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故事劇也可以成為傳播正能量、和諧社會關系的良好手段。這一藝術形式應該引起到我們的關注。大型原創(chuàng)主題故事劇集《聽故事·見江西》就是這樣一部反映贛鄱大地上的兒女以赤誠、堅韌、熱愛和奉獻書寫的時代之歌。故事劇集摘選了十一個故事原型,經過創(chuàng)作者的采風、訪談、編寫、排演呈現(xiàn)在舞臺上。《井岡兒女》《誰是邱娥國》《跨越》《泉心全意》《陶溪川的故事》等描摹了十一種人間冷暖,塑造了十一種人間至情,代表了十一種人間煙火,展示了一個個充滿人性的活生生的形象,反映出生活在贛鄱大地上的江西人民樸素真摯、樂于奉獻、奮斗拼搏的精神風貌和時代形象。
采用主題故事的形式是這臺故事劇集最大的特點。這些主題故事劇短小精悍,通過十五至二十分鐘的短劇形式濃縮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線索,糅進故事矛盾和人物情感,借助故事劇、話劇、音樂劇、輕喜劇等體裁進行呈現(xiàn),綜合運用舞臺表演、音樂、舞蹈、燈光舞美等形式進行敘事的鋪陳和表達,以虛實結合、倒敘、穿插敘事、反襯等藝術手法為劇集的敘事增添了分量很重的華彩,增加故事劇的觀賞性。
劇中,主創(chuàng)人員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豐富舞臺敘事效果。首先,伴隨著故事的展開,萍鄉(xiāng)采茶戲、萍鄉(xiāng)春鑼、南昌道情、九江鋤山鼓等民間文藝元素,出現(xiàn)在劇中人物的生活情境中,呈現(xiàn)出江西地域文藝的多樣性和人民性。其次,故事劇采用了多元的敘事手段,《未完待續(xù)》中的芭蕾舞、《又見炊煙》里的歌舞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敘事的舞臺效果。最后,劇中的舞美簡潔又富于變化。舞臺中央可以實現(xiàn)360°旋轉的大斜坡裝置,時而橫置于舞臺后區(qū),表示劇中人攀爬的山坡、艱難行走的泥濘山路;時而豎擺于舞臺中央,由臺唇向臺后的延伸是愛的殿堂、由臺后向臺唇的停擺是忙碌的愛心廚房,既達到了實用的目的,又形成了靈活多變的舞臺效果。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