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武 劉艷
一個班總有幾個“棘手”的學生,小任就是其中之一。
體育課集合,別的同學都在走廊整齊排列,他卻一會兒藏在課桌底下,一會兒在隊伍中蹲下,一會兒往廁所方向跑動。從教室去往田徑場的路程,他一會兒在樓梯上跳躍,一會兒突然停止不動讓后面的同學因慣性撞在他身上,他則順勢推搡前面的同學。我多次提醒、教育他,可他并未改正。為此,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生怕他出現(xiàn)安全問題。
此外,課堂常規(guī)、正常的教學秩序被他打亂,這打斷了我的教學過程,還耽誤了其他學生的練習時間。如果老師有“制動開關”,按下按鈕,就能讓學生由動變成靜,該多好?
我知道,一味壓制、批評他,會讓他對課堂失去興趣甚至厭煩學習,但如果聽之任之又會讓他愈發(fā)不像話。為了找到兩者的平衡,我做了很多嘗試。
一開始,我和他的班主任聯(lián)系,希望她在班級里加強紀律規(guī)范。沒想到,班主任搖頭嘆息:“不只是一個科任老師來反映這個情況。我們也沒法管,他在家從來不寫作業(yè),怎么教育都不聽。和他父母溝通,父母只會打他,效果甚微。我也為這個事煩心呢!”
我要自己尋找“制動開關”。一天,我在書籍《教育漫談》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nèi)粝胧箖和兂擅髦?、賢良、機靈的人,將鞭撻及其他奴隸性的、肉體的懲罰運用于他們的教育中,不是合適的方法;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能偶爾使用。
是的,我不僅要在課上注意他,下課時間也要觀察他。我發(fā)現(xiàn),他總是徘徊在同學周圍看大家玩,無人讓他加入游戲。他給我一種被孤立,很孤獨的感覺。我想起了我的老師曾經(jīng)教導我:如果一個孩子極端鬧騰,你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缺乏關注。
我要肯定他,將他帶入課堂的管理者中來,讓他對課堂具備一定的設想和責任感。上體育課,我讓小任擔任排頭。一開始他扭捏著,踟躕不前,我知道他是在擔心害怕。我說:“老師給你示范一次,放輕松,你可以的。”我示范一次后,讓小任試一次,他便聲音小小的試了一次。我鼓勵他聲音大點:“沒關系,老師永遠在你身后幫助你?!彼绷酥毖常D(zhuǎn)身帶隊伍下樓,這一次他沒有搗亂。
五月的一天,因為突發(fā)情況,我上課耽誤了兩分鐘。我急匆匆跑到教室時,映入我眼簾的是兩路整齊的隊伍,小任在隊伍前以非常標準的立正姿勢站著——猶如一個等待命令、隨時準備出動的戰(zhàn)士。這一刻,我的眼睛有點發(fā)酸。多好的一個孩子啊。
就這樣,隨著一次次的課程推進,再沒有學生反映小任無故打鬧了,同學們玩游戲時也開始帶上小任了。
我想,我或許找到了“制動開關”——走進孩子心中,發(fā)現(xiàn)他的需求,引導其展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確立自我存在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