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美人蕉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印度等熱帶地區(qū)。美人蕉花朵大、顏色艷麗、花期較長,同時富含獨特的天然色素,在凈化污水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美人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生態(tài)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于20世紀40年代引入我國并被推廣種植。美人蕉集觀賞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于一體,但是在美人蕉栽培和管理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文章從美人蕉的繁衍培植、種植土壤改良、水分養(yǎng)分管理、疏枝剪枝、種苗補種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標準栽培和管理技術(shù),為美人蕉種植栽培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美人蕉;栽培技術(shù);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8-0102-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3? ? ? ?文獻標志碼:B
作者簡介:黃斌生(1977—),男,漢族,廣西賓陽人,??疲こ處?,研究方向為林業(yè)、園林技術(shù)。
美人蕉適應能力較強,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因此被廣泛栽培與推廣。美人蕉在我國南北各個地區(qū)均有種植。美人蕉最高可達1.5 m,根莖粗壯,不分枝;葉片寬大,呈橄欖球披針形;花朵較大,花徑最大可達20 cm,顏色鮮艷,花期較長,可從夏初開至秋末,在熱帶地區(qū)可以一年四季開放。美人蕉是觀賞性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花朵顏色艷麗,生長速度較快,有豐富的天然色素,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目前,我國具有食用許可的天然色素數(shù)量較少,且大多價格較為昂貴,而用美人蕉提取出的天然色素不僅顏色鮮紅艷麗,對人體也不會產(chǎn)生危害。
美人蕉的花和根具有藥用價值,花朵清熱解毒、利濕止血;根可以治療傳染性肝炎和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多種疾病。同時,美人蕉的莖稈可以加工成青飼料,用于漁場養(yǎng)殖,具有成本低、營養(yǎng)價值高等特點。美人蕉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還具有很好的生態(tài)價值。據(jù)研究表明,美人蕉在凈化水質(zh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美人蕉發(fā)達的根系能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1 美人蕉繁殖培植和土壤改良技術(shù)
1.1 美人蕉的繁殖培植
美人蕉的繁殖培植一般采用分株和播種2種形式。分株繁殖一般在溫度較高的季節(jié)進行,以南方為例,最好在每年10月中旬前完成分株繁殖,因為此時溫度較高,高溫有利于美人蕉的生長發(fā)育,在次年春節(jié)期間,美人蕉會處于盛花期。如果在溫度較低的11月及以后進行分株繁殖,較低的溫度不利于美人蕉生長,通常需要4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盛花期。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分株繁殖時,要將地下地面的根莖一并挖出,除去死根和爛根,選擇有1~2個嫩芽的根莖種植,間距在60~90 cm,覆土厚度為8~12 cm。種植完成后,需要及時灌水,保證土壤濕潤。美人蕉播種繁殖時間應為每年3—4月,由于美人蕉的種子皮較堅硬,可以在種植前24 h用水浸泡或利用小刀將種皮割破,有利于種子吸收水分。一般情況下,在播種后21 d便可發(fā)芽,當美人蕉長出3~4片葉時便可以進行移栽、定栽,在當年便可以開花。美人蕉采用分株或播種形式之前都需要進行土改,即施加蘑菇渣餅肥或花生麩等有機肥改良土壤,配合添加濃度為3%~5%過磷酸鈣,并在美人蕉繁殖過程中每月按照氮∶磷∶鉀=2∶1∶0.5比例施加1次肥料液,保證美人蕉繁殖的營養(yǎng)充足,同時保證灌溉次數(shù),從而保障土壤濕潤[1]。
1.2 美人蕉土壤改良技術(shù)
美人蕉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不高,在排水條件好、土壤pH值為6~7、土質(zhì)疏松的沙質(zhì)土壤中種植更有利于美人蕉生長。
在專門的美人蕉種植場地,由于長期種植單一植物和施加大量有機肥,容易造成土壤有機物質(zhì)缺失和不同程度的土壤板結(jié)或沙化現(xiàn)象。由此可見,美人蕉種植場地需要定期進行土壤改良,以保障美人蕉健康生長。通常針對3年或4年生的美人蕉,可以增施雞糞肥、餅肥和蘑菇渣等有機肥,施肥量為2 kg/m2,每年9—10月在種植場地表面覆蓋1層木糠、草屑和木屑等有機質(zhì)肥料,厚度在5 cm左右,在第2年3—4月耕地除草時,將覆蓋的有機質(zhì)肥料與土壤混合,并在松土的表面再覆蓋1層厚度為5 cm左右的有機質(zhì),重復耕地2~3次,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起到疏松土質(zhì)的作用。
通過施加有機肥和耕地相結(jié)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種植場地土壤營養(yǎng)的含量,還能達到疏松土質(zhì)、改善土壤酸堿度、提升土壤質(zhì)量的目的。
2 美人蕉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
2.1 土壤水分管理
美人蕉種植場地土壤水分管理可分為灌溉和排水兩部分,既需要充分保證美人蕉土壤和周邊環(huán)境的濕度,也要避免水分過多,造成排水溝渠堵塞積水,導致美人蕉根莖腐爛或發(fā)生各種病害,影響美人蕉正常生長和開花。
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春季和夏季多為高溫和強降雨時期,尤其在梅雨季節(jié)和臺風多發(fā)時期,要做好種植場地的排水工作,可以采用地形改造、修繕溝渠和疏松土壤的方法避免場地積水。在秋季和冬季,尤其是美人蕉開花時期,土壤水分是否充足是影響美人蕉正常生長和開花的關(guān)鍵因素,土壤水分充足可以保證美人蕉能吸收土壤中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zhì),促進其萌芽和花芽分化;如果土壤缺乏水分,美人蕉不能正常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會導致萌芽能力減弱、葉片枯萎、花芽不能正常分化,會造成美人蕉長勢較差,花開稀疏。在干旱時期,可以通過滴灌或淋灌的方式進行灌溉。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淋灌方式灌溉場地時,出水口與地面應保持10~15 cm的距離,避免美人蕉葉片直接與水接觸,減少葉片凍傷等病害發(fā)生的概率。在灌溉的同時,及時耕地疏松,使下層土壤充分濕潤,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完成土壤耕地后,可覆蓋一層木屑、木糠和草屑(以草皮的廢料為宜)等有機混合物,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既減少了灌溉次數(shù),節(jié)約用水,又減少了灌溉成本,增加了土壤的有機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2]。
2.2 施肥管理
美人蕉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且花期較長,對肥料的需求較大,因此需要加強美人蕉的科學施肥管理技術(shù)。根據(jù)以往種植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出美人蕉施肥管理可以分為春肥、秋肥和冬肥3個施肥過程。每個施肥過程的時間和肥料不相同,具體施肥過程如下。
1)春肥施肥過程。春、夏季美人蕉對氮肥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春肥以氮肥為主。每年3—4月施加春肥,按照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8∶2∶1的比例配制,施肥量為0.4 kg/m2;或花生麩∶尿素=10∶1的比例配制,用量按照0.5 kg/m2埋施,同時配合使用濃度為3%~5%過磷酸鈣以及俄羅斯或挪威生產(chǎn)的優(yōu)勢復合肥0.15 kg/m2。施用春肥后,需要及時灌溉補水,使土壤濕潤并保證施加的肥料能被充分溶解。
2)秋肥施肥過程。秋肥施肥過程與春肥基本一樣,每年9—10月施加秋肥,按照氮∶氧化磷∶氧化鉀=4∶2∶1的比例配制三合肥,采用埋施的方式效果較好,施肥量為0.25 kg/m2,做好施肥后的灌溉工作,保證三合肥被美人蕉充分吸收。秋季較為干旱,氮磷鉀復合肥有利于提高美人蕉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抗性。
3)冬肥施肥過程。每年10—11月施加冬肥,為了提高美人蕉的抗寒性、抗旱性,肥料應以鉀、磷肥為主。主要采用花生麩有機物,施用量為0.4 kg/m2,同時摻入鉀、磷肥,施用量為0.2 kg/m2,要保證冬天種植場地土壤的肥力,以便為第2年春天美人蕉快速生長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
2.3 疏枝剪枝及種苗補種
2.3.1 疏枝剪枝
美人蕉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疏枝剪枝,以保證合理的植株密度和枝葉均勻程度。疏枝剪枝可以降低美人蕉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避免多余的枝干葉片消耗過多養(yǎng)分,提高美人蕉的觀賞性。在春、夏季,美人蕉的分枝和萌芽能力較強,因此會出現(xiàn)植株密度大、枝葉較多的現(xiàn)象,會導致美人蕉植株弱小,花朵瘦小甚至不開花,也增加了病蟲害的發(fā)病概率。
在美人蕉種植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植株的長勢情況及時修剪枝葉,春、夏季節(jié)的植株密度宜為10~12株/m2,開花分枝和花蕾枝均宜為3株/m2,展葉枝和嫩芽枝宜為3~4株/m2。秋、冬季節(jié)由于美人蕉的萌芽和分枝能力減弱,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宜為15~19株/m2,開花枝、花蕾枝、展葉枝和嫩芽枝可較春、夏季適當增加50%左右。
2.3.2 種苗補種
美人蕉的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死苗和缺苗情況,需要及時補苗。補種幼苗應選擇無病蟲害、健康的種苗,種苗補種一般在每年10月上旬完成,可以使補種的美人蕉在冬季前完成萌芽、分蘗和花枝分化,從而提高補種的成活率。
3 美人蕉的病蟲害防治
由于美人蕉種植場地長期種植單一植物,導致土壤營養(yǎng)不均衡,隨著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近年來一些地區(qū)大面積暴發(fā)病蟲害,造成美人蕉成片死亡。因此,在美人蕉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美人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美人蕉的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3-6]。
美人蕉常見病害有美人蕉銹病、美人蕉芽腐病、美人蕉青枯病以及美人蕉花葉病等。美人蕉常見蟲害主要有紅腳綠金龜甲、蕉苞蟲以及溫室白粉虱等。
3.1 美人蕉病害
美人蕉銹病是常見的病害之一,能引起銹病的真菌達3 000多種。感染銹病的美人蕉葉片會出現(xiàn)黃色塊狀斑點,斑點上有黃色粉狀物,隨著病情發(fā)展,黃色斑點慢慢變黑直至葉片枯萎。針對美人蕉銹病可使用20%粉銹靈乳劑3 000倍液噴霧,具有預防作用,頻率為8~10 d噴灑1次。病情嚴重時可以噴灑克菌2 500倍液或阿米西達1 500倍液,頻率為10~15 d噴灑1次。在發(fā)現(xiàn)銹病葉片時,應及時修剪發(fā)病葉片并集中進行焚燒,能起到很好地防治效果。
美人蕉芽腐病主要是由黃單胞桿菌引起。感染腐病的美人蕉葉片有細小白色斑點,沿著葉脈擴大并連接成片,然后病斑會沿著葉柄向莖稈和根系蔓延,直至美人蕉死亡。當花芽染病時,起初呈水漬狀,隨后呈黃色,會在開花前死亡,并伴有惡臭。針對美人蕉腐病可以在發(fā)病初期修剪患病枝葉,同時噴灑15%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加強肥料管理,多施用磷、鈣肥,幼苗種植前,可以采用鏈霉素1 000倍液浸泡根系殺菌。
美人蕉青枯病近年來在我國南方城市暴發(fā),青枯病病菌由美人蕉的根部或莖稈入侵,葉片會逐漸失水變黃枯萎下垂,莖稈出現(xiàn)黑色斑點,黑色斑點繞莖7 d后病株死亡。針對青枯病,可以在種植美人蕉前撒施20%土菌狂殺可濕性粉劑于土壤表面,可以有效滅殺土壤內(nèi)的病菌,在發(fā)病期可噴灑20%土菌狂殺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美人蕉花葉病一般是通過帶毒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染,如玉米蚜、棉蚜等傳染性較強的害蟲。發(fā)病初期會出現(xiàn)褪綠小點或黃綠相間花斑,導致心葉不開,葉片黃化、畸形,植株矮小直至枯萎死亡。在花葉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10%病毒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后期噴灑40%氧化樂果2 000倍液[7-9]。
3.2 美人蕉蟲害
美人蕉主要害蟲發(fā)病特征和防治措施如表1所示。
4 結(jié)束語
美人蕉具有觀賞性、經(jīng)濟性和生態(tài)價值,文章系統(tǒng)地從繁殖栽培、土壤管理、肥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jié)經(jīng)驗和實踐方法,為美人蕉的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李仿瑩.江門市美人蕉栽培管理綜合技術(shù)[J].現(xiàn)代園藝,2022,45(20):45-47.
[2]李慧芳,王寧夏,黃桂蘭.美人蕉的栽培技術(shù)研究[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30(6):81-82,90.
[3]姜靜.酸雨脅迫對美人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D].雅安: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4]黃永藝,包曉鵬,李成璋,等.美人蕉栽培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46(6):88-91.
[5]熱孜亞·吐爾地,孜巴古力·艾比布拉,米克熱古力·吾買爾.美人蕉在庫爾勒地區(qū)的常規(guī)栽培技術(shù)要點[J].現(xiàn)代園藝,2012(24):48.
[6]董玥.美人蕉栽培技術(shù)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6):108-109.
[7]劉俊霞,王曄青,張宇翔.美人蕉栽培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花卉園藝,2015(14):35-36.
[8]劉淼文.美人萑的病蟲害防治[J].廣東園林,2006(Suppl 2):54-55.
[9]李良安,尹士海.美人蕉花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河南林業(yè)科技,2021,4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