感受濃濃的同窗之情。這兩個課時始終圍繞單元主題,目標設定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
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要設計一個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整體情境,各課時的教學情境應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完整的單元情境,生成單元主題意義。
以閩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7 為例,本單元主要讓學生認識西方節(jié)日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該單元內(nèi)的Part A 描述感恩節(jié)的基本信息,介紹了感恩節(jié)的時間、活動等。Part B 描述Sally 一家與朋友們在感恩節(jié)當天聚會的情景。筆者緊緊圍繞單元主題,把兩課時的情景進行融合,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完成兩個課時不同語言內(nèi)容的教學。在Part A 的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一個寫作活動:Sally 要舉辦一場感恩節(jié)聚會,請同學們幫助Sally 制作一份感恩節(jié)邀請函,如“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It's an American holiday. It's on the 4th Thursday of November.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on that day. Please come to our Thanksgiving dinner.”這份邀請函以本課的語言內(nèi)容為支架,既考查學生對本課語言的掌握情況,又為Part B 的情景再現(xiàn)做鋪墊。Part B 是Sally 和好朋友們在餐桌上吃飯的情景。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Sally invites some friends to Thanksgiving party. Look. They are coming. They are having a big dinner now.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would they like?”逐步引出文本信息,展開Part B 內(nèi)容的教學,使兩課的情境更連貫,形成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主題情境。
在單元整體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根據(jù)單元板塊內(nèi)容,將知識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條“主線”,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流暢。
閩教版英語每冊由八個獨立的單元和兩個復習課構成。以五年級(下冊)Review 1 為例,該模塊下有四個不同主題的單元話題。Unit 1 Winter Vacation 是讓學生能夠準確運用過去式表達自己在寒假生活中所參與的活動。Unit 2 A Visit to the Zoo 是讓學生學會運用there be 句型描述動物在動物園里所處的位置。Unit 3 Easter Eggs 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節(jié)日復活節(jié)(Easter),運用“be going to”句型描述在西方國家人們?nèi)绾螢閺突罟?jié)做準備,運用“be doing”結構描述人們在復活節(jié)中的活動。Unit 4 A Spring Outing 以春游為主題,讓學生學會運用“be going to”結構為春游做計劃,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描述春游的場面。Unit 1 和Unit 2皆在運用過去式描述過去的經(jīng)歷和活動。Unit 3 和Uni 4 都涉及運用“be going to”的結構表達計劃,以及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描述當下進行的活動。這樣的內(nèi)容存在重復、交叉的弊端,導致學生的學習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對此,教師可以基于單元主題,以時間軸(過去、現(xiàn)在、將來)為主線,創(chuàng)設“多彩生活(colorful life)”的主題,以語篇為依托,引導學生借助文本主人翁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生活的各種場面,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語法知識,在情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在單元整體大觀念下,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解讀教材體系,整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整體把握單元目標,建構單元主題情境,讓學生在語境帶動、知識統(tǒng)整、語用體驗中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