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南方果樹》2023 年第2 期《柑桔輪斑病菌2 個菌株對殺菌劑敏感性的差異分析》(作者劉鳳嬌等)報道,為了篩選出柑桔輪斑病菌的有效防治藥劑,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29 種殺菌劑對分離自重慶的WZ1 菌株及分離自陜西的DS3 菌株的抑制效果,并對2 個菌株的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序列及編碼的氨基酸序列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在29 種藥劑中,咪鮮胺、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氟硅唑和雙胍·咪鮮胺對WZ1和DS3 菌株的有效中濃度(EC50)<0.1 mg/L,抑制作用均強;苯醚甲環(huán)唑·氟唑菌酰胺、丙環(huán)·嘧菌酯、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huán)唑、烯肟·戊唑醇、苯甲·烯肟、吡萘·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氟唑菌酰羥胺·咯菌腈、唑醚·戊唑醇、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戊唑醇對WZ1 和DS3菌株的EC50<1 mg/L,抑制作用較強;DS3 菌株已經(jīng)對甲基硫菌靈和苯菌靈產(chǎn)生了抗藥性,相應的EC50分別為3 596.628 4 和115.555 2 mg/L;DS3 菌株對氟啶胺、抑霉唑,WZ1 菌株對代森錳鋅的敏感性下降較明顯,可能存在抗藥性風險。DS3 菌株β-tubulin 基因第599 位堿基由T 突變?yōu)锳,相應β-tubulin 第200 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變?yōu)槔野彼?,是導致該菌株對甲基硫菌靈和苯菌靈等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產(chǎn)生抗藥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