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 王艷
目的:探討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基礎護理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山東省臨沂衛(wèi)生學校2020級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1班為對照組(n=48),2班為實驗組(n=50)。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實驗組采用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授課。教學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技能考核,并采用自制問卷的方法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技能考核平均成績?yōu)椋?2.21±3.101)分,對照組為(89.63±2.736)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T=4.3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護生對所實施的教學方法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中職基礎護理實訓課中,應用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護生技能水平,有效內化理論知識,深化對護理崗位和工作過程的總體認識,有利于提升護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的或者貼近實際的情景和機會,在情景中呈現(xiàn)和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體驗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護理實訓課是實習之前最后一環(huán)提升學生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實訓課的應用,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從而內化掌握基礎護理操作的精髓和實質,并以此強化護生的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哀傷觀念和臨床評判性思維能力。因此,本研究嘗試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方法,探索具體實施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以便護生在實習后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臨沂衛(wèi)生學校2020級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1班為實驗組(n=48),2班為對照組(n=50)。兩組學生均為中考應屆畢業(yè)生,所學課程一致,所用教材、進度及學習內容相同,由同一教師團隊授課,于第3、第4學期開展授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理論“講授—規(guī)范示教—學生回示—糾錯指正—練習指導—抽測考核與評價—課余練習”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課程結束后由兩位授課教師對學生逐個技能操作考核。
實驗組采用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下面以“青霉素過敏試驗法”為例,實施過程如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通過集體備課,設計教學教案,編寫綜合實訓案例;將預習任務單和相關學習資源如青霉素過敏試驗法操作視頻、操作規(guī)范與標準等提前1周發(fā)布至教學平臺。
學生準備:學生根據課前學習任務清單,通過觀看教師上傳教學平臺的相關資料或自行查閱資料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和學習與青霉素過敏試驗法相關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案例任務共同總結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根據案例要求撰寫操作腳本,在開放實訓室內小組進行模擬演練。
環(huán)境準備:教師在學校護理實訓中心理實一體化教室授課。
(2)授課過程
正衣冠,師生共樹儀表之禮。上課即上班,教師和學生共同按照護士上班儀容儀表規(guī)定著裝,戴護士表、簽字筆,形成護理工作氛圍,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
案例任務驅動,導入授課內容。教師通過情景案例展示,引出任務,明確要求和目標。“青霉素過敏試驗法”的案例任務為:任務一,為任務實施做好充分準備;任務二,準確配置青霉素藥物過敏試驗;任務三,患者正確實施皮內注射;任務四,客觀判斷青霉素藥物過敏試驗結果。
小組展示,合作探究。護生即護士,模擬患者即病人,在理實一體化教室內,展示小組按照任務要求,分工、分角色完成工作任務。其他小組分別從準備是否充分、操作是否規(guī)范、溝通是否有效,患者是否安全滿意,護士是否安全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填寫操作展示評價表。
自我點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評價者即為臨床護理質控者,任務完成后,進行自我點評、小組點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指出展示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再次梳理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重點示教,化解難題。根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進行示教,學生再次進行組內討論,改正與完善。
清點用物,模擬練習。教室即病房,學生在模擬病房內模擬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的物品交接班制度、病人交接班制度,以小組為單位熟悉案例、檢查清點練習用物并登記后,進行情景模擬訓練,授課教師與實訓指導教師巡回指導。練習結束后,再次清點用物進行登記,保持實訓室整潔與安全方可離開。
操作考核。課程結束后由兩位以上授課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技能操作考核。
(3)課后與拓展
學生書寫實訓報告和心得體會,進行總結反思,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訓室內繼續(xù)練習,鞏固所學。
學生以南丁格爾救護社團為依托,參加校外實踐活動,進行社區(qū)衛(wèi)生與健康宣教。
課程結束后,進入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進行臨床見習。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為主線,將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需具備的綜合能力融入體驗式教學過程,學生是主體,是體驗者,教師在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中引導和啟發(fā),同時注重精益求精、哀傷觀念、溝通能力、團結協(xié)作、臨床思維能力等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
1.3 效果評價
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教學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發(fā)放案例,考核內容為過敏試驗法皮內注射操作,操作時間5分鐘,滿分100分,由至少兩名教師共同評分,取成績的平均值為考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績。
學生對實訓課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兩組學生以不記名方式進行教學滿意度評價,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級評分法,最終共發(fā)放問卷98份,收回98份,有效問卷98份,回收率100% ,問卷有效率100%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組對實訓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對比分析(見表1)
3 討論
3.1 開展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實訓課可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技能操作的掌握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教育部發(fā)布《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并在《教育部關于職業(yè)院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50%以上。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實訓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成為職業(yè)院校教師值得探討的話題。體驗式學習是一個體驗循環(huán)過程: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行動實驗和具體體驗。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上課即上班、教室即病房、護生即護士、學生即患者、評價者即為臨床護理質控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氛圍,使他們在學習理論和技能的同時感知護理職業(yè)精神,學會與患者溝通交流,體會到尊重和關愛對患者的意義,同時也培養(yǎng)了規(guī)范意識、責任安全意識和臨床思維,實現(xiàn)了“病房—課堂”的有效銜接,為以后走上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3.2 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護理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過程的總體認識,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學生在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學習過程中,提前感知臨床護理工作過程,意識護理崗位能力要求的多面性。學生通過感受護士儀表儀態(tài)的標準和交接班制度的嚴謹性,提升執(zhí)行力和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精益求精、嚴謹求是的工作作風。同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任務,實施任務過程中學會團結協(xié)作,培養(yǎng)自我學習能力和臨床思維。教學案例腳本不僅設置護士、病人、患者家屬等角色,還設置一些障礙或突發(fā)狀況,如藥物過敏試驗法中,設置如患者和家屬認為以前做過青霉素皮試陰性,不配合本次過敏試驗,如患者要按壓注射部位和在觀察期內要求外出等,既考查了學生的溝通交流和評判性思維能力,也提高了人文關懷意識。
3.3 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在體驗式教學氛圍中學習興趣高漲、主動性強,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分析案例和模擬演練。課中,學生是演員,是考官,是裁判。通過角色扮演展示,相互評價,學生大膽質疑和勇于嘗試的品格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得以激發(fā),逐漸形成臨床護理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進入社區(q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職業(yè)成就感。
3.4 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開展體驗式教學,對護理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教師首先要規(guī)范自身的課堂行為,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護理職業(yè)的敬畏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其次教學需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能夠進行教學設計、學會案例與腳本撰寫;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經常深入到臨床一線,及時了解護理崗位新技術、新動態(tài),為課堂教學提供貼合臨床的案例和素材,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應用基于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的體驗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護生技能水平,內化理論知識,提升護生綜合素養(yǎng),為以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教學團隊將繼續(xù)探索和嘗試,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優(yōu)化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護理一線提供高水平、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本文系臨沂市2021年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SZJ2021015。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