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鐘巍 周俊輝
胸腔鏡手術是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法,該手術方法創(chuàng)傷小且恢復快。但由于該類手術需要在術中進行組織切除、分離等操作,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環(huán)境下進行[1]。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保證術中麻醉效果是肺癌患者的胸腔鏡手術能夠順利完成的前提。舒芬太尼作為臨床上常用的阿片類鎮(zhèn)痛劑,具有相對較小的不良反應,但該麻醉藥物的使用常復合輔助藥物以降低舒芬太尼的用量[2]。瑞馬唑侖作為一種新型苯二氮類藥物,該藥物用于麻醉起效快且半衰期短,患者恢復較快,持續(xù)輸注能夠無蓄積且不依賴器官代謝,對患者的器官傷害較弱,具有較高的安全性[3]。目前臨床上尚缺乏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應用于胸腔鏡患者的報道[4]。故本研究探討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對胸腔鏡下肺癌手術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肺表面活性蛋白質(zhì)A(surfactant protein A,SP-A)水平的影響,以期為胸腔鏡手術的麻醉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于河南省胸科醫(yī)院行胸腔鏡手術的肺癌患者9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fā)性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完成胸腔鏡手術;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為Ⅱ~Ⅲ級[6];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具有胸科或肺部手術史;②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③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⑤術前接受放化療以及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63.37±3.36)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Ⅱ級31 例,Ⅲ級14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64.39±3.71)歲;ASA 分級:Ⅱ級30 例,Ⅲ級1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兩組患者均需術前12 h 禁食。進入手術室后,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并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指標,確保兩組患者的麻醉深度相同。本研究使用的舒芬太尼由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為H20054256,甲苯磺酸瑞馬唑侖由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為H20190034。對照組采用2~4 mg 咪達唑侖+3~4 μg/kg 舒芬太尼+0.2 mg/kg 依托咪酯+(0.15~0.20)mg/kg 順阿曲庫銨進行配制用于麻醉,配制完成后,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氣管插管并進行機械通氣后,采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100 mL+舒芬太尼(2.5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復合靜脈滴注的方案進行麻醉維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靜脈滴注舒芬太尼時聯(lián)合瑞馬唑侖,以12 mg/(kg·h)的速度給藥進行麻醉誘導,麻醉維持以(1.0~2.0)mg/(kg·h)的速度給藥進行。術中間隔追加順阿曲庫銨。采用鎮(zhèn)痛泵以及止痛藥進行術后鎮(zhèn)痛。
1.3.1 麻醉效果
患者肌松效果良好,切皮時無明顯痛感,手術順利即為麻醉效果優(yōu);患者有輕微不適但未影響手術進行即為麻醉效果良;患者嚴重不適且伴隨有大聲喊叫,呻吟等,需補充鎮(zhèn)靜藥物的情況即為麻醉效果差。麻醉總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7]。
1.3.2 血清學指標
于術前、術后2、12、24 h 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 的速度,離心半徑6.5 cm 的條件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IL-6、PGE2、SP-A 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心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3 量表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8]評估患者術后2、12、24 h 的疼痛情況。滿分為10 分,疼痛程度與評分正相關。采用Ramsay 鎮(zhèn)靜評分[9]評估患者術后2、12、24 h 的鎮(zhèn)靜效果,滿分6 分,鎮(zhèn)靜效果以分值呈正相關。
1.3.4 不良反應
記錄2 組患者是否出現(xiàn)術后嗜睡、呼吸抑制、惡心嘔吐以及低氧血癥等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97.78%與對照組的82.22%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觀察組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呼叫睜眼時間以及拔管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呼叫睜眼時間以及拔管時間比較[(),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spontaneous respiration recovery time,call eye op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in]
表2 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呼叫睜眼時間以及拔管時間比較[(),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spontaneous respiration recovery time,call eye op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in]
不同時間點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的水平比較為:手術前<術后2 h<術后12 h<術后24 h,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兩組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后2、12、24 h 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時間點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的水平比較[(),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L-6,PGE2 and SP-A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ng/L]
表3 不同時間點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的水平比較[(),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L-6,PGE2 and SP-A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ng/L]
術后2、12 h,對照組的VAS 評分均高于于觀察組,且Ramsay 鎮(zhèn)靜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術后2 h、12 h、24 h 的VAS 評分、Ramsay 鎮(zhèn)靜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Ramsay sedation score at 2 h,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score]
表4 術后2 h、12 h、24 h 的VAS 評分、Ramsay 鎮(zhèn)靜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Ramsay sedation score at 2 h,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score]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44%與對照組的17.78%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胸腔鏡手術具有傷口小、危害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同時能夠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及死亡率[10]。麻醉方式的選擇決定手術質(zhì)量的好壞,目前臨床上進行胸腔鏡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案為丙泊酚或咪達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但兩者各有特點[11]。目前,尋求具有更佳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的麻醉藥物是迫切需要突破的問題。瑞馬唑侖作為一種新型超短效鎮(zhèn)靜藥物,能夠通過非特異性組織酶快速水解,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上均具有優(yōu)勢。目前,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在臨床上已應用于無痛腸胃鏡檢查、上消化道內(nèi)鏡、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中,但臨床上尚未對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應用于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報道[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呼叫睜眼時間以及拔管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且術后2 h、12 h,觀察組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Ramsay 鎮(zhèn)靜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的麻醉鎮(zhèn)痛以及鎮(zhèn)靜效果較舒芬太尼單獨使用時佳,且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考慮可能原因為瑞馬唑侖作為γ-氨基丁酸A 型受體激動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對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等影響較小。同時,瑞馬唑侖能夠通過γ-氨基丁酸受體作用以降低神經(jīng)元的興奮,同時還能夠提高組織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保護神經(jīng)細胞,促進患者的恢復[13]。
此外,不同時間點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的水平比較為:手術前<術后2 h<術后12 h<術后24 h,且觀察組手術后2、12、24 h 的血清IL-6、PGE2、SP-A 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考慮原因為:胸腔鏡手術過程中,外部刺激如疼痛、創(chuàng)傷等因素促進前列腺素內(nèi)氧化酶還原酶的活性的提高,使得機體發(fā)生炎癥級聯(lián)反應,炎癥因子表達過量,從而提高IL-6 的水平。而瑞馬唑侖能夠減輕炎癥反應,抑制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進而減少IL-6 的水平[14]。且瑞馬唑侖的鎮(zhèn)痛效果主要是通過麻醉神經(jīng)以阻斷神經(jīng)遞質(zhì)傳遞起到作用的,因此使用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能夠減少PGE2 等疼痛介質(zhì)對外周神經(jīng)末梢的刺激?;颊邍g期的鎮(zhèn)痛效果與其術后的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瑞馬唑侖通過提升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抑制術中出現(xiàn)的炎癥反應從而減輕患者的肺部損傷[15]。同時,瑞馬唑侖與丙泊酚相比,對呼吸的抑制較輕,呼吸循環(huán)抑制輕微,對肺部的損傷較小,因而使用瑞馬唑侖進行麻醉后,SP-A 的表達水平較低[16]。
綜上所述,瑞馬唑侖聯(lián)合舒芬太尼應用于胸腔鏡肺癌患者手術的麻醉能夠提高麻醉效果,增強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降低IL-6、PGE2、SP-A 水平,并且具有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