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高軍
老淮安的中心在鎮(zhèn)淮樓。南門大街、北門大街是老淮安城南北的中軸線。過去進城,沿著這條中軸線,遠遠望見鎮(zhèn)淮樓,如同進京望見天安門,內心充滿激動。過去雖說生活在老淮安,我卻沒有關注過它的古街古巷。倒是拜訪作家袁鷹時,老人家念茲思茲地對我講——那道高大嚴整的城墻姿影;城里那些具有文化底蘊和歷史風塵的巷子:駙馬巷、麒麟巷、雙桃柳巷……我惶惶然,覺得自己太對不起生活的這座古城了。
老淮安的街街巷巷太值得品味了。你看這些街巷,有的與人物、掌故有關,如駙馬巷、竇娥巷、龍窩巷;有的與產業(yè)作坊有關,如打銅巷、估衣街、大魚市口街;有的與庵堂寺廟、亭臺樓閣有關,如太清觀街、夯輪寺巷、關帝廟巷;有的與城市建筑物有關,如系馬樁巷、胯下橋街、大香渠巷;有的與所在方位有關,如東長街、西長街、南門大街;有的與古代的官府衙門、軍事機構和學堂書院有關,如縣學街、衛(wèi)巷、兵馬司巷等等。
胯下橋街的得名與“興漢三杰”之一的韓信相關;竇娥巷不用說,與關漢卿的不朽劇作《竇娥冤》的主人公有聯(lián)系;因為施耐庵在大香渠巷創(chuàng)作了名著《水滸傳》,大香渠借著名著熠熠生輝;由于人們祈求“早生貴子”“多子多?!?,淮安的多子巷成了新人回門必經的地方;還有與宋太祖趙匡胤相關的回龍巷,與駙馬都尉黃琛相關的駙馬巷,與神話傳說相關的龍窩巷……街街巷巷都有故事,都有歷史,都有說不盡的文化。
走在這些街巷里,品味的當然不僅僅是歷史,是故事,是傳說。街巷的路景風光、風味小吃理當是會讓你飽嘗眼欲口欲的。
倘若你有閑暇,逛逛老淮安的街街巷巷,一巷一品,一街一特色。
老附小南側巷子里老奶奶的干子還記得嗎?浸滿湯汁的花干淋上老奶奶自制的辣椒醬,撒上香菜,滴上一滴麻油,如果喜歡,再放上幾根爛熟的海帶。哇!咸、鮮、香、甜,好美味!吃著吃著,你會不會有了一種童年的感覺?
當然,好看、好吃、好玩的駙馬巷更是爭相打卡的網紅小巷。不長的街巷,很長的歷史。從宋徽宗時的孫買魚到朱元璋的駙馬都尉黃琛,更有誕生在這里,并在這里生活了12 年的新中國開國總理周恩來,讓這條巷子享譽世界。對于資深吃貨們來說,駙馬巷的歷史他們關注,他們還關注這條巷子里的小吃。他們說巷子內譚記小吃的鐵板燒一絕,面條也不錯;旁邊的鮑家小吃,刀削面口感好;還有巷頭巷尾的奶茶、茶馓、炒貨、醬菜等留給人的記憶也是長久的。在他們眼里,不長的巷子似乎總也走不到頭,更不愿走到頭,挪一步即是一家非吃不可的攤、店、鋪、館,你說吃還是不吃?
老二中門口育才路的騰飛鴨血粉絲;巽關的施大餛飩;府學街最西頭的蔥油餅;倉橋對面的胡家豬頭肉;老檢察院附近的涼粉;梁紅玉路上的柳州螺螄粉;東長街北首的杠子面;明清步行街的山東雜糧煎餅和黑臭豆腐;龍窩巷的小龍燒烤、烤鵪鶉以及旁邊那個沒招牌的炸串攤子……每日究竟有多少人穿行其間,大快朵頤;又有多少人一邊閑逛,一邊挑著食——吃著自己碗里的,欣賞別家鍋里的;還有多少人排隊購買,找個凳子坐下來,即使造成道路堵塞也愿意。
來老淮安吧,我愿意帶你去街巷里感受古城的韻味。