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祥
摘 要:音樂與語言的完美融合鑄造了聲樂藝術。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經過長時間的積淀與發(fā)展,已經成了我國民族文化以及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作為通過演唱者演唱以及情感輸出引發(fā)聽眾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演唱和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在聲樂藝術表達中,不單單是演唱技巧的展現(xiàn),更不容忽略的是情感的表達。聲樂表演過程也就是情感的表達過程,情感借助語言和聲音得以傳達,情感是聲樂的靈魂,只有抓住了情感才能將歌曲的靈魂傳達出來。要想成功地演奏一首作品,歌唱者先要自身能夠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并將這種感悟通過語言以及聲音等各種形式的傳達展現(xiàn)給觀眾,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打動觀眾??梢?,民族聲樂演唱中情感的把握和傳遞多么重要。
關鍵詞:民族聲樂;情感表達;情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7-00-03
聲樂演唱是抒發(fā)人類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門供人欣賞的綜合性藝術,良好的舞臺表現(xiàn)能夠滿足人們的視聽需求。聲樂藝術經過漫長的發(fā)展,形成了越來越多的種類和風格,同時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聲樂藝術領域中,表演一首曲子并不是簡單地唱完它,這其中更有聲音的呈現(xiàn)與把握、技術技巧的施展、情感的投入以及深層內涵的挖掘等。而這些過程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作品情感的輸出,達到與觀眾深層次交流的目的??梢?,聲樂作品演唱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因此,下文筆者將就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展開詳細論述。
一、民族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的意義所在
任何藝術形式最終都應該是直擊心靈的,必須使藝術欣賞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引發(fā)其理性的思考。對于真正的歌唱者來說,歌唱技術應該是為情感表達而服務的,演唱者應該懂得運用技術去控制或者調解聲音,達到抒發(fā)某種情感的目的。但很多聲樂演唱者,在演唱時往往會忽略情感的渲染,而是一味地展現(xiàn)技巧,甚至是全身呆板,面無表情,刻板地照譜演唱,毫無激情,這樣的表演是很難打動聽眾的。
(一)完整呈現(xiàn)作品
情感指的是人類的某種精神體驗,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情感有溫度的生物。音樂同樣也是人類進行情感表達與交流的方式之一。一方面,不同的個體演唱相同的作品,除了聲音、技巧等硬性差距之外,最大的不同則是情感的投入和表達,這也正是不同演唱者自身的特色和風格所在。另一方面,一首曲子成型之初,只是樂譜上的音符文字,要想使其成為有生命有力量的聲樂作品,不僅僅需要演唱者再現(xiàn)樂譜上的音符文字,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層情感,并將其吸收、演繹傳達給觀眾。一首聲樂作品主要由歌詞和歌譜兩大基本元素構成,但作詞者和作曲者只能通過文字和音符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記錄在紙上,無論他們用何種手段的記錄方式,若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沒有吸收演繹作品情感,音樂的內在韻律以及詞曲作者的內心情感都無法得以表達。因此,要賦予聲樂作品生命,歌唱中情感的表達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才將情感稱為聲樂藝術的靈魂。
總之,歌唱的大忌就是無情感演唱。一名優(yōu)秀的歌手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就是將歌曲的方方面面真實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在對民族聲樂作品的詮釋過程中,歌唱者最大的問題不是演唱什么作品,而是其用何種方式表達它,傳達其中蘊含的情感[1]。
(二)拉近歌者與聽眾的距離
通常,我們所說一個好的表演應該是寓情于聲、聲情并茂的,也就是在字里行間、舉手投足間都應該流露真情實感,這樣的演唱才能夠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演唱時,不但需要表現(xiàn)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形體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情感的適當表達。在創(chuàng)作一首作品時,聲音、歌詞甚至包括旋律、節(jié)奏都是情感的載體,這些部分共同構成一首完整的作品,而作品的生命和靈魂就是各式各樣的情感或者情緒。例如,歡快愉悅的、傷感悲痛的、激昂堅定的、平和溫暖的等,但無論是哪種情感,都會喚醒人們的情感共鳴,達到心與心交流的效果。因此,聲樂演唱的根本目的是進行情感的交流,以某一作品影響人們的情感或意念,從而發(fā)揮鼓舞人、振奮人的積極作用。所以說,真正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演唱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歌者和聽眾的距離,保證作品是具有靈魂和生命的,這樣才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
(三)加深對聲樂的理解
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在長時間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和因素的影響,形式上多種多樣,內容上豐富多彩。若聲樂演唱者在每一次的表演與練習過程中,均能夠科學合理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仔仔細細地感受與學習每首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必然會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加深對聲樂藝術的理解,更深層次地認識和感受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并且透過音樂本質,全面感知每個作品中的精神力量以及蘊藏在作品中的文化[2]。
二、民族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深析
(一)剖析作品內容,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掌握作品的風格基調
演唱者想要完整地表達聲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前提就是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對于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能夠奠定情感抒發(fā)的基調。那么,演唱者了解了作品是在何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更需要進一步吃透作品,包括作品的歌詞和曲式。情感來源于內容,要抓住一部作品的情感基調,全面分析把握作品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拿到一首曲子,我們要先根據(jù)其內容判定其是喜劇或是悲劇,是歡快活潑的還是傷感憂郁的,也就是說先要掌握風格基調。演唱者必須全面分析作品內容和情節(jié),心里清楚作品的風格基調,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摸透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情感,將自己代入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中,才能夠百分之百地將作品情感傳達出來。掌握作品詞曲有利于更加深刻地體會詞曲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對于作品情感的感受則是需要這樣一步步深入,并在演唱者頭腦中形成特定的印象,在其指引下才能夠正確表達作品。
(二)聲樂作品情感的細致處理
1.咬字和吐字中的情感把握
歌詞是構成一首完整聲樂作品的基本元素,也是必備內容。詞作者將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達出來,那么可以說歌詞是情感的載體,因此,咬字和吐字的處理對于作品情感的表達是至關重要的。當拿到一首新作品時,利用歌曲演唱中咬字和吐字的規(guī)律熟讀歌詞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作品情感。每部作品的情感存在差異,那么歌詞的咬字吐字方法也應該各有不同。例如,對于節(jié)奏歡快、慷慨激昂的歌曲,咬字吐字應該更加結實、有力;對于熱烈、歡快的作品,吐字速度應該加快,但又要保持吐字清晰;當演唱深情、委婉的作品時,咬字速度可以適當放慢,注意吐字柔和。對于地方民歌,可以運用方言渲染氣氛,增強演唱的感染力[3]。
2.前奏、間奏、尾聲的情感把握
首先,在前奏的情感處理上,前奏是一首歌曲的開頭也是情感醞釀、情感帶入的重要階段,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未成曲調先有情”。作品的情感隨著故事情節(jié)會有跌宕起伏,在前奏響起時,演唱者就需要將自己帶入角色,運用適當?shù)那榫w將觀眾帶入歌曲中。通常來講,前奏中可以看出作品的主要動機,所謂萬事開頭難,所以在前奏中帶入準確的情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經常反復練習的。很多歌手都是在演唱過程中才能夠注入情緒,會留給觀眾很突然的印象。可見,前奏中情緒的帶入起到“過門”的渲染作用,對于整首作品情感的表達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在間奏的處理上,一首完整聲樂作品中間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所謂演唱即包括“演”和“唱”,間奏期間,唱停止,但“演”不能停止,也就是間奏期間,情緒和情感的抒發(fā)不能停止,并且在這期間,還要考慮到下一段的情感是否有變化,有些作品間奏有轉調變化,那么對應著情緒也應該隨之而變,表演者應該把握好這段寶貴時間,醞釀情緒,讓下一段演唱中的情緒情感表演更加自然。此外,間奏期間,演唱者還可以根據(jù)作品類型適當與觀眾交流,調節(jié)現(xiàn)場氛圍。
最后,在尾聲的處理中,面對尾音音樂較長的歌曲,演唱者要保持表演狀態(tài),直到整部作品結束。這段時間是觀眾回味的過程,因此演唱者不能戛然而止,打斷表演。演唱者也應該對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投入做出調整,讓觀眾意會到表演的結束[4]。
(三)用想象力培養(yǎng)歌唱的情感
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領域,想象力是極為寶貴的因素。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幫助歌者體會作品中的內涵,并且展開良好的二次創(chuàng)作,運用自己的聲音和風格將其傳遞給觀眾。所謂想象的過程,就是將抽象的、難以觸摸的東西轉化為具體的、符合個人生活實際的、能夠理解和感知的東西。同時,想象的轉化是雙向的,它既可以將生活實際上升為抽象的情感表達,又可以將抽象、觸摸不到的東西轉化為生活實際中可體驗的情感或接觸到的事物。音樂作為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其最終的目的應該是透過音樂的本質,達成人們思想情感上的共鳴。而音樂的想象力是指導聲音表達與情感抒發(fā)的關鍵要素。每位歌唱學習者和演唱者,都需要不斷地培養(yǎng)和鍛煉想象力特征。當演唱者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一方面,演唱者能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深入作品中,將音樂、語言和情感融合于一體,形成獨特的音樂形象和音樂語言,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形象;另一方面,演唱過程中,任何表演都需要想象力的指引,想象能夠幫助演唱者預知不同階段的情感狀態(tài)及所需要的效果,從而指導聲音、塑造聲音。演唱時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預知、支配和推動的作用。想象來源于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演唱者應當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想象力。
(四)增強對作品的分析能力,表達真情實感
任何時候,真情實感才是打動觀眾的利器。演唱者對作品把握越深刻,情感體會越深入,才能夠更加感染觀眾。這就需要演唱者在表演前做足功課,在不斷反復的視唱練習中,對作品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感受其中的情緒變化,并且運用自己的歌聲和表演將這種起伏表現(xiàn)出來,流露真情實感,直擊觀眾的內心。此外,對于歌曲基調的把握必須準確,每個作品都會有其情感基調,情感基調體現(xiàn)的是作品整體的情感走向,有助于從整體上理解作品,并且清晰地表達作品的主體思想。例如《木蘭從軍》這首作品,該作品中情感豐富、變化起伏較大,既有深情親切,又有豪情、焦急,還有依依不舍的情感。這時,把握作品的整體情感基調則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演唱者掌握整個感情線以及轉折點,準確地準時地轉換情感??傊?,聲樂演唱者應當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多多欣賞各種風格類別的作品,在不斷的學習和鍛煉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感知和表達能力,讓每一次的練習與表演都能夠達到情感的真實流露[5]。
三、民族聲樂演唱中情感傳遞應注意的問題
(一)處理好技巧與情感的關系
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先要處理的就是歌唱技巧和情感的關系。兩者作為表現(xiàn)聲樂作品的關鍵要素,缺一不可,并且兩者之間是相互依賴、共同促進和發(fā)展的關系。科學的聲樂表演應當是保證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緊密連接、共同提升的。如果一個表演只強調技巧,忽略情感的表達,那么這個表演必定是沒有靈魂的,無法引起人們的情感共振。而如果表演中過分強調情感的表達,則會顯得表演過于刻意,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聲樂演唱實踐中,必須保證技巧運用與情感表達二者之間的平衡,在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下,技巧的訓練也有助于情感的表達,而情感的帶動也可以幫助演唱者進入理想的聲音狀態(tài),兩者共同促進,達到以聲傳情、寓情于聲的良好效果。
(二)處理好聲音與情感的關系
演唱講究“聲情并茂”,聲音和情感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掌握良好的發(fā)聲技巧和發(fā)聲方式,有利于情感的抒發(fā)。但需要注意的是,發(fā)聲訓練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也是傳遞作品情緒和情感的有力手段,某些特殊情緒是需要通過特殊的發(fā)聲來表現(xiàn)的。在此期間,不能只側重發(fā)聲技巧而忽略情感,因為歌曲的靈魂是情感。聲樂作品表演過程中需要做到用“情”帶“聲”,“聲”為“情”設,兩者并重才可以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6]。
四、結束語
民族聲樂作品演唱中,情感的力量不言而喻。一首作品中的情感的完整表達才代表著作品的完整呈現(xiàn),并且起到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以及加深對聲樂藝術理解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演唱者來說,情感的培養(yǎng)和傳遞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每一次的練習與表演中,認真地理解和學習作品,不斷地增進自身的聲樂技術,在生活點滴之處培養(yǎng)自身的想象力,充實自身的知識,提升作品分析與情感感知能力,并將其投入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際鍛煉中,用不同的作品感染更多的受眾,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1]孫倩文.淺談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251-252.
[2]徐亞楠.淺談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5,10(11):162.
[3]邵瑞.淺談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5,15(06):190.
[4]王貞.論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意義[J].黃河之聲,2015,14(09):38.
[5]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6]黃文杰.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