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烜途 李海鷗 向治州
在四川陡峭的山區(qū)開挖樁基是一項具有重大安全風險的工程活動,研究橋樁施工過程中循環(huán)開挖與邊坡安全性的相互關系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結合GIS軟件可以看出安寨坪2號橋地處自然環(huán)境為山高坡陡、河流深切、邊坡破碎,基于MIDAS-GTS有限元軟件分析了安寨坪2號橋邊坡穩(wěn)定性并通過施工階段助手模擬了橋梁樁基開挖過程,結果表明:邊坡在切坡后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其應力最大處在切坡坡腳;樁基的開挖深度與邊坡的橫向位移呈對數(shù)函數(shù)關系,開挖后的前10步邊坡位移變化較大。
復雜地形; MIDAS-GTS; 樁基開挖; 邊坡穩(wěn)定性
U443.15+9 A
[定稿日期]2022-03-17
[作者簡介]張烜途(1995—),男,碩士,研究方向為巖土工程技術;李海鷗(1994—),男,碩士,研究方向為橋梁施工控制技術。
在復雜地形條件下開挖橋梁樁基礎是一項有安全風險的工程活動,研究橋梁樁基開挖過程與邊坡安全性的相互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高速公路逐步走向山區(qū),橋位及樁位勢必會面對越來越多的陡峭斜坡、滑坡體、泥石流等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并遇到越來越多的地質災害高發(fā)區(qū),應用有限元手段對其危險性進行數(shù)值模擬是災害評估的一種手段[1-4]。
1 工程環(huán)境
1.1 地理位置
安寨坪2號橋位于四川雷波縣曲依鄉(xiāng)境內,在其中部腹地,區(qū)域面積約為0.11 km2,地理位置大概屬北緯28°10′~28°11′,東經103°27′~103°28′,曲依鄉(xiāng)東臨千萬貫鄉(xiāng),北接八寨鄉(xiāng),西靠簸箕梁子鄉(xiāng),南隔金沙江與上田壩鄉(xiāng)相望,區(qū)內通有縣鄉(xiāng)公路,但路況較差,雨季通行困難(圖1)。
1.2 自然環(huán)境特征
安寨坪2號橋場區(qū)位于金沙江河岸旁,用GIS軟件對該場區(qū)地形進行分析,海拔高程在672~946 m,地形相對開闊;坡度范圍為2°~80°,在高程較高的地方坡度較緩,其平均坡度大概為45°,結合影像照片,可以看出區(qū)域地勢十分陡峭,局部近直立。場區(qū)的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水系分布密集,通過查閱相關地質水文資料,地下水類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圖2)。
2 有限元計算模型
2.1 分析斷面的選取
擬建安寨坪2號橋橋樁基位置地形高陡,在暴雨、地震等因素的影響下,存在施工安全隱患,取坡體地勢較差的“Y”型沖溝剖面(坡度較陡處約60°,將整體全部考慮為風化巖),利用MIDAS-GTS有限元軟件對自然斜坡剖面穩(wěn)定性進行定量分析,為現(xiàn)場施工提供一定的分析數(shù)據支撐。場區(qū)地形地貌如圖3所示。
2.2 邊坡數(shù)值模型
在該剖面上修挖安寨坪2號橋橋梁樁基,會對邊坡坡體進行施工擾動,造成邊坡應力的重分布,從而影響邊坡的穩(wěn)定性,因此本文對開挖切腳的邊坡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按照設計院設計圖說明,在標高約750 m處向邊坡坡內側開挖大概3 m,向下開挖樁徑為2.2 m的橋梁樁基,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坡體網格劃分圖,對其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并利用軟件施工階段助手功能,對橋梁樁基開挖施工進行簡單數(shù)值模擬。其模型網格劃分如圖4所示。
在MIDAS-GTS的計算中,邊坡風化巖土層采用的是莫爾-庫倫(Mohr-Coulomb)彈塑性材料模型,具體參數(shù)如表1所示。
2.3 計算方法
本文應用強度折減法計算邊坡的穩(wěn)定系數(shù),通過MIDAS-GTS巖土軟件假定不同的折減系數(shù)對邊坡巖土體強度參數(shù)c和tanφ進行折減,削弱其值使單元應力達到屈服或超出屈服,如果計算的結果收斂時土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然后繼續(xù)增加折減系數(shù),直到計算的結果出現(xiàn)不收斂時,表示邊坡發(fā)生破壞,此時的折減系數(shù)就是邊坡的安全系數(shù)Fs。
c′=cFs(1)
′=arctan(tanφFs)(2)
式中:Fs為強度折減系數(shù);c、φ為實際抗剪強度參數(shù);c、φ為折減后的抗剪強度參數(shù)。
2.4 邊坡穩(wěn)定性
由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SRM)(圖5)可以看到,切坡后的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為1.151 6,并且坡體的軟弱滑移面在切坡面上方,整個邊坡的應力集中點在切坡坡腳處,由此可以分析出,在位于斜坡路段樁基施工時應盡量減小對邊坡的擾動,保持原土體的穩(wěn)定,對斜坡上本身不穩(wěn)定的碎屑塊石應適當清除,必要時適當對邊坡進行防護,同時做好切坡邊坡的監(jiān)測測量,確保其穩(wěn)定性。
3 樁基開挖施工階段模擬
3.1 開挖參數(shù)
本次樁基開挖的樁徑為2.2 m,施工階段模擬將開挖深度控制在1 m一個循環(huán),同時跟上20 cm厚C30混凝土護壁,反復循環(huán)30次,向下開挖30 m,通過MIDAS-GTS施工階段助手對每個樁基開挖階段進行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查看每個施工階段邊坡x方向位移云圖。其C30混凝土材料參數(shù)如表2所示。
3.2 結果分析
在孔口左上方設A監(jiān)測點,右下方設B監(jiān)測點,通過MIDAS-GTS軟件提取樁基開挖中各分步的x方向位移計算結果,如圖6~圖9所示。
通過邊坡x方向位移云圖可以明顯看出,開挖后邊坡位移變化較大處在樁基施工開挖前10步,特別是孔口上方斜側坡腳位置以及順坡向下側向孔壁旁,這些位置在受到施工擾動后,由于邊坡上的位移增速塊,坡上碎屑塊石很容易發(fā)生滾動滑落,對施工的安全造成威脅;隨著樁基開挖的進行,整個坡體下部的側向位移在減小并逐漸趨于平穩(wěn),A點在第10步的位移值為2.37 cm,B點在第10步的位移為2.58 cm,由此說明在模擬的樁基開挖過程中,樁基上部結構的施工風險較下部結構高,施工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防護的是樁基上部位置;由坡體現(xiàn)場實拍圖結合有限元應力分析云圖,安寨坪2號橋旁地形陡峭,地形地貌很復雜,多處跨碎屑沖溝地帶,并且碎屑塊石分布廣、方量大,在進行橋梁樁基施工前很難將坡面表層碎石清理干凈,因此在該處進行樁基施工的風險極高。
4 結論
(1)擬建安寨坪2號橋地理位置大概屬北緯28°10′~28°11′,東經103°27′~103°28′,海拔高程在672~946 m,平均坡度大概為45°,基巖裸露部分近乎垂直。
(2)由MIDAS-GTS對切坡后的邊坡穩(wěn)定性進行了分析結,擬建安寨坪2號橋旁邊坡整體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整個邊坡的應力集中點在切坡坡腳處,因此在對邊坡進行開挖時要注意對切坡坡腳的防護。
(3)通過MIDAS-GTS施工階段模擬結果,開挖后邊坡位移變化較大處在樁基施工開挖前10步,特別是孔口上方斜側坡腳位置以及順坡向下側向孔壁旁,這些位置在受到施工擾動后,邊坡上的碎屑塊石很容易發(fā)生滾動滑落,對施工的安全造成威脅,建議對離孔口近的位置進行必要的工程防治處理。
參考文獻
[1] 田世寬,李盼盼. 山區(qū)復雜地形峽谷橋梁樁基及墩柱結構的施工技術[J]. 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9,36(8):97-99+106.
[2] 陳國慶,黃潤秋,石豫川,等. 基于動態(tài)和整體強度折減發(fā)的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33(2):243-256.
[3] 鄭穎人. 巖土數(shù)值極限分析方法的發(fā)展與應用[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31(7):1297-1316.
[4] 程宏,李東陽,王少凡,等. 復雜地形下樁基開挖方案探討[J]. 四川水泥,2020(1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