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 張磊
在萬里長江入海口、“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百年老鎮(zhèn)——江蘇省南通市天生港鎮(zhèn),有一個聞名遐邇的學雷鋒先進集體,這就是2019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的南通市崇川區(qū)天生港消防救援站。自1976年建站(隊)以來,這支隊伍自覺將雷鋒精神植入內(nèi)心,40多年愛心傳承代代不息,被群眾親切贊譽為“紅門雷鋒”。
流動服務的“大紅傘”
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一把印有雷鋒像的“大紅傘”撐到了天生港老街菜場南側(cè)的一家雜貨店門前。不一會兒,買完菜的老人陸續(xù)走進“大紅傘”,接受消防隊員理發(fā)、消防知識解答、給自行車打氣等服務。這是天生港消防救援站設點流動為民服務的一個場景。
設點流動,是天生港消防救援站服務群眾的方式之一。天生港鎮(zhèn)老街公交車站,過往行人多,中隊在車站、菜市場設立了服務點,熱情為過往群眾服務。張俊福,家住天生港老鎮(zhèn)果園新村4號,是一名退捕漁民,上岸后一直處在無業(yè)狀態(tài)。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得知這一情況后,對他進行結(jié)對幫扶,時常去看望他,并幫他尋找新工作。近3年來,中隊出動400多人次,在人口密集地段開展傘下便民服務活動30多場,幫助群眾理發(fā)200多人次,測量血壓900多人次,宣傳消防知識8000多人次。同時,他們在營區(qū)大門邊設立服務站,為群眾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志愿服務。
貧困學子的“筑夢人”
“哥哥!我考上了!我考上中國藥科大學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白瑪拉姆第一時間打電話向與她結(jié)對的消防隊員張翔杰報喜。白瑪拉姆是西藏民族中學的一名學生,也是天生港消防救援站“藍焰春蕾”行動的幫扶對象。
“藍焰”代表的是新時代消防指戰(zhàn)員;“春蕾”是春天的花朵,代表著蓬勃向上的學生群體,象征祖國的希望?!八{焰春蕾”行動是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利用學雷鋒服務站資源優(yōu)勢,常態(tài)化開展的教育扶貧活動。中隊先后與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永興社區(qū)、啟東寅陽鎮(zhèn)和淮河抗洪一線的管鎮(zhèn)中學等單位黨建結(jié)對,資助19名貧困學子,精準滴灌、志智雙扶,傳遞來自火焰藍的正能量,成為貧困學子的“筑夢人”。
“消防兵孫子”的“敬老路”
建隊初始,營區(qū)后院是一塊墳地,指戰(zhàn)員到一墻之隔的敬老院做好事,需要從營區(qū)外繞一二百米路。這段路對年輕力壯的消防隊員來說不值一提,然而,對敬老院的老人們來說就是個事兒了?!捌茋鷫?,為老人們進營區(qū)打開方便之門?!敝嘘犠鞒鲞@一決定,在后院安上了“敬老門”,一條“敬老路”就這樣讓指戰(zhàn)員和老人們逐漸走了出來。2010年,中隊買來水泥黃沙,指戰(zhàn)員自己動手,將這條路修成了水泥路。隨著營區(qū)環(huán)境的變化,指戰(zhàn)員們又把水泥路改造成仿古的小青磚路。工作之余,指戰(zhàn)員走過“敬老路”,幫助老人們理發(fā)、剪指甲、做衛(wèi)生,逢年過節(jié)與老人們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為老人過集體生日,長流水不斷線。2006年12月,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邱連珍生命進入了倒計時,彌留之際,老人留下這樣的遺囑:把我那幾間老房子留給我的“消防兵孫子”。
孤寡老人的“護身機”
“有了這個‘護身機,夏天不會有事的!”2020年6月25日下午,獨居在天生港鎮(zhèn)街道澤生街的九旬老人杜漢文對前來看望的社區(qū)黨總支書記錢有霞說。杜老爹手上的“護身機”,是消防中隊送給他的帶有SOS緊急呼救、遠程監(jiān)聽和智能定位等功能的“老人手機”。
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始終把關心照顧天生港老鎮(zhèn)上的老年人當作應盡義務,積極開展“平安老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訪居民家庭1500多戶,為困難群眾捐款5萬多元,衣物200多件,與轄區(qū)30多名孤寡老人、失獨家庭、老黨員“親情牽手”,分批給在老鎮(zhèn)老樓居住的孤寡、獨居老人購買安裝了獨立式煙感報警器,配備上SOS功能的“愛心手機”,確保第一時間收到求助信息,迅速處置。近10年來,轄區(qū)火災呈逐年下降趨勢,未發(fā)生因火災而導致人員傷亡的事故。
(責任編輯: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