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諾
現(xiàn)代社會中,一部分人被時間的洪流裹挾,喪失了思考和進步的能力,受困于自己的局限;更有一部分無視限度的人,一心突破,卻因自身無法承受而敗下陣來。我認為,在當下,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限度是尤為重要的。
知限,即知道限度,這是認識自我的要求。羅曼·羅蘭說:“所謂幸福,是在于認清一個人的限度而安于這個限度。”知道自己能力的高低,才能夠?qū)ξ磥碜龀龊侠硪?guī)劃,亦能規(guī)避掉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一點可見于“鐵人”王進喜接受并出色履行工人職責,為國家石油工業(yè)做出的卓然貢獻中;也可見于張桂梅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教書育人崗位,最終有了“桃李滿天下”的豐碩成果中;還可見于京劇演員馬連良根據(jù)自己略微沙啞的嗓音,創(chuàng)造出風格獨特的馬派唱腔中。我們要明確自己的限度,在限度之內(nèi),盡己所能實現(xiàn)自我超越,這是成功的關(guān)鍵。
除此之外,我還認為,“認清一個人的限度而安于這個限度”并不意味著原地踏步。我們不僅要明確限度,還不能停止前進的步伐,要向“極限”靠近。
不受限,是超越自我的前提。一個人生命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創(chuàng)造和突破。正如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一樣,不受限,是對更優(yōu)秀的自我的追尋。當谷愛凌在場上挑戰(zhàn)此前從未成功過的動作時,當屠呦呦在實驗室中研制出青蒿素的那一刻,當中國空間站艙體順利對接的那一秒,他們就突破了原來的界限,并且把新的界限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等待著下一次的突破。他們的突破來自于對界限的明確認知以及一次次不斷向“極限”發(fā)起的挑戰(zhàn)。
知限若是基石,那么不受限則是讓人前進的推手。因此,只知限或只破界都不可取,二者結(jié)合才能走得更遠。這不僅對個人的未來,甚至對整個人類的發(fā)展都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遲子建在《群山之巔》里說:“也許從來就沒有群山之巔,因為群山之上還有彩云,彩云之上還有月亮,月亮背后還有宇宙的塵埃,宇宙的塵埃里,還有凝固的水,燃燒的巖石,和另一個世界莫名的星辰!”你看到了界限,就找準位置,去超越,去創(chuàng)造新的可能。知限但不受限,盡管我們在群山之巔,也要想到更廣闊的宇宙。
【浙江慈溪實驗高級中學】
◆點評
本文提出“知限但不受限”的觀點,把握住了題目的最佳立意。標題以高度凝練的形式概括出認清自身限度和突破個人界限的辯證關(guān)系,富有特色,引人深思。全文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結(jié)構(gòu)十分鮮明,值得效仿。論據(jù)使用充分,語言簡練明快。結(jié)尾引用遲子建在《群山之巔》中富有詩意的表述,強化了文章的觀點,使文章的論證更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