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淺
前幾天,朋友說了她父親被騙的經(jīng)歷:老爺子散步時撿到一張中獎卡片,上邊寫中了二等獎兩萬塊,老爺子打電話過去咨詢,結(jié)果被對方以“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wù)”為由騙走好幾千。老爺子十分懊惱,直罵自己“蠢死了”。
朋友雖然安慰老爺子 “權(quán)當(dāng)破財免災(zāi)”,但內(nèi)心深處也不免納悶:這還是那個帶著自己一起看《今日說法》《法治在線》,對各路騙局指點江山,對受騙者們怒其不爭的父親么?她懷疑老爺子因為“崇高的納稅覺悟”把智商給擠下線了。
我偷偷想,也許就是因為一時貪婪犯了傻呢?但表面我還得附和:對,一定是叔叔覺悟太高,才上當(dāng)了。不是我厚道,而是人類的“蠢言蠢行”太多,輪到誰都不奇怪。
大家肯定也聽過,為了求子,有人吃匪夷所思的食物;為了自家小區(qū)被劃入重點學(xué)區(qū),有業(yè)主組團花重金找“大師”做法;相信打牌時坐在某個方位更容易贏的人像春天的櫻花那么多……別笑,即使到了21世紀(jì),還有人相信孕婦肚子的形狀和寶寶的性別有直接關(guān)系。
更有意思的是,干傻事的概率并不取決于智商高低。一位哲學(xué)教授曾說,不管一個人如何聰明,教育程度如何高,或者有何等卓越的批判精神,也不能逃過犯傻的時刻。
我曾經(jīng)看到一則新聞,說弟弟被網(wǎng)戀對象騙了四萬塊,姐姐得知后,痛斥弟弟蠢到了家,決定親自討回這筆錢。她微信加上騙子后,騙子假稱自己是女網(wǎng)友的媽媽,對女兒的行為很失望,肯定會還錢,但最終卻以“賬戶凍結(jié)、需充值解卡”等名義,又騙走姐姐十一萬。有網(wǎng)友嘲笑當(dāng)事人:自以為聰明的女人更容易辦蠢事。但咱們寬容點想,騙子畢竟是“專業(yè)人士”,普通人栽了也是情理之中,人家的目標(biāo)對象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呀。
就連我這種偵探小說愛好者,也曾被騙過。前幾年,我在火車站遇到一個求助的母親,她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兒,說錢包丟了,問我能不能借她十塊錢買幾個包子。我?guī)缀鯖]有猶豫就打開了錢包,可是很快就發(fā)現(xiàn)她和別的旅客說了同樣的話,才大悟?qū)Ψ绞球_子。
我在朋友群里無意中提起來,一個哥們兒笑話我太蠢了,能被這種小伎倆騙到。但我沒有懊惱,反而覺得騙子不該這樣行騙,因為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上過當(dāng)?shù)娜藭o比謹(jǐn)慎,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可能得不到幫助。
世界就這么湊巧,那個嘲笑過我的哥們兒,去年出差丟了包。一個人茫茫然站在陌生的城市里,跟路人借錢、借手機無果,最后走了很長的路,找到派出所跟民警求助,才算吃到了那天第一口湯面條。他回來跟大家哀嘆“社會冷漠”“差點兒在街上哭出來”的時候,我不禁想:有時候,“愚蠢”的同理心,是呵護善良的最后一道防線。也許,眼前低眉臊眼的中年人,真的不是個騙子,真的是個丟了錢包的倒霉蛋兒呢?
所以,遇到別人智商下線的案例,請不要嘲笑,否則不僅會讓你看起來很自大,還可能熄滅了更多人內(nèi)心深處那善意包容的小火苗,說不定,下一個犯傻的就是你呢?擁有世界上最聰明大腦的愛因斯坦都說,世上只存在兩件永恒的事情:宇宙和人類的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