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艷平
【2023中考作文備考金題】
2022年9月29日,君樂寶詮臻愛新品發(fā)布會上,正式官宣張譯為其品牌代言人。有人說,這是一次追光者的雙向奔赴。一個是憑借精湛演技從籍籍無名成長為頂流影帝,一個是執(zhí)著品質(zhì)升級,助力國產(chǎn)奶粉的逆襲和乳業(yè)強國夢的實現(xiàn)。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請以“追光”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導引】
“光”是比喻的虛指,何為光?光是什么?寫作之前,頭腦中要對“光”進行自我的定義,賦予“光”個性色彩、個性解讀,方能寫出獨一無二的佳作。“追”為動詞,動詞意味著人之行動、人之感受,意味著要與“光”鏈接。審題時,要注意思維的發(fā)散與聚焦。發(fā)散在于將題目延展,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去挖掘光的內(nèi)涵、拓寬光的外延,然后再舉三返一,進行寫作聚焦。
立意一:追尋“偶像”之光。偶像本身要有正向與內(nèi)涵的引領,要有拼搏與進取的引領,要有堅持與奮斗的引領。從這個角度看,追演員之光,追歌星之光,也是可寫素材之一。再將“偶像”延伸到當下各個領域,文藝界、體育界、科學界、文學界等等,只要是內(nèi)心真正產(chǎn)生觸動的,對自我塑造有影響的偶像,均可入文。
立意二:追尋方向之光。有人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心中有方向的人,內(nèi)心不會搖擺,不會彷徨。這樣的堅定會作用于內(nèi)心,將負面的情緒擋在心外。正所謂,心若有光,何懼山高水長。此立意點可以定位為孩子們對某一愛好的堅持,或?qū)θ松较虻膱远ㄟx擇。
立意三:追尋定義之光。這個世界本身無意義,當我們賦予它意義時,世界才閃耀意義之光。因此,人生需要定義,追尋需要定義,品質(zhì)需要定義。絕地突圍的勇氣是暗夜沮喪的光芒,執(zhí)著堅持的毅力是脆弱無助的光芒,主動執(zhí)行的內(nèi)驅(qū)是被動等待的光芒,調(diào)整情緒的思維是精神內(nèi)耗的光芒,這束光可以被定義成各種形式,也可以被定義成各種內(nèi)容,它是我們對人生的體驗,對生命的感悟,對自我的認定,對思維模式的反思。這樣的光看起來虛無,卻可以幫助我們調(diào)整身心,減少內(nèi)耗,輕裝上陣,勇毅前行。
【推薦素材】
素材一:
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總指揮沈忠芳被評為“202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淞滬會戰(zhàn)中,他曾目睹日軍轟炸家園,在新中國成立后,他報考飛機設計專業(yè),渴望自己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領空;畢業(yè)后,他投身導彈研制,從此隱姓埋名60余載。60年間,他參與地空導彈的研制,反復試驗,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一次次成功。他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的幸福奮斗?!?/p>
素材點撥:沈忠芳樸素而堅定的誓言就是他的生命之光,他追光而行,孜孜以求,不在乎得失,一心磨礪國家的劍與盾,這樣的光是祖國衛(wèi)士之光。
素材二: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加拿大]萊昂納德·科恩
素材點撥:心若有光,何懼山高水長。無所畏懼的因由是相信萬物皆有裂痕的存在,是相信那是光照進來的溫暖和希望,追尋光,活成光,人生便不虛此行。
【佳作示例】
追 ?光
廣東省清瀾山學校 ? 朱夢桐
光,是生命當中的一抹亮,打下來,讓我們窺見天光破曉那一瞬間的明亮。
我的光,他很獨特,似乎也不太起眼,只是在暗中使力,卻讓當時無數(shù)深陷淤泥深處的人,看清了自己身處的境地,幡然醒悟,掙扎起來。其名,為魯迅。
第一次被那光照到,是因為他的夢——《好的故事》。他希望婦人洗衣做飯,農(nóng)人耕田打魚,云可以隨意變成什么模樣。我很好奇,為什么夢見的,是這樣平常的事呢?為什么不是夢見自己穿金戴銀,身處富麗堂皇的玉殿當中,卻只是在田中耕作呢?
我有很多疑問悶在心里,但是沒有人給我解答。老師也只說先生生活的年代山河破碎,戰(zhàn)火紛飛,我是不知道其他事情的。雖然云里霧里,但是先生所悲傷的“只見昏暗的燈光”卻隱隱約約,照進我靈魂的罅隙。我打算去追光,追逐這隨時可能因為被遺忘而熄滅的光。
上了中學,要讀《朝花夕拾》。說實話,這書當真晦澀難懂?!豆贰へ垺な蟆烦蹩凑娴慕腥四涿?,通篇都在講貓如何如何不好,令我難以置信,老師說,這貓指的是欺下媚上之人,陽奉陰違之人,欺壓百姓、狐假虎威之人。邊讀邊思,那光似乎更亮了。
暗喻明喻穿插而行,諷刺責問穿插其間,讓人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我并沒有在說你啊,這只是貓。這才叫諷刺。
于是我被深深折服了,先生的為人,先生的文字,都讓我為之癡迷。
他憎世,他憎恨昏庸無能的統(tǒng)治者和悲哀、無知、麻木的百姓。先生這個人很奇怪,他表面上為每個人悲哀,但到最后,卻是想盡辦法去搖醒每個人。他明明可以跳出淤泥,睥睨眾生,他卻選擇了義無反顧地拯救蒼生。
他的文字看起來冰冷,卻潛藏著炙熱的情感。他悲天憫人,卻從來不說出口。連追憶深愛的長媽媽,也是公辦公事的樣子,仿佛在把握一個度,一個不深不淺的度。他的文字冷靜,似乎只是在轉(zhuǎn)述與自己無關的故事。他講孔乙己,就像是說書先生,平平淡淡地敘述讀書人的故事;他講阿Q,也像是在講連名字也不知道是哪幾個字的鄰居。但是這些看似平靜無波的文字,所構(gòu)成的句子是憤怒、憐惜、悲憤!這些色彩爭先恐后地擠進我的眼眸,生怕我看不見。
他的感情克制、隱忍,“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的人格,他的影響,無處不在,生生不息。他不在意外界評價,不在意聲名遠播。他就是要做,要做他覺得正確的事。
我看見了光,不是昏暗的光,而是一下子射進暗夜的光!我漸漸知道了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事。我追到了,追到了那道曙光。每每一翻開書,那光就散開來,圍繞在我的周身,引領我的思緒。
而且這光,不會再被我所遺忘。
【評點】
能追尋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光的人,是充實的,也是堅定的。這束光不僅能帶來成長的感悟,還能帶來生命的思考、理想的抉擇。作者癡迷于魯迅先生的文字,在先生力透紙背的筆力中去觸摸他的情感脈搏,去尋找先生予以她的情感共鳴。整篇文章以“追光”為線索,一脈相承,一線貫穿,在逐層推進的表達里盛放“我”對先生的敬慕,屬于一篇有想法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