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欣 李建道 林 皕
在招募更多無償獻血者加入單采血小板隊伍的同時,有效降低獻血前檢測的不合格率,對于保留獻血者、降低采集成本、避免獻血者流失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2020—2021年溫州地區(qū)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的血液初篩結果進行調查,分析其不合格原因,探討相應對策,為提高血液初篩的合格率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溫州地區(qū)2020—2021年單采血小板獻血者18 787人,其中男16 409人,女2 378人,均經(jīng)健康征詢且體檢合格。
1.2 檢測方法 抽取靜脈血2 mL,使用Sysmex XS-1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PLT計數(shù)、WBC計數(shù)、紅細胞壓積(HCT)、Hb含量;Reflotron Plus/Sprint干式生化分析儀,采用干化學法測定ALT水平,檢測試劑來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膠體金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螺旋體抗體(TP-Ab),檢測試劑為TP-HBsAg聯(lián)合檢測試劑(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全血樣本離心后目測有無乳糜血。檢測流程均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
1.3 判定標準 根據(jù)《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9版)》的要求,確定結果判定標準。正常范圍:PLT計數(shù)(150~<450)×109/L,WBC計數(shù)(3.5~10)×109/L,HCT≥0.36,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ALT≤50 U/L,HBsAg陰性,TP-Ab陰性,血漿外觀呈淡黃色、透亮。檢測結果在各項指標正常范圍內,判定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Hb/HCT表示Hb與HCT至少1項不合格。
2.1 不同年度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表1) 18 787名獻血者中血液初篩不合格率11.9%,2020年高于2021年(存在不合格1人次中含多個檢測項目不合格的情況)。各檢測項目的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為ALT、乳糜血、WBC計數(shù)、Hb/HCT、PLT計數(shù)、HBsAg、TP-Ab。
表1 不同年度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 [人次(%)]
2.2 不同性別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表2) 男性血液初篩不合格率低于女性。男性ALT、乳糜血、PLT計數(shù)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女性Hb/HCT不合格率高于男性,WBC計數(shù)、HBsAg、TP-Ab不合格率男女接近。
表2 不同性別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 [人次(%)]
2.3 不同獻血次數(shù)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表3) 首次獻血者血液初篩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獻血者,各檢測項目的不合格率首次獻血者均高于再次獻血者。
表3 不同獻血次數(shù)血液初篩不合格類型分布 [人次(%)]
本文結果發(fā)現(xiàn),溫州地區(qū)2020—2021年單采血小板獻血者中血液初篩不合格率為11.9%,2020年偏高。溫州地區(qū)2016年血液初篩不合格率高達27.67%[1],近幾年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與血站加大了單采血小板的宣傳招募力度,有效推進固定成分獻血者隊伍建設,強化獻血者科學、安全獻血的意識,使其主動進行健康管理,自覺摒棄高危行為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檢測項目中ALT異常、乳糜血和WBC計數(shù)異常是導致血液初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與杭州[2]、深圳[3]等地的報道一致。ALT異常除肝膽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外,主要與睡眠不足、飲酒、劇烈運動、肥胖等有關。乳糜血主要與飲食油膩和高脂血癥有關。WBC計數(shù)異常則多見于病毒或細菌感染,也可見于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后。這三項指標不合格率高,可能與本站當前預約捐獻模式下部分獻血者是提前一天或當天臨時預約,未做好獻血前準備而倉促獻血導致[4]。
男性獻血者以ALT異常和乳糜血不合格為主,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可能與男性工作強度大易疲勞,或有熬夜、飲酒、喜食油膩等不良習慣有關。男性獻血者PLT計數(shù)不合格率也高于女性,可能與其自身生理水平相關,也有可能與其服用了阿司匹林、利福平等影響血小板代謝和功能的藥物有關。女性獻血者以Hb/HCT不合格為主,不合格率高于男性,原因可能與女性每個月有生理性失血,以及部分女性過度控制體重,飲食不均衡,對蛋白質攝入不足有關。WBC計數(shù)、HBsAg、TP-Ab不合格率男女間接近。
首次獻血者初篩不合格率顯著高于再次獻血者,各檢測項目的不合格率首次獻血者均高于再次獻血者,且血液傳染性指標HBsAg和TP-Ab陽性全部來自首次獻血者。相對于首次獻血者,再次獻血者接受過安全、科學獻血的宣傳教育,能在獻血前更好的自我排查和調整,從而使再次獻血初篩合格的概率和血液安全性明顯提高。
在今后的宣傳招募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提高血液初篩的合格率。① 加大單采血小板的宣傳招募力度,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提升市民對科學和安全獻血知識的知曉度。② 建立健全單采血小板捐獻預約機制,鼓勵獻血者提早預約,便于充分做好獻血前準備。③ 探索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除HBsAg和TP-Ab陽性獻血者被屏蔽外,其余初篩不合格獻血者均為暫緩延期,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幫助獻血者建立自律的生活方式,可提高再次獻血的初篩合格率。如告知獻血者捐獻前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禁飲酒,獻血前兩餐宜飲食清淡,避免攝入高脂高蛋白的食物等。獻血前避免劇烈運動,有炎癥者延期預約獻血等。對女性獻血者,指導其根據(jù)生理周期適當延長獻血間隔時間;適當補充含鐵量高的食物,如豬肝、紅肉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搭配葷素等。④ 加強首次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的宣傳教育,鼓勵血液初篩不合格者經(jīng)過自我調整后再來捐獻,促進其向低危、固定成分獻血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