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志秀,趙磊,張新新
鄒城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山東鄒城 273500
前牙外傷是一類牙體外傷,在臨床較為常見,兒童、青少年是高發(fā)人群,牙冠極易在該損傷作用下折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心理健康與牙頜面發(fā)育[1]。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永久性修復并不合適,同時,如果缺乏恰當?shù)奶幚恚敲淳涂赡芤l(fā)根尖周病變、牙冠變色等,對兒童的發(fā)音、美觀等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臨床很有必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2]。近年來,斷冠再接技術(shù)在飛速發(fā)展的牙體連接技術(shù)作用下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22年1—12 月鄒城市人民醫(yī)院兒童年輕恒前牙復雜冠根折患兒120 例(120 顆牙)的臨床資料,探討了兒童年輕恒前牙復雜冠根折修復中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本院兒童年輕恒前牙復雜冠根折患兒120 例(120 顆牙),依據(jù)治療方法分為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兩組,每組60例(60 顆牙)。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患兒年齡5~13歲,平均(9.72±1.34)歲;女29 例,男31 例;在冠斷至就診時間方面,9~12 d 25 例,13~15 d 35 例;在折斷部位方面,中1∕3 折斷30 例,頸1∕3 折斷30 例;在根尖孔發(fā)育情況方面,發(fā)育完成28 例,發(fā)育未完成32例。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患兒年齡6~14 歲,平均(10.12±1.53)歲;女28 例,男32 例;在冠斷至就診時間方面,9~12 d 24 例,13~15 d 36 例;在折斷部位方面,中1∕3 折斷31 例,頸1∕3 折斷29 例;在根尖孔發(fā)育情況方面,發(fā)育完成27 例,發(fā)育未完成3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具有完整的斷片保留;②經(jīng)簡單復位無顯著缺損;③經(jīng)X 線片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并發(fā)牙周炎、齲病等者;②牙槽突根折及骨折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
1.3.1 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 將1 個斜面制備在斷冠唇側(cè)邊緣處,長度為3 mm,和唇面呈30°角,酸蝕后沖洗,吹干,將美國3M 公司生產(chǎn)的AdperSingles Bond 2 粘接劑均勻涂抹上,光照10 s,然后分層壓緊,將美國3M 公司生產(chǎn)的P60 光固化樹脂材料充填其中,每層厚度均在2 mm 以內(nèi),用中國安登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PW03 賽璐珞條為鄰面成形,每層光照40 s,使樹脂材料固化得到有效保證,最后拋光,對牙齒進行調(diào)整。
1.3.2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 提前用生理鹽水對干燥斷冠進行浸泡,持續(xù)2 h 備用。首先將1 個斜面制備在游離斷冠與殘余牙冠的唇腭側(cè),寬度為1 mm 左右,從而將更大的粘接面積獲取過來,將固位增加。然后用37%磷酸凝膠對粘接面進行酸蝕,牙本質(zhì)、牙體斷端釉質(zhì)與游離斷冠斷端釉質(zhì)的酸蝕時長分別為15、30 s,沖洗后吹干,用小毛刷將Single Bond 粘接劑分別涂抹在兩斷端,持續(xù)15 s 后用氣槍輕吹2~5 s,光照20~40 s,之后將光固化復合樹脂粘接劑(Filtek Z350)均勻涂抹在兩端,再接斷冠,準確復位后壓緊,將洞型制備在折裂線唇舌,深度、寬度分別為1、3 mm,將Z350 納米樹脂充填其中,將斷冠加固,去除折裂線周圍多余樹脂后光照各面40 s,充分固化斷冠,最后用樹脂修復唇舌側(cè)斜面部分,將溢出的多余樹脂打磨掉,調(diào)磨、拋光、調(diào)牙合等,將早接觸消除。
隨訪1 個月。①對比兩組牙周臨床指標。包括齦溝液量、齦溝出血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②對比兩組冠方修復體臨床美學效果。采用世界牙科聯(lián)盟(World Dental Federation, FDI)標準,內(nèi)容包括斷裂與保留、繼發(fā)齲、邊緣染色、邊緣密合性、敏感性5項,每項0~4 分,表示好~差[4]。③對比兩組修復效果。評定牙齒外形、顏色、密合性、冷熱敏感、咀嚼功能5 項,每項0~10 分,總分0~50 分,表示差~好[5]。
成功:再接斷牙具有牢固的牙冠,同時具有健康的牙齦組織、良好的外形恢復、正常的咬合關(guān)系,牙冠顏色變化不顯著,X 線片發(fā)現(xiàn)牙根繼續(xù)發(fā)育或根端無病變;失?。貉例X具有黑色的色澤,牙齒冠折縫有裂隙出現(xiàn),牙冠再次折斷或松動、脫落,牙根有至少2 度松動,無法正常咀嚼,X 線片發(fā)現(xiàn)牙根停止發(fā)育或根端有病變[6]。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修復后的齦溝液量、齦溝出血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斷裂與保留、繼發(fā)齲、邊緣染色、邊緣密合性、敏感性評分均低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患兒的各項評分均低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牙周臨床指標、冠方修復體臨床美學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牙周臨床指標、冠方修復體臨床美學效果比較(±s)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n=60)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n=60)t 值P 值齦溝液量(mg)修復前2.32±0.35 2.35±0.31 0.497 0.620修復后1.80±0.22 2.05±0.30 5.205<0.001齦溝出血指數(shù)修復前0.96±0.03 0.96±0.02 0.000 1.000修復后0.72±0.18 0.84±0.12 4.297<0.001菌斑指數(shù)修復前1.36±0.20 1.38±0.23 0.508 0.612修復后0.95±0.14 1.13±0.18 6.114<0.001斷裂與保留評分(分)修復前1.23±0.24 1.25±0.22 0.476 0.635修復后0.52±0.13 0.80±0.16 10.521<0.001組別
續(xù)表1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n=60)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n=60)t 值P 值繼發(fā)齲評分(分)修復前1.14±0.32 1.16±0.30 0.353 0.725修復后0.45±0.10 0.70±0.12 12.397<0.001邊緣染色評分(分)修復前2.51±0.42 2.50±0.44 0.127 0.899修復后1.58±0.20 1.93±0.27 8.069<0.001邊緣密合性評分(分)修復前1.84±0.33 1.86±0.34 0.327 0.744修復后1.22±0.24 1.47±0.28 5.251<0.001敏感性評分(分)修復前1.23±0.25 1.25±0.22 0.465 0.643修復后0.71±0.12 0.97±0.14 10.922<0.001組別
兩組患兒修復后的牙齒外形、顏色、密合性、冷熱敏感、咀嚼功能評分及總分均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患兒的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修復效果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修復效果比較[(±s),分]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n=60)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n=60)t 值P 值牙齒外形評分修復前5.14±1.03 5.20±1.12 0.305 0.761修復后9.05±0.45 7.03±1.21 12.120<0.001顏色評分修復前3.56±1.14 3.60±1.15 0.191 0.849修復后9.65±0.32 6.04±1.35 20.155<0.001密合性評分修復前5.36±1.21 5.38±1.22 0.090 0.928修復后9.02±0.48 7.56±1.32 8.052<0.001組別
續(xù)表2
表2 兩組患兒修復效果比較[(±s),分]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n=60)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n=60)t 值P 值冷熱敏感評分修復前5.03±1.12 5.00±1.32 0.134 0.893修復后8.56±1.24 7.12±1.30 6.209<0.001咀嚼功能評分修復前6.10±1.23 5.98±1.45 0.489 0.626修復后8.75±1.36 7.41±1.25 5.619<0.001總分修復前24.56±4.58 25.11±4.30 0.678 0.499修復后44.86±5.12 35.14±5.42 10.098<0.001組別
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患兒的修復成功率93.33%(56∕60)高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80.00%(48∕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恒前牙損傷是一種牙體損傷,在臨床較為常見,通常情況下伴根折、牙冠折等癥狀,一些患牙還會松動、脫落等。兒童比成年人需要更為復雜的前牙損傷治療,通常需要依據(jù)患兒年齡、牙髓狀況等將合適的治療方案選取出來[7-8]。復合樹脂直接修復能夠?qū)純旱墓谡鄄课贿M行修復,改善患兒的咬合功能,且操作方式簡單,能夠一次完成,不會影響患兒成年后永久性修復[9-10]。但是,有研究表明,如果牙冠折患兒具有較大的缺損,那么該方法治療后通常缺乏充分牢固的斷牙牙冠,成功率隨著時間推移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11-12]。近年來,自體斷冠復位再接日益廣泛應用于臨床[13-14]。有研究表明,在恒上前牙牙冠折治療中,自體斷冠再接術(shù)聯(lián)合玻璃纖維樁的臨床價值極高,增加能夠患牙的整體強度[15-16]。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組患兒的齦溝液量、齦溝出血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斷裂與保留、繼發(fā)齲、邊緣染色、邊緣密合性、敏感性評分均低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牙齒外形、顏色、密合性、冷熱敏感、咀嚼功能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修復成功率高于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組(P<0.05),說明在兒童恒前牙冠折治療中,自體斷冠再接術(shù)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同時患兒家長具有較高的長期滿意度。原因為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通過再接自體斷冠對牙齒的自然形態(tài)、咬合功能、臨接關(guān)系進行保持,并將牙齒原有的機械性能與顏色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17-18]。
綜上所述,兒童年輕恒前牙復雜冠根折修復中原位斷端再接技術(shù)的應用效果較復合樹脂直接修復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