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胡瑩 王平
白內障、青光眼均屬于臨床常見眼科疾病,兩者可單獨發(fā)生,也可合并發(fā)生,據統(tǒng)計,我國老年眼科疾病中約有12.6%為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疾病發(fā)生率也在不斷上升[1]。臨床上主要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身體機能及承受能力減弱,就會在術前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情緒,導致術中心理應激反應過大,難以保證手術的有效性[2]。美國心理學家貝克在1976 年提出,個體產生的心理障礙主要源于錯誤的認知,要想改善個體的心理障礙情況,應以矯正其錯誤認知為主,即貝克認知療法[3]?;诖?,本研究將貝克認知療法應用于老年性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前護理中,探討對患者術前不良情緒及術中心理應激的影響。
選擇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在醫(yī)院就醫(yī)的70 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診斷后確診為白內障合并青光眼且符合手術指征者;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精神狀態(tài)者;年齡≥60 歲者;單眼發(fā)病者。排除條件: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存在心、腦等器質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而無法耐受手術者;由外傷所致的視力下降者;酒精依賴者;伴惡性腫瘤疾病者。按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5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為66~81 歲,平均72.58±4.28 歲;患病部位:左眼18 例,右眼17 例。觀察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為65~80 歲,平均72.17±4.57 歲;患病部位:左眼19 例,右眼16 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對本研究的目的、意義、風險等均已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1 對照組 術前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情況;向患者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地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貝克認知療法,具體方法如下。
(1)識別自動思維:將貝克認知療法的實施目的、意義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講解,并以舉例的方式幫助患者分析認知、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系。鼓勵患者將自身存在的顧慮、不解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其能主動將負性情緒宣泄出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其負性情緒的來源,很多患者都會擔憂手術風險過大、擔心術后效果不理想等,所以在術前產生害怕、失落等情緒。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認清上述自動性思維對其手術開展及術后康復均有不利影響,甚至還會使手術風險增加,因此需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現(xiàn)實。
(2)識別認知性錯誤:在患者傾訴心中擔憂、疑慮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或者主動詢問不善交流的患者:“在知道自己患病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想法?”“當知道必須要進行手術治療時,心里是怎么想的?”。通過主動溝通,對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進行識別與分析,并針對其錯誤認知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介紹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例,以幫助患者改變原有的錯誤認知。
(3)真實性檢驗:真實性檢驗就是讓患者對自己的自動性思維、錯誤認知進行假設、驗證。大部分患者在術前都會對手術風險、預后等存在擔憂,護理人員應先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后將手術實施的過程、方法、術中注意事項、手術可能會產生的風險及風險把控等情況向患者進行講解,使其對手術有正確的認識。護理人員還要反復對患者強調“若手術風險非常大,醫(yī)生是不會安排手術的”“若手術風險很大,那就不會有這么多患者選擇手術治療了”,通過理論講解、列舉成功病例,讓患者意識到自身消極觀念、錯誤認知、自動性思維都與實際不符,經不起真實性檢驗。
(4)去中心化:患者入院后,在陌生環(huán)境中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覺得自己是家庭的負擔,加上子女可能忙于工作而缺少對老人的關心,患者就會覺得自己非常不幸。護理人員可鼓勵同病房內的病友一起互相交流,發(fā)揮同伴作用降低患者入院后的孤獨感,并與患者家屬溝通,鼓勵其給予患者關懷,讓患者減少胡思亂想。
(1)術前不良情緒:分別于護理前、護理3 d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4]、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對患者術前的焦慮、抑郁情緒程度進行評估,HAMA<7 分為正常,HAMD<8 分為正常,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2)心理應激:分別于入院時、術中10 min對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等進行監(jiān)測并詳細記錄。
(3)認知程度:分別于護理前、護理3 d 后對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對白內障疾病的認知、正確用眼方法的認知、術后滴眼液使用方法認知、術后注意事項的認知四項,各項評分滿分25 分,分值越高則說明認知程度越高[6-7]。
使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前HAMA、HAMD 評分比較(分)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中10 min 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術中10min 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各項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各項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疾病認知程度比較(分)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會令患者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手術治療可以改善其視力情況,有利于其恢復正常生活[8]。但患病者多為老年人,老年患者受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對疾病及手術治療的了解程度及知識接受程度均有限,導致其對手術風險存在過度擔憂,從而術前產生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9]。為改變這一情況,臨床對此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重要內在原因是其對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較低,因未知而恐懼,所以臨床在對患者實施治療時,應輔以相關認知干預,以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10-11]。
本研究顯示,術前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其不良情緒均有所改善,但與護理后的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HAMA、HAMD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10 min,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前會產生負性情緒和應激反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年紀較大,改變生活方式會導致其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加上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手術是較為強烈的應激源,會使患者出現(xiàn)較強的應激反應,并伴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該疾病患者的手術治療雖然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程度的損傷,但是表面麻醉,患者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的,進一步加重了其應激反應和負性心理[12-13]。負性心理的產生會使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生理應激反應,促進交感神經興奮,并增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等,從而使其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本研究觀察組采用貝克認知療法后發(fā)現(xiàn)該方法在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和應激反應上均具有良好作用。究其原因,貝克認知療法認為,患者的負性情緒是在其錯誤認知之后產生的,所以要改善其負性情緒,應從糾正其錯誤認知著手。貝克認知療法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識別自動性思維、識別認知錯誤、真實性檢驗和去中心化等措施,將患者原有的錯誤認知進行糾正,在糾正錯誤認知的過程中,隨著對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不斷增加,并有成功案例為例子,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疾病與手術,增強治療信心,并建立正向循環(huán),明白負性情緒對手術的影響,從而提高其對治療的配合度,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還可減輕其應激反應[14-15]。貝克認知療法通過對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進行識別與修正,可以消除其對手術的顧慮,通過改變其認知,使其認識到負性情緒對手術產生的不良影響,建立了正向循環(huán),在降低其焦慮、抑郁水平的同時,還能使其術前心理壓力減輕,并提高其對手術的配合度,從而以穩(wěn)定、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手術,對患者術中血壓、心率的穩(wěn)定非常有幫助。本研究顯示,對患者實施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貝克認知療法對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具有積極意義?;颊咴谪惪苏J知療法的作用下,不僅使其負性情緒和應激反應減輕,還可促進其對疾病診療路徑的了解,明確疾病的相關知識,糾正以往的錯誤想法與認知,對疾病的知識體系也得到了強化。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不斷向患者講解、介紹手術的注意事項、預期效果、風險等,患者因認知程度提升而減少了對手術治療的顧慮及心理壓力,穩(wěn)定了患者的心理情緒,對其所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使患者的認知體系不斷完善,對白內障疾病、正確用眼方法、術后滴眼液使用方法、術后注意事項等方面均有了較為全面且正確的認知,整體認知水平明顯上升[16-18]。
綜上所述,貝克認知療法對老年性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前不良情緒及心理應激均具有積極影響。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導致結果存在偏差;由于觀察時間較短,貝克認知療法對于患者長期的不良情緒及心理應激是否有影響并未進行研究,日后需加大研究樣本量和延長觀察時間,以提高該方法在老年性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