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肺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1]。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肺癌患者近80 萬人,而死亡患者數(shù)量>60 萬人[2]。肺癌的科學治療對于患者健康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種,具有病情進展快、預后差等特點。本文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小細胞肺癌患者34 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安羅替尼的臨床三線治療情況,分析總結其實際應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小細胞肺癌患者34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45~76 歲,平均年齡(58.24±6.62)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均經(jīng)細胞學或病理學診斷確認為小細胞肺癌;患者經(jīng)二線化療后,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動態(tài)評分<2 分,疾病進展,進入三線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且意識清晰、精神正常、理解與表達能力正常,自愿參與本次實驗研究。
1.2.2 排除標準 未確診惡性腫瘤的患者;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合并出血或潛在出血風險的患者;合并其他嚴重伴隨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安羅替尼三線治療??诜}酸安羅替尼膠囊(商品名:??删S,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規(guī)格:12 mg),給藥劑量為1 次/d,12 mg/次。連續(xù)給藥14 d 后,停藥7 d,將21 d 作為1 個用藥周期。每2個周期進行1次療效評估。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NSE水平、KPS 評分、體重,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生存情況以及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1 NSE 水平、KPS 評分、體重 NSE 的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其正常參考范圍為0~17.5 μg/L,其檢測水平越高,患者的TNM 分期越高、預后越差。應用KPS評分及體重變化評估患者生存質量,KPS 評分的變化程度≤10 分,體重變化程度≤1 kg,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穩(wěn)定;KPS 評分升高程度>10 分,體重增加程度>1 kg,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改善;而KPS 評分下降程度>10 分,體重下降程度>1 kg,則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降低。
1.4.2 臨床治療效果 參照RECIST1.1 標準進行評價[3],其中患者靶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病理淋巴結的短徑縮短到10 mm 以下的情況記為完全緩解(CR);患者的靶病灶長徑之和比基線水平>30%的情況記為部分緩解(PR);患者的靶病灶直徑之和相對增加量>20%的情況記為疾病進展(PD);患者的靶病灶改變程度介于PR 與PD 之間的情況記為病情穩(wěn)定(SD)。ORR=(CR+PR)/總例數(shù)×100%;DCR=(CR+PR+SD)/總例數(shù)×100%。
1.4.3 生存情況 以2021 年2 月為末次隨訪期限,對患者的OS 及PFS 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
1.4.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按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制定的常見毒性反應評價標準對其進行分級,分為0、Ⅰ、Ⅱ、Ⅲ、Ⅳ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評價指標比較 患者治療后NSE(23.87±3.14)μg/L 顯著低于治療前的(37.28±4.23)μ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KPS 評分為(65.18±5.51)分、體重為(54.29±4.20)kg,與治療前的(66.38±5.22)分、(55.11±4.98)k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評價指標比較(,n=34)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評價指標比較(,n=34)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2 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情況分析 34 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CR 0 例,PR 2 例,SD 22 例,PD 10 例,ORR 為5.88%(2/34),DCR 為70.59%(24/34)。經(jīng)隨訪,患者的PFS 為3.37~4.68 個月,中位PFS 為4.36 個月;OS 為6.40~8.42 個月,中位OS 為7.33 個月。
2.3 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34 例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腹瀉、渾身乏力、高血壓、皮疹、肝功能異常、貧血等不良反應,其中,分級在Ⅲ~Ⅳ級之間的有1 例腹瀉、1 例貧血和2 例高血壓,發(fā)生率為11.76%。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n(%),n=34]
小細胞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一種肺癌,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的占比約為15%[4],其不僅自然病程短、進展快,早期即可發(fā)生轉移,且復發(fā)率高,預后效果差[5],關于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重點。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小細胞肺癌對早期放化療有較高的敏感性[6],但是一旦產(chǎn)生耐藥性后,再進行治療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目前抗血管生存的靶向治療方法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中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7]。安羅替尼是一種多靶點抗血管藥物,由我國自主研發(fā)[8],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且治療效果獲得了很大的認可,為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其治療機制在于,新生血管是腫瘤生長不可獲取的組成部分,抗血管生存藥物可以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發(fā)揮較強的抑制作用[9];同時,其還可以通過對參與腫瘤血管生成的其他信號通路、介導多條信號通路的c-kit 發(fā)揮強烈抑制作用,進而達到治療效果[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NSE 水平明顯下降,整體生活質量穩(wěn)定,雖然治療的ORR 僅為5.88%(2/34),但DCR 可達70.59%(24/34),生存時間也相對比較理想。劉曉文[11]的研究對比了安羅替尼與安慰劑治療小細胞肺癌的結果,提示安羅替尼效果明顯更優(yōu),生存時間更長。本次研究與其結論具有一致性。在安全性方面,本文僅有4 例患者的不良反應分級為Ⅲ~Ⅳ級,這多與患者的體質有關,經(jīng)對癥治療即可好轉??傮w安全性比較好,但需要做好長期監(jiān)測,避免發(fā)生出血的情況[12]。
綜上所述,安羅替尼三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能佳,治療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