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玲
根據(jù)2022年最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示,語文課程內(nèi)容仍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這是繼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后,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要求的進一步提高。
議論文是高中寫作的主要文體,其形式為論述,其特點為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由此可見,議論文實質(zhì)上是一種證據(jù)與邏輯相整合的論辯。而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會缺乏嚴謹性與邏輯性,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缺乏。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是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組之一,也是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
一、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議論文教學要求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與呈現(xiàn),仍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緊密結(jié)合,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也同樣圍繞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審美能力以及文化傳承四個方面來呈現(xiàn)。
1.構(gòu)建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知識技能與要求。議論文中,學生語言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能夠準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闡述自身的思想與觀點。尤其在對議論文資料的審讀中,學生需要具備敏感的文字捕捉力,能夠準確提煉資料的主題思想與關鍵詞,從而緊扣主題,明確寫作的核心思想與內(nèi)容。基于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與開展,則要求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實踐,如自主交流、演講、辯論等,來增長學生的語言表達經(jīng)驗,再將其轉(zhuǎn)換成書面表達,從而促進學生議論文寫作中語言的構(gòu)建與應用。
2.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zhì)
構(gòu)建良好的語言能力,除了需要充足的閱讀與語言實踐經(jīng)驗之外,其核心在于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是進行一切學習、決定一切學習成果的關鍵因素。議論文的寫作,不僅是文字的應用與表達,更是作者思維品質(zhì)的展現(xiàn),尤其是邏輯思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則是充分圍繞思維來設置課時?;诖?,在學習任務群引導下,則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發(fā)揮好“證據(jù)與邏輯”“對話與駁詰”等任務群課時的功能,集中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強化學生思維,進而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邏輯性與批判性。
3.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寫作本質(zhì)上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既是關乎到“文學”與“創(chuàng)作”,就離不開一個“美”字。一方面,議論文的“美”并非表面意義上的辭藻之美,而是一種文質(zhì)之美,即豐富的論證素材與精辟的分析完美結(jié)合和排版,既能讓讀者清楚作者的思想觀點,又能具備足夠吸引人的說服力。另一方面,議論文的“美”也在于學生自身所形成的一種審美觀念,在該觀念影響下樹立諸多觀點與論點,從而形成個人主義較強的文風。基于此,在學習任務群中,則要求教師圍繞“審美”目標與“閱讀”版塊做好教學計劃,通過古今經(jīng)典議論文的賞析,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yǎng)。
4.實現(xiàn)優(yōu)秀文化傳承
實現(xiàn)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是語文教學最為深遠的目標。閱讀與寫作本就是文化理解、吸收與傳承的過程。在議論文寫作中,則更傾向于通過大量的論證搜集、閱讀與辨析,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認知與思維,一方面形成多角度的、客觀的思考方式與更加完整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則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的信念感?;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與開展,則要求教師重視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針對性地設立一些傳統(tǒng)文化、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等相關的閱讀、辯論與議論文寫作,從而在提高學生思維與寫作水平的同時,實現(xiàn)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議論文教學建議
“任務群”是一種教學形式,更是一種教學手段,且是一種有機重組的教學手段,即將傳統(tǒng)的課堂設計與安排轉(zhuǎn)換成任務關聯(lián)、循序漸進的任務群組。教學本就是由簡至繁、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任務群的設置是科學的、合理的。而教師應如何更好地發(fā)揮任務群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與資源入手,對目標進行細化,對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重視學生興趣與積極性的調(diào)動,從而構(gòu)建一個有序、科學、合理的任務群形式的課堂。
1.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寫作本就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而議論文寫作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更加枯燥與晦澀。因此,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與參與寫作教學的積極性,是任務群形勢下教學的第一要務。對此,則建議教師可以從情境入手,注重材料閱讀與議論文寫作教學情境的設計,讓學生更具代入感地參與學習任務,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自發(fā)、主動地進入到交流與思辨氛圍中。
2.注重目標的細化
前文中提到過,學習是由簡至繁的,學習任務群中各項任務也是相互串聯(lián)、循序漸進的,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從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時間上,都拉長了戰(zhàn)線,旨在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穩(wěn)固。對此,教師一方面要杜絕“急功”心理,要賦予學生與教學工作更多的耐心,同時也不能在拉長的戰(zhàn)線中重復、機械地教學,而是要將時間用在“刀刃”上,保證每一課時的效率與質(zhì)量;另一方面則建議教師將教學目標細化,設計好每一課時的階段性任務。比如“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引導下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課時如何規(guī)劃,語言、思維、寫作訓練各安排在那一階段等,都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階段性任務安排與目標設計。
3.注重資源的整合
就目前教育發(fā)展程度而言,教學資源是極為豐富的,且資源的利用也十分便捷,而教師所要關注的重點在于資源的篩選與整合,即要將資源合理、高效地運用于教學當中,從而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與目標的達成。因此,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引導下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針對閱讀教學目標與寫作教學目標,教師要做好閱讀資料與寫作資料的整合,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充分汲取語言知識、思維能力以及充足的論據(jù),從豐富的議論文寫作素材中汲取更多論點,從而為教學的開展建立充實的資源依托,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議論文教學思路
1.挖掘教學資源,
整合優(yōu)質(zhì)范文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2019版針對“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設置了針對性的單元內(nèi)容,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整合與提供更多優(yōu)質(zhì)范文。
例如,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包括《勸學》《師說》《拿來主義》《讀書:目的和前提》等古今中外文章,圍繞“學習之道”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同時要求學生準確提煉與掌握作者的思想與態(tài)度,從文章中學習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學習更多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闡述觀點的方法。而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則通過《祝?!贰洞倏棥贰蹲冃斡洝返刃≌f節(jié)選,要求學生在社會的千姿百態(tài)中學會觀察與鑒別,提高分析與判斷能力,形成自身的立場。
這些課文既能輔助學生實現(xiàn)語言與思維的提升,同時也為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提供了不同思路、結(jié)構(gòu)、表達方法的范本,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引導下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重要依托。
2.轉(zhuǎn)換閱讀交流形式,
培養(yǎng)思辨能力
完成范文與資源的挖掘整合后,接下來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為寫作做好輸入準備。基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閱讀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提煉重點與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以高一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圍繞《勸學》《拿來主義》《讀書:目的和前提》三篇古代、近代以及西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議論文來開展群文閱讀。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分別圍繞語言、思維、文化審美與傳承設立三個階段性任務,每一階段任務再分別設置小任務;而在閱讀后的任務設置中,則主要以學生間的自主交流為主,這是形成學生思維、觀念、價值、角度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從單元整體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文章開展群文閱讀與自主交流,能夠在不同思想與觀念中形成強烈的思辨性,同時在任務群組織中循序漸進完成語言、思維與素養(yǎng)的提升,為議論文寫作打好基礎。
3.開展實踐教學,
實現(xiàn)“教學練”合一
實踐性既是新課標的重點要求,也是學習任務群的主要特點之一?!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引導下的議論文寫作實踐教學,可以設置兩大版塊,其一為口語實踐,其二則為書面實踐。語言與思維的學習不能只關注知識性的學習,還需要在實踐中得以應用與呈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教學練”合一。
例如,針對口語實踐,可以通過小組話題討論來訓練基本的表達能力,在思維碰撞中汲取更多觀察、分析問題的角度、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的觀點;可以通過辯論賽來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更為集中的分析與論證,從而強化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批判精神以及思辨能力;還可以通過演講的形式來強化學生的語言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針對書面實踐,則是將學生的交流、辯論與演講轉(zhuǎn)換成書面語言表達形式,更加考驗學生的語言文字感染力與信息資料的整合與運用能力。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體會、理解別人的思想觀念,對其進行認可或反駁,從而形成自身的立場與觀念。
四、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議論文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調(diào)動寫作積極性
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多種多樣,“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形式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與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議論文寫作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祝福》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比較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
方式一: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
即選擇戲曲《祝?!泛陀耙晞 端疂G傳》的相關節(jié)選片段,通過人物的情感、神態(tài)、動作、情節(jié)的形象演繹,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帶領學生走入角色世界。
方式二: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
即分角色朗讀,通過語言、情感的共鳴,帶領學生走進角色。
方式三:創(chuàng)設模擬情景
即由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親身演繹故事中的情節(jié),從而全面進入角色,深刻體會角色的經(jīng)歷與思想情感。
在情境當中,學生可以深度體會不同封建時代下,男人與女人所經(jīng)受的不同階級壓迫,從而對林沖與祥林嫂的不同反抗精神進行思辨。
2.設立任務閱讀,
提高寫作素養(yǎng)
“任務”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形式下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前文所提到的閱讀任務階段性設計與實踐教學,以《勸學》《拿來主義》《讀書:目的和前提》為例,可設置如下任務與活動:
(1)閱讀板塊
第一階段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語言構(gòu)建能力。
①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提煉、分析、比較三篇文章的寫作思路、結(jié)構(gòu)、中心論點與分論點;
②分析文中使用的寫作技巧、修辭手法與表達方式。
第二階段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①《勸學》和《讀書:目的和前提》兩篇文章中分別對“學習的重要性”和“真正的修養(yǎng)”做出了何種詮釋?比較其共性與區(qū)別;
②將“拿來主義”套用在學習與讀書上,可以理解出哪些層面的含義?
第三階段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與文化傳承意識。
①從文學審美角度,對這三篇文章進行語言、思想與表達方面的剖析、鑒賞與評價;
②圍繞“拿來主義”思想,在文化多元的時代下,我們應如何應對外來文化與本民族文化?
該版塊的思辨性任務皆可通過自主交流、辯論、小型演講的形式完成。
(2)活動版塊
閱讀、分析、鑒賞《勸學》中的經(jīng)典部分“不積跬步……不知地之厚也”一段,以此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通過任務與目標的細化,從語言、思維、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逐步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素養(yǎng)與水平,讓議論文寫作教學更加有序,從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層面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
3.積累信息資源,
充實寫作素材
論據(jù)是議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內(nèi)資源畢竟有限,因此需要學生向課外延伸,挖掘和積累更多資源,從而充實寫作內(nèi)容。
例如,從文學層面來講,學生可以擴充閱讀,在大量的國學經(jīng)典、中外議論文的閱讀中升華精神思想,提高寫作素養(yǎng),積累更多論據(jù);從現(xiàn)實層面來講,則可以搜集整理社會時事、熱點話題等,以此來提煉更多論點和現(xiàn)實案例。
言論自由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則需要保持更高的警惕,幫助學生搜集整理合適的信息資源,引導學生形成正向的、正確的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任務群引導下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需要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增強學生的語言邏輯,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審美能力以及文化傳承意識,從而落實新課標任務與目標。而在以“思辨”為主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創(chuàng)設更具真實性的讀寫情境,細化議論文寫作教學目標,并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從而優(yōu)化與重整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