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心
2023年4月7 日,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qū)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fā)布通報稱,4月4 日13 時30 分許,4 名外省人員(三男一女)在天門山跳崖,其中女子被及時制止。經公安部門查明,3 名男子已跳崖身亡,女子跳崖前因服毒,經緊急送醫(yī)搶救無效死亡,4 人均系自殺,排除刑事案件及其他因素。事件發(fā)生后,市、區(qū)高度重視,迅速展開搜救、善后等工作。目前后續(xù)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4 條年輕的生命瞬間隕落,背后是4 個破碎的家庭和世人的一聲嘆息。還原事件脈絡,他們看似沒有交集的人生軌跡,卻有著相似的背景,在引發(fā)悲劇的同時,戳中了社會的痛點。
張家界天門山景區(qū),是張家界的文化圣地,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進入景區(qū)有3 條線路,其中A 線坐索道上山后就能到達西線玻璃棧道。
這就是4 人跳崖的位置。玻璃棧道全長60 米左右,護欄高度在1.3 米至1.4 米之間,棧道依靠懸崖峭壁建造而成,向下可以眺望絕壁的風景。
在玻璃棧道側面,貼著“禁止跳躍”“禁止攀爬”的警示標語,可惜這并沒能挽留住4 條鮮活的生命。4 人中,3 名男子翻越欄桿跳了下去,最后那名女子要跳崖時被保安攔住??上?,女子事先已服毒,從玻璃棧道坐纜車下山需要37 分鐘,加上去醫(yī)院的路程,她最后還是離開了人世。知情人士稱,4人在自殺前均服了毒,3 克就能危害生命的毒藥,他們竟服下了50 克。
4月2 日,4 人寫好遺書,紙張是同一個筆記本撕下來的,內容很簡單:“本人某某某,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本人是自殺,與其他人無關?!?/p>
都說自殺需要勇氣,既然連死都不怕,為什么還害怕活著?那么,他們在活著的時候,究竟遭遇了什么?
23 歲的張小潔是4 人中年齡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生,老家在四川內江市市中區(qū)史家鎮(zhèn)的一個村子里。她有個弟弟,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偶爾打點零工。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小潔初中畢業(yè)后,決定打工,補貼家用。
起初,母親給張小潔找了一份美容學徒的活,后來,她跟著朋友去了內江、成都打工,兩年前聽說南方城市的收入相對高一些,就到了廣東佛山,做的還是美容行業(yè)。這期間,張小潔遇到了愛她疼她的男友曉峰,兩人談起了甜蜜的戀愛。
3月中旬的一天,母親給張小潔打電話,說父親查出食管癌,已轉移到淋巴,需要手術。張小潔很焦慮,母親一個月最多賺2000 元,自己目前每月只能賺3000 元,父親的病無疑是一個大窟窿,需要很多錢。她不想讓曉峰擔心,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父親的病。
3月31 日,曉峰接到張小潔的電話,說決定辭職去照顧父親。雖然有些突然,但他知道女友一直牽掛著家里的事,心情不好,回老家或許能踏實些。
張小潔離開佛山后,曉峰決心努力工作,多賺錢,早點把女友娶回家??伤鰤粢矝]想到,4月4日,居然收到了女友去世的噩耗。
事實上,張小潔根本沒回老家。4月1 日,她給母親打電話,語氣很平和,說自己辭職了,要去旅游,因為老板突然改了待遇,沒了保底工資,只能拿提成,提成很不穩(wěn)定。母親覺得女兒這個時候去旅游有些不妥,但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叮囑她注意安全。
4月4 日凌晨,張小潔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晚安世界,我決定要當一個睡美人啦,并附了一張自己的照片。當天下午1 點18 分,她又發(fā)了一個朋友圈:你好世界,再見!配圖是一個裝滿液體的水杯。
如今,張小潔母親必須面對女兒離世、丈夫患癌的殘酷現實,還要供兒子讀書,原本艱難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顧輝比張小潔大10 歲,老家在河北邯鄲市臨漳縣柏鶴集鄉(xiāng)的一個村子里。和張小潔一樣,顧輝家里也非常貧困。母親46 歲時生下他,他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因為條件太差,顧輝遲遲沒能娶上媳婦。
早些年,顧輝相親30 多次,光請媒人就花了不少錢,但很多姑娘看到他家的情況,沒有一個愿意嫁過來。4年前,顧輝決定外出打工,之后很少回老家,就連母親去世也沒回來。
平時打電話回家,顧輝大多是問父親要錢。去世前1 個月,他聯系父親,說是認識了一個四川姑娘,打算去見對方父母,想要拿些錢買禮物。
可73 歲的父親實在拿不出多少錢。顧輝有些氣憤,掛電話前說了一句:“你別后悔!”父親有些無奈,覺得兒子是在氣頭上,等氣消了就沒事了??扇f萬沒想到,這居然是自己和兒子的最后一次通話。
高管風是4 人中年齡最大的,老家在河南省沈丘趙德營鎮(zhèn)的一個村子里,家境貧寒。7 歲時母親因癌癥去世,沒過幾年,父親中風導致半身不遂,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3 人均由奶奶拉扯長大。
16 歲時,高管風外出打工,這之后就很少和家里聯系,也很少回家。他在廣東干活期間,和當地一個姑娘結了婚,沒有回村辦婚禮。后來因為性格問題,兩人離了婚,兒子今年13 歲,和前妻生活,他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
離婚后,高管風談過一個女友,給對方花了不少錢,最終還是分了手。
去世前,高管風在廣東一家工廠當保安。3月下旬,他回了一趟老家,住了三四天。“自從他出去打工后,我們就沒見過面,那次遇到,我差點沒認出他,感覺他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連外貌都有些變化?!备吖茱L的童年伙伴小孫回憶,高管風當時說是回來看看奶奶和父親,說心情不太好,過陣子想去旅游,還把頭發(fā)染成了紅色。
高管風出事后,父親和奶奶悲痛欲絕,可因為父親行動不便,奶奶已90 多歲高齡,只能委托鄰居去把高管風“接回來”。
4 人中,孫莊算是“生活壓力”最小的,他的老家在福建省德化縣上涌鎮(zhèn)的一個村子里,他是家中獨子,初中畢業(yè)后外出打工,但因為文化不高,找不到好工作,賺錢不多。
近些年,孫莊一直在廣州,很少回家,偶爾跟家里人說起過,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孩,但苦苦追求,人家還是不接受。出事前,孫莊給母親打過電話,說要出去旅游。
作為一名“00 后”,即使眼前過得不如意,但孫莊的人生還有很大的翻盤機會,可惜,他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隨著跳崖事件在網絡持續(xù)發(fā)酵,網友們議論紛紛:
“關愛生命啊,關注心理健康!4 條年輕的生命,后面是4 個家庭!”
“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呀,人生確實不容易,逝者安息?!?/p>
那么,4 個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網絡勸生者”徐世海分析,這是一起典型的“網絡約死”事件?!凹s死”一般是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幾個人,在網絡群聊里約定到一個地方自殺。這種在網絡上小規(guī)模的約定行為,一般很難被發(fā)現,被稱為“網絡約死”。
河南鄭州的徐世海常年“臥底”在網絡約死群,勸阻自殺?!? 人的年齡跨度比較大,來自不同城市,他們的親戚也曾表示,此前彼此互不相識?!毙焓篮Uf,“負能量的人遇到負能量的人,就像一場瘟疫,互相感染。大家聚在一起,越說越難受,如果有人慫恿,可能就會一起約著去死?!?/p>
對于這種“約死”現象,浙江廣緣律師事務所主任唐傳榮認為,網絡平臺可以對“約死”等相關內容采取監(jiān)控、屏蔽敏感詞匯等相應方式進行風險防范。各種社交群的設立者及管理者,也有義務對群的設立和日?;顒舆M行必要管理,對掌握到的相關有害信息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痘ヂ摼W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也明確指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應當堅持正確導向,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維護良好網絡生態(tài)。此外,慫恿他人自殺,無論是慫恿刺激等言語上的教唆,還是直接提供物質上的幫助,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這場悲劇,看似偶然,但4 人的共同背景,讓我們看到了很多聯系:他們家境貧寒,缺少良好的教育,年紀輕輕出來打工,遭遇坎坷。
4 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逝在明媚的春天里。先服毒再跳崖,生怕自己死不了,這種決絕的方式,令人震驚之余,引人深思。
這場悲劇,給很多父母敲響警鐘,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還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試想一下,如果這4 個人在面臨困境的時候,父母或者其他身邊人能夠開導他們,或許也不至于走上這條不歸路。
自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不僅直接危及個人的生命安全,也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負擔。現代社會中,自殺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最主要的健康和社會問題之一。這一現象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當然,如此極端行為畢竟是極少數。誰的生活能夠一馬平川?誰的日子不是問題多多?生活不容易,希望我們都能堅強一些,不要眼眶一紅,就覺得人間不值得。再苦再難,只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積極地去生活,總還是有希望的。
(文中人物為化名)
點評
天門山跳崖自殺事件,找出根源避免悲劇
文/陳進紅
這則新聞令人痛心不已。在風景如畫的地方,4 名不同地方的青年男女, 提前約好時間和地點集體自殺。 以決絕的方式向世界告白,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決定。
輕生傾向者就像是站在懸崖邊上的人, 無論是家庭、朋友還是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伸出手來,拉他們一把。 如何對待自殺現象是一種需要革新的科學態(tài)度。 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認為:當個體同家庭、社會團體或整個社會之間的聯系發(fā)生障礙或產生離異時,便容易發(fā)生自殺現象。 現實中,人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工作、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 而傳統(tǒng)觀念讓很多人把自殺當成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對于生命和死亡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無法應對年輕一代出現的新問題。 如何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引入相應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教育方式和內容,是當務之急。
在他們走向懸崖前的時候, 應該曾釋放過輕生的信號。 這樣的信號需要被看到、被聽到、被捕捉到。 可能他們在現實中求助無門,自然想到虛擬的網絡世界抱團取暖,但這種抱團往往取到的不是暖,而是在群里相互碰撞交流后,負能量被進一步擴大,這使得“網約自殺”成為一種“壞情緒污染源”。
自殺預防機制盡可能地向現實前移, 避免推向網絡,才有可能讓自殺變得可干預。 如果我們的社會有更加完善的自殺危機干預機制,有暢通的心理疏導熱線, 有更廣泛的基層服務互助機構,讓有心理危機的人能得到及時疏導和有效干預,也許他們不會選擇向陌生人訴說死亡,也許不會如此決絕地走向懸崖的那一端。
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預防和治療自殺,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