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藤
作為一個野生動物愛好者,我從小就喜歡讀各類有關(guān)自然的書籍,也癡迷于觀看這類紀錄片或電視節(jié)目。在我看過的上百部紀錄片中,我百看不厭的是英國人大衛(wèi)·愛登堡制作并解說的紀錄片。不僅因為他低沉磁性的聲音、博學幽默的談吐,還因為他嚴謹科學的用詞、優(yōu)雅紳士的風度以及專業(yè)一流的拍攝和制作水準。因此我很早就把愛登堡視作心中偶像與人生榜樣。當我聽說他的自傳中譯本出版時,便立即去書店買回來拜讀。
在這本自傳當中,愛登堡講述了他從26歲初入BBC的時候到90歲時拍攝完最后一部紀錄片的人生歷程。在六十余載職業(yè)生涯中,愛登堡完成了由幕后打雜的菜鳥到“自然紀錄片之父”的飛升。其實愛登堡起點并不低,他畢業(yè)于劍橋大學,擁有自然科學學位,在一家教育出版社做編輯助理。雖然工資不高,但也可以養(yǎng)家糊口。在“二戰(zhàn)”后的英國,這已經(jīng)是不錯了??墒悄贻p的愛登堡就是感到迷茫,他不想看一輩子長條校樣。他想接觸人,接觸社會,想去看大千世界,去大自然探險。偶然在報紙上看到的BBC廣播部招聘制片人的廣告,改變了愛登堡的命運。雖然他沒被錄取為制片人,但因為簡歷被電視部一位負責人看到而得到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機會。愛登堡的第一次冒險就此拉開序幕,他大膽地辭去出版社穩(wěn)定的工作,開始在電視臺成為一名從頭學起的實習生。之后愛登堡詳細地回憶了他從《動物、植物,還是礦物》欄目的助理到策劃拍攝倫敦動物園里的動物行為模式的電視節(jié)目,到英國之外如非洲、南美洲的動物園拍攝,再到世界各地的野外拍攝自然紀錄片,愛登堡終于找到了他熱愛的事業(yè),他將專業(yè)知識、個人愛好、人生夢想與職業(yè)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他不僅成為出色的電視節(jié)目策劃人、制作人,也躋身BBC的管理層,成為毫無疑問的人生贏家。可誰能想到愛登堡又一次厭倦了安逸的生活,他想念新幾內(nèi)亞,想念極樂鳥。于是人到中年的愛登堡再一次決定告別辦公桌,重返叢林。他徹底辭去BBC的高管職務(wù),成為一個自由制片人,組建自己的團隊,去探索、展現(xiàn)大自然的廣博與精妙之美。
這本書讓我既看到了愛登堡熱愛自然、熱愛工作、從不停止探索和追夢的可敬的一面,也看到了詼諧幽默、率直真誠的可愛的一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更立體更飽滿,也讓我堅定了像愛登堡那樣做一位優(yōu)秀的紀錄片制作人和博物學家的人生夢想。愛登堡說:“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比凝視自然世界并嘗試去理解它,更為深刻的快樂?!闭且驗樽匀蝗绱松衿?,如此壯美,人類才更應(yīng)該克制自己,停下破壞甚至耗竭自然的發(fā)展腳步,才能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共贏共生。
指導老師/鄧雪? 插圖/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