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寒
爺爺奶奶搬家的時候,奶奶像個執(zhí)拗的孩子,無論如何都堅持把那臺熊貓牌縫紉機帶上。把縫紉機從四樓搬下去再塞進(jìn)小轎車?yán)锟刹蝗菀?,但奶奶對爸爸和爺爺?shù)牟粷M視若無睹,怎么也不肯松口。
那臺縫紉機是奶奶的“私有財產(chǎn)”,因為全家只有她會用。奶奶年輕時是服裝廠的女工,剪裁縫紉技術(shù)自然是一流的,表哥、我和小弟就穿著她做的棉衣褲長大。縫紉機的故事里有我的童年,那時我最喜歡看奶奶坐在縫紉機前飛快踩起踏板,縫紉機哐哐作響,機頭快速轉(zhuǎn)動,機針也跟著上下起伏,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運作著,這真是我那時所認(rèn)為的最精妙的物件了。記憶里,那縫紉機的轟鳴不同于工廠機器的噪音,更像是一首抑揚頓挫的古老歌謠。在縫紉機桌面下方有個窄窄的抽屜,里面攢著針線紐扣。紐扣對孩子來說總是有獨特的吸引力,我常趁奶奶不注意把扣子一把把抓出來,放在掌心把玩,再用線串好偷偷放回去,等奶奶發(fā)現(xiàn),便美滋滋地告訴她“這是我給你串的項鏈”!后來我將這事忘得干干凈凈。直到那次回奶奶家,從抽屜里翻到了那條配色雜亂的“項鏈”,上面的扣子少了幾顆,但它依舊保留著原來的形態(tài),我忽然猜到是因為奶奶每次從上面拿走她要用的扣子,再把剩下的串起來。想到奶奶戴著老花鏡,瞇著眼坐在縫紉機前一點點穿紐扣的幼稚情景,我不由得笑起來。但想到她逐漸穿不進(jìn)線的雙手和看不清針的眼睛,笑著笑著眼眶就濕潤了。
奶奶終于放棄了縫紉機,她用一塊很好看的布——一塊她一直舍不得用的碎花粉布蓋在上面防塵。收起來的縫紉機就像一張普通極了的桌子,從陽臺搬到了房間角落,“它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那陽光縈繞的地方了”,我心疼地想。對面樓的趙奶奶以前和奶奶共事,她偶爾來這老房子作一回客,兩位老人熱切地拉著手坐在床沿上,奶奶掀起碎花粉布展示出那臺縫紉機,趙奶奶臉上的皺紋隨著她驚訝的表情舒展,微合的雙眼驟然睜大。她疾疾地講了很多話,我旁聽著,得知奶奶以前用這臺縫紉機幫街坊鄰里做些活計,憑著細(xì)密的針腳和結(jié)實的縫合受到眾人的夸贊,聽到這里奶奶得意揚揚地說:“多虧了有縫紉機,做事四兩撥千斤?!蔽液鋈幻靼琢四棠虨槭裁催@么想帶走縫紉機,因為縫紉機里有她風(fēng)華正茂時的故事,有她珍藏的驕傲。
其實奶奶就像這臺縫紉機,雖然已經(jīng)銹跡斑斑,轉(zhuǎn)起來也不那么靈活了,但她篆刻過那個時代純真樸實的故事,也為家族一代人書寫了愛的篇章。
‖江蘇省徐州市三十四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李春梅
[JIJIGONGZUOSHI][吉吉工作室]
一臺銹跡斑斑的縫紉機,引發(fā)了“我”一段深情的回憶。為什么它如此舊,卻是奶奶心尖上的寶貝?帶著這份好奇,“我”開始檢索和它有關(guān)的故事,就像翻閱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往事呼嘯而至——
縫紉機曾給童年的“我”帶來無限快樂,奶奶曾無數(shù)次在縫紉機前飛快踩起踏板,為我們縫制衣服,“我”笑鬧著藏起扣子,為她串項鏈。隨手做的紐扣項鏈,如今她竟還珍藏著,一如她珍藏著年幼時“我”的笑靨;縫紉機還曾記錄了奶奶風(fēng)華正茂的往事,街坊鄰里都記得那個年輕的、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她,他們都得到過她的幫助,縫起衣物針腳細(xì)密、手藝精湛,備受好評,那是奶奶最引以為驕傲的記憶。原來奶奶也曾年輕過,也曾有過最為閃亮的時光。
老縫紉機承載著身邊親人的成長故事,更承載著奶奶對周圍人的關(guān)愛,所以是那么令人難以忘懷。哪怕舊了,依然能喚回她關(guān)于往事的追憶。
在我們身邊,又有多少蒙塵的老物件呢!它們在時光的那一端閃亮,珍藏著光陰的故事,也藏起了許多人的懷念與眷戀,只待你帶著愛去細(xì)細(xì)品讀。
【適用文題】老物件里寄深情;愛的篇章;藏在____里的歌……(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