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時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已成為當前主流的教學模式之一。從傳統(tǒng)教學方式轉變?yōu)榫€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專業(yè)特點和課程特點,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優(yōu)化。因此,文章以工程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梳理了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特點、培養(yǎng)目標、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現狀和問題,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優(yōu)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綜合運用能力,形成了“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教學效果。
關鍵詞: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施工組織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1-0065-04
作者簡介:龔宇?。?996—),女,碩士,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教學。
2019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積極發(fā)展“互聯網+教育”,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中也提到,要“深化教育改革”“發(fā)展素質教育”“發(fā)揮在線教育優(yōu)勢”等。這意味教學改革的步伐不能停止,在信息化技術浪潮推動下教學改革應有新的發(fā)展道路。
研究表明,施工組織設計課程改革探索應從多維立體化教學視角出發(fā),如豐富完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重視施工現場教學,注重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等[1]。此外,應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社會需求等教學目的融入教學設計中,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教學相長[2]。在課程教學中除了完成知識教授,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3]。因此,針對工程類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除了在線下教學中采用板書加多媒體的手段,結合實際項目、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完成知識傳授外,還應建立線上師生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網絡課程等豐富學習資源[4]?;谝陨夏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應運而生。但在教學模式改革實踐中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別是針對具體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進行問題解決和教學模式優(yōu)化十分有必要?;谑┕そM織設計課程的特點、培養(yǎng)目標、教學現狀和問題,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將項目式教學融入課程,形成“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模式,并進行了實踐,相關經驗可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變革提供參考。
一、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
該課程主要是面向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建筑工程類專業(yè)的一門政策性、實踐性、綜合性、發(fā)展性很強的專業(yè)必修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運用、研究能力的重要課程,對學生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具有支撐性作用。這門課程與前期的一些專業(yè)基礎課相關度高,涉及的內容多,知識覆蓋面廣,知識點多,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整合知識的基本能力,能綜合運用相關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工程中施工組織問題,完成合理的進度計劃編制及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編制,形成系統(tǒng)的管理思維,成為滿足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建筑行業(yè)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二、施工組織設計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
將超星平臺、中國慕課網、云課堂等線上平臺與線下教師授課相結合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線上線下融合不足
對于學生來說,線上學習無人監(jiān)督,許多學生僅僅是圖完成任務;并且線上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交流氛圍難以營造,學生在線學習時產生問題也沒辦法立刻得到解決,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可能就喪失了對該問題的興趣,導致學生難以將線上學習成果融入線下學習當中。而教師在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一堂課的線上與線下教學內容的對應性,忽視線上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效果,使得線上與線下教學分離。
(二)教學過程忽略社會需求
施工組織設計課是一門理論加實踐一體的課程,旨在培養(yǎng)行業(yè)、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人才,但現實卻是其課程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社會對人才能力、技能、素質等方面的需求,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課程學習中乃至課程學習完后對自己畢業(yè)后如何匹配企業(yè)、匹配社會的認知模糊。從教學實際情況看,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目標都是通過考試,這樣的認知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社會需求信息傳遞的忽視息息相關。這門課理論文字和計算頗多,對于計算部分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反復練習,教師往往苦于教學課時短,難以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之余加入課程思政,教學和育人不能并齊,導致部分教師不得已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社會需求方面的教育。
(三)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夠
課堂上以教師講知識為主導的教學現象在該課程中仍普遍,而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F在大多數學生自主性、控制力較差,而且個性較強,學習有情緒化表現,課堂上可能只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積極對待,特別是在學習施工組織相關原理性知識時,學生頓感疲憊,難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四)學生線上自主性差
通過對本校工程管理專業(yè)4個班級120個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學生線上學習參與度不高,僅33.3%的學生會經常在課前或課后觀看線上學習資源,51.7%的學生在課堂上沒聽懂的情況下會觀看線上學習資源,15%的學生不會或不知道觀看相關的線上資源。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生不喜歡課程,而是其課后沒辦法很好地約束自己,自律性較差,加上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學生難以自主參與到線上學習中。僅靠課堂上的時間快速接受知識,課后又缺乏對知識的回顧和思考,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速度過快,一周過后,再問起上次課程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就印象模糊,甚至毫無印象。
三、“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模式
目前教學改革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千秋。但受專業(yè)性質、學生水平、知識積累程度、課程內容及體系等多方面限制,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針對以上組織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問題,本研究對原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優(yōu)化,以學生為中心,融入項目式教學和以賽促學的方法。整體設計思路如表1所示。
(一)線下基本知識傳遞
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師講生聽”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知識點匹配合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緒論部分引入優(yōu)秀的工程建造案例,最好是學生知悉或優(yōu)秀的工程,比如上海中心大廈,讓學生知道任何平地而起的工程都離不開專業(yè)的施工組織與管理,明確本課程的重要性,也能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第二、三、四章涉及施工組織原理和計算,是施工組織的重要理論知識,要求學生記憶并理解,因此可采用課前回顧舊知識,引導、講授學習新知識和練習、應用知識的模式,針對專業(yè)術語和計算公式,強調理解性記憶,理解了才能去思考去運用與研究。第五、六、七章以文字性知識例如標準規(guī)范等為主,單靠教師講授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可采用回顧、引導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翻轉課堂模式,重構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相關知識的吸收和內化。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調動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是個重要問題,解決方法可從制訂規(guī)則和溫故而知新兩方面著手。當規(guī)則缺乏時,人往往懶散、不在意,因此采用“懲獎共行”的制度模式,設立課程活動參與中的主動與被動的標準,主動參與加分,被動參與不加分,學生對于任何一門課程的分數都是很看重的,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分數是硬貨通幣,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溫故而知新,任何知識都不是一遍就可以印象深刻的,需要不斷溫習,這里的溫故并不是簡單地重復記憶,而是要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思考和延伸,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知識,通過課前回顧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促進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建立。
(二)巧用線上學習資源
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基本工具,正確引導學生對手機的應用,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積極性。本課程利用線上平臺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空中對話”,巧用線上學習資源與線下融合教學,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移動化、個性化的全面學習環(huán)境。線上平臺主要為超星平臺,選擇該平臺原因如下:1. 便利。學生可以用手機端隨時完成相關任務并且獲得分數,還能查看自己目前的分數,讓學生有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2. 資源豐富靈活。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包括學習方法、目標、重難點、課程視頻、課件、拓展閱讀、作業(yè)、課程任務等,學生想學就可以進去查找自己所需,網絡課程完成預習、復習、拓展、討論、答疑解惑等。線上平臺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本課程難以植入思政元素的問題,通過在線上平臺提前上傳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或視頻,比如超級工程、火神山、雷神山、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案例、施工質量管理案例、施工環(huán)境管理案例等,引導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科技報國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意識、職業(yè)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3. 數據化。超星平臺可以生成課堂報告,統(tǒng)計出學生的學情和成績。
線上教學需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一是要注意分解上傳學習資源,盡量保證與每堂課的內容相對應,方便學生課前課后瀏覽與學習,如果資源與課程內容不匹配,可能會增加學生線上學習的負擔。在挑選學習資源時可以融入該專業(yè)職業(yè)證書考試相關知識內容,如一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考試中需要掌握的施工組織與管理相關的知識點,因為職業(yè)證書考取也是學生非常重視的一點。二是超星平臺的應用。學生總成績有一半的分數都將在這個平臺上獲得,學生自然比較重視。三是要充分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習變得輕松,不能單純?yōu)榱送瓿扇蝿詹艆⑴c進來,線上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尤為重要。除了常規(guī)的慕課內容、課件分享、課堂互動、作業(yè)發(fā)布等功能應用外,還要重視話題討論的應用。教師會在平臺上發(fā)布一些帖子,以課程相關的具有思考或探討性的內容為主,也可適當發(fā)布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習或者生活方面的帖子,不但學生可以通過回帖加分,教師也可以根據回帖的內容或被點贊排名等不同方式給予學生加分。很多學生形成習慣后,也會主動發(fā)帖,分享知識的總結歸納以及學習方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三)以實際項目驅動知識的運用
從大多數學生就業(yè)情況看,很多學生畢業(yè)后不能夠很好地與實際社會接軌,缺少對所學知識的探索與應用。課程知識都是成體系的,學生能否將整個課程的知識體系貫穿建立起來,是衡量學生對本課程理解程度標準之一,而學生一旦能夠將整個體系摸清楚并運用起來,將是一個質的升華。這期間需要教師提供一個平臺或者背景,將工程實際問題拿到課堂來討論。因此本門課程針對這種情況,采用項目式教學法,通過校企合作,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進行小組任務化設計,保持理論與實踐一體化[5]。起初跟傳統(tǒng)課程設計一樣,在期末以一次大任務形式完成整個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但是實踐證明,學生到了期末,前面的知識已然生疏,不能達到最初預期的綜合應用的效果。為此,教師做了部分調整,要求學生以實際工程為背景,4~5人小組為單位,完成部分知識點學習后,對應完成該階段的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任務,如學完網絡計劃技術后,學生就可相應編制實際工程的網絡進度計劃,及時運用所學知識,使學生將知識運用方法掌握牢固。
(四)以賽促學
第二課堂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該課程在學期末會組織以“工期優(yōu)化”為主題的學科競賽,作為第二課堂教學。為提高學生對第二課堂的參與度,可設置一些激勵措施,一是進入決賽環(huán)節(jié)的小組可獲得課程額外加分;二是參與比賽的小組均可得到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三是比賽第一名未來有機會獲得就業(yè)推薦。實踐表明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報名參賽的學生隊伍數量遠超計劃數量。通過組織學科競賽不僅讓學生將本課程學得更加深入、系統(tǒng),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自我、展現自我的平臺。本學科競賽的設計環(huán)節(jié)相對簡單,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積極學習的信心。
四、結語
“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模式是考慮工程專業(yè)學生主體地位、“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針對不同章節(jié)內容匹配合適的線下教學方法,完善線上學習資源,并與線下內容對應,融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制訂“懲獎共行”的制度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參與度和主動性;以結果為導向,從社會需求出發(fā),采用實際工程項目為背景制訂課程任務,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施工組織設計相關知識,最后通過學科競賽實現第二課堂教學。
“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線上線下+項目式+以賽促學”多元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等,實現應用型工程類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熊群英. 施工組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多維立體化教學視角[J]. 中國教育學刊,2017(S1):140-142.
[2] 馮改榮. 基于OBE理念的項目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 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20(02):186-187.
[3] 翟穎. TBL教學法在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訓中的應用[J]. 建材與裝飾,2020(18):132-133.
[4] 劉蝶,包毅豪,徐夢蝶,等. 基于“互聯網+”的《施工組織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及評價研究[J]. 磚瓦,2021(09):217-218.
[5] 蔣琳. 《建筑施工組織》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J]. 房地產世界,2021(14):22-24.
(薦稿人:江文,四川農業(yè)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