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雪 劉瓊 曹淼 張慧 邢全姐
摘 要:梨銹病是為害梨樹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近年來,隨著柏類樹木種植的急劇增加及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該病害在太原市梨主產區(qū)發(fā)病程度逐年加重,嚴重影響梨果的品質和產量。2023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極利于該病的發(fā)生,預計2023年太原市梨銹病中等發(fā)生,局部偏重發(fā)生,希望廣大果農注意早期預防。
關鍵詞:梨銹??;原因分析;防治對策
文章編號:2096-8108(2023)04-0064-03?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S436.612.1? 文獻標識碼:B文獻標志碼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ear Rust in Taiyuan City
YAN? Wenxue,LIU? Qiong,CAO? Miao,ZHANG? Hui,XING? Quanji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ervice Center of Taiyuan County,Taiyuan Shanxi 030027,China)
Abstract:Fruit tree rust is a fungal disease that damages fruit tre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cypress planting and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pesticides, the diseas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the main fruit producing areas of Taiyua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he fruit. Moreover, the precipitation in April this year in our city is 50% higher than the same period in previous years, which is extremely conduc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It is expected that fruit tree rust will occur moderately in Taiyuan in 2023, with some areas being more severe,and the grow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arly prevention.
Keywords:pear rust;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梨銹病俗稱梨赤星病、羊胡子,因其秋冬為害檜柏,春夏為害梨,又稱梨檜銹病,該病發(fā)病區(qū)域廣、傳播速度快、難以控制,主要危害梨樹的葉片、葉柄、新梢及幼果導致梨樹整體長勢弱,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病原為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柄修科梨膠銹菌,是一種轉主寄生菌,除為害梨外,還可為害海棠、山楂、貼梗海棠等。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等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綠化,檜柏、刺柏類等柏類樹木種植的急劇增加以及梨樹品種的變化、農藥的不科學不合理使用、氣候條件變化等的綜合影響,該病害在太原市梨主產區(qū)不斷出現(xiàn)新的發(fā)病區(qū),且發(fā)病程度逐年加重,嚴重影響梨的品質和產量,已成為梨樹上的一種主要病害。
今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極利于銹病冬孢子萌發(fā)。據(jù)近期調查,已在檜柏小枝上發(fā)現(xiàn)褐色的冬孢子角(見圖1),遇降雨或空氣極潮濕的吸水膨大,產生大量擔孢子,隨風將傳播到梨上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菌源十分充足,預計2023年太原市梨銹病中等發(fā)生,局部偏重發(fā)生,希望廣大果農注意早期預防。
1 危害癥狀
該病主要為害梨樹葉片、嫩梢及果實。一般葉片受害,首先葉片正面出現(xiàn)枯黃色或黃色病斑,后擴大成圓形病斑,4~8 mm,中央顏色稍深,密生桔黃色小斑點,即性孢子器。環(huán)境潮濕時,分泌黏液,即性孢子,后期產生小黑點;葉片背面隆起,組織增厚,長出黃色毛狀物,即銹孢子器。毛狀物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即銹孢子,后期病斑變褐枯死,造成落葉。新梢受害后,病部隆起,也出現(xiàn)黃色毛狀物,后期病斑凹陷,易折斷。葉柄癥狀和新梢類似,稍隆起,多呈紡錘形,同樣出現(xiàn)毛狀物(繡孢子器)。幼果受害,在果實上產生近圓形的黃色病斑,后期病斑變成褐色,中間出現(xiàn)小黑點,周圍長出毛狀物,造成幼果脫落。
2 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
2.1 病原
該病病原為山田膠銹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屬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是一種轉主寄生真菌,在檜柏等樹木葉片上形成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擔孢子。冬孢子雙胞,長卵圓形,壁較厚,大?。?3.1~75.4) μm×(14.2~28.4) μm,遇水膠化萌發(fā)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單胞,卵形,淡黃褐色,大小(16.1~17.3) μm×(7.5~10.2) μm,寄生于檜柏上,引起檜柏繡病。性孢子器多生于梨樹葉片正面病斑的表皮下,初為黃色后變?yōu)楹谏?,大?。?20.2~170.4) μm×(90.1~120.3) μm。性孢子器在環(huán)境潮濕的情況下產生性孢子;性孢子,橢圓形,大?。?.2~12.2) μm×(2.6~3.5) μm。銹孢子器生于葉背、葉柄、果實上,大?。?2.3~87.6) μm×(23.3~42.9) μm,其上有刺狀突起。繡孢子器破裂產生銹孢子,銹孢子近球形,橙黃色,大小(19.2~24.4) μm×(18.4~20.5) μm,壁厚,表面具微瘤。
2.2 發(fā)病規(guī)律
該病的發(fā)生與轉主寄生的多少、距離、氣候條件及種植品種有關。
病原菌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柏類樹木病組織中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冬孢子迅速萌發(fā)產生擔孢子,擔孢子隨風傳播到附近的梨樹上,隨即侵染梨樹的葉片、嫩梢、幼果,遇水萌發(fā)形成黃色病斑,即性孢子器,潛育期6~12 d。梨樹葉片正面病斑上,環(huán)境潮濕時,分泌黏液,即性孢子,經7~10 d晾干,變成黑色粒點至異性的性孢子器產生的受精絲上,進行有性結合,完成受精過程,產生雙核菌絲向葉背發(fā)展,病斑迅速擴大到3~5 mm,病部葉肉組織肥厚變硬,葉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隨著時間的推移,25~30 d后在葉背隆起處叢生黃色毛狀物(即繡孢子器),銹孢子器外壁縱裂,產生銹孢子,又隨風傳播轉主寄生在檜柏等植物上,形成菌癭越冬。
3 發(fā)生原因
3.1 氣象條件適宜
梨銹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主要有溫度、風力(氣流)、降水等因素影響,早春多雨、多風及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有利于病菌產生、傳播和侵染,容易造成銹病發(fā)病重,若春季天氣干旱濕度小、果園周圍無檜柏樹則相對發(fā)病輕或不發(fā)生。同時,越冬病菌數(shù)量較多的年份,次年發(fā)病就會較為嚴重。
3.2 轉主寄主多且種類增加
梨銹病的發(fā)生與周圍栽有檜柏關系密切。檜柏是梨銹病的轉主寄主,銹病病原菌必須在轉主寄主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存循壞。沒有檜柏或遠離檜柏的地方就不會發(fā)生梨銹病。調查發(fā)現(xiàn),距檜柏較近(500 m以內),銹病發(fā)病最重;遠離檜柏的果園(1 000 m以外),發(fā)病較輕。近年來,梨銹病的轉主寄生植物種類也在逐年增加,由檜柏擴展至柏科。同時,有些梨銹菌菌癭并非在一年內全部萌發(fā),個別菌癭有越年萌發(fā)現(xiàn)象。
3.3 品種抗逆性差
梨銹病的發(fā)生與栽培品種有關。玉露香、紅香酥、酥梨等是太原市主栽品種,這些品種不抗銹病,容易感染銹病。主要原因是該系列品種果實表皮細胞排列疏松,角質層薄,易受氣候等不良因素影響,會促使表皮細胞表層破裂形成木栓細胞,特別是幼果,蠟質角層尚未形成,對外界條件反映敏感,最易出現(xiàn)果繡。生產中不抗梨銹病的主栽品種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也是造成太原市梨銹病重發(fā)的原因之一。
3.4 果園栽培管理水平不規(guī)范
傳統(tǒng)果園管理工作存在土、肥、水、藥等方面管理不足、不重視秋季果樹管理等問題,長時間不但導致了土壤板結、通氣性變差、蓄水能力減弱,而且營造了利病原菌越冬、繁衍、為害的環(huán)境條件。同一果園內,種植密度大、樹勢衰弱、修剪不到位、樹冠郁閉、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的發(fā)病重,反之,發(fā)病輕。缺乏有效管理的果園也是導致梨銹病發(fā)生嚴重的重要因素。
4 防治對策
4.1 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和選育抗病性強的砧木是防控梨銹病的根本途徑。通過良性砧木選擇和品種選育,從中篩選出抗病性強、抗逆性強、經濟效益好的優(yōu)良品種。
4.2 清除轉主寄主,鏟除越冬病菌
在園林措施上,盡量避免規(guī)劃設計柏科類,以減輕銹病的發(fā)生。徹底砍除果園周圍5 km內的檜柏,是有效防治梨銹病的最根本措施。在不宜砍除檜柏時,應于冬季剪除梨園周圍檜柏樹上的菌癭及“膠花”,減少銹病初侵染來源;也可在梨樹發(fā)芽前對檜柏進行噴藥,控制冬孢子萌發(fā),消滅擔孢子。
4.3 加強果園栽培管理
加強果園土、肥、水、藥等的管理,采用配方施肥,增強樹勢;采取夏季修剪措施,控制好栽種密度,確保通風透光;科學灌溉,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多施農家有機肥和磷、鉀肥等,不可偏使氮素化肥,增強梨樹勢;及時清潔果園,減少病蟲基數(shù)。
同時,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最好選用人工授粉,及時進行疏花疏果,特別是在果實膨大期及時做好澆灌工作,做好梨修剪,特別是夏剪。
春季天氣不穩(wěn)定易出現(xiàn)霜凍等不良氣候,預防低溫等不良天氣需在霜凍前,噴施預防霜凍的藥物,田間及時增溫,這樣不僅可提高梨樹抵抗能力,又可修復并愈合受滅害危害的幼果表皮。要對果實進行套袋,套袋后一方面可提高果實的外觀品質,減少農藥殘留和有害粉塵對果實的污染;另一方面減少蟲害風險,避免絕大多數(shù)害蟲的侵入。特別是套袋后,陰雨天氣、強光照射等自然天氣都無法對果實造成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套袋前及時補充鈣肥,一方面增加果面蠟質的厚度,另一方面提高幼果對高濕、低溫等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促進幼果生長,也可以有效地減輕梨銹病的發(fā)生程度。
4.4 藥劑防治
結合氣候條件及時掌握病情監(jiān)測,做到提前預防。梨樹發(fā)芽前,在梨園附近的檜柏上(降雨前1~2 d)噴灑1~2次3~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2.5%氟環(huán)唑懸浮劑2 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等,遏制梨銹病病菌冬孢子萌發(fā),預防該病在梨樹上的侵染發(fā)生。梨樹發(fā)芽后至幼果期,在梨樹的嫩葉、新梢或幼果上發(fā)現(xiàn)銹病病斑時,應立即噴施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粉劑600~8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 000倍液等藥劑1~2次,防止病原菌傳播蔓延。第1次噴藥后,間隔5~7 d再進行第2次噴藥,一般2次用藥既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輪換用藥。
收稿日期:2023-05-10中文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簡介:閆文雪(1992-),女,碩士,中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監(jiān)測與防治。中文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